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775417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1 地理过程类命题特点【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1.自然地理部分(

2、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

3、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

4、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2.人文地理部分(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答题思路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第二步,调用相关原理;第三步,

5、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4)精细化:答题过程

6、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言,不能把简单题写成小作文。答题模板与典例分析【模板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题】(2014北京卷)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北京晨报2019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

7、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解析】屋顶绿化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答案】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模板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

8、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例题】(2019攀枝花市12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材料二图1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图1 图2(1)民居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解析】(1)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

9、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答案】(1)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举一反三】(2019厦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

10、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2)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解析】(1)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对流天气及积雨云层的温度在20 0 等。(2)结合冰雹形成的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气温、降水)、地形等分析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答案】(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20 0 。(2)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 层高度偏低,上升气

11、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模板三】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例题】(2019合肥一模)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天气系统从甲地经过A城移到乙地过程中,简要描述A城的天气变化过程。【解析】从台风的影响角度分析。【答案】该天气系统逐渐接近时降水增多,风力增大,继而转变为狂风暴雨天气

12、,天气系统中心位于A城时出现短暂的静风和晴朗天气,随后又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随着天气系统的远离,风力和降水强度逐渐减弱。【举一反三】(2018新课标卷3)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解析】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答案】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模板四】水循环的过程【例题】(2019江苏常州模拟)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

13、。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解析】从水循环的环节降水,蒸发量和径流分析。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大盐湖是内流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死海相似,主要是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气候干旱,降水少,现在周边的冰川已消退,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同时盐分随径流不断汇入,所以湖水含盐量增多,演变为咸水湖。【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举一反三】(2015广东卷)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

14、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解析】该问主要考查陆地水循环。从图上可以看出,沼泽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山坡上的地下水,因为山坡上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覆盖率较高,涵养水源的功能较强,较密的天然次生林、灌丛对图示区域的水循环影响较大,截留的水分为下游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答案】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

15、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模板五】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地上河”是一个概念,而不特指某条河流,当河床海拔高度高于该段河流流经地区的两岸地面海拔高度,就被叫做地上河,又称悬河。由于水往低处流、水流方向全靠两岸人工修建的河堤约束。“地上河”成因: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称为“地上河”。世界最著名的地上河是黄河下游。由于携带了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黄河干流进入比降平缓的下游平原地区后,径流动能不足以输送携带的大量泥沙。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以上,成为地上河的代表。【例题】(2017湖北模拟)图1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解析】荆江之所以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荆江两岸地势低平,北面是江汉平原,南面是洞庭湖平原。长江流出三峡进入平原后,河床变宽,流速变缓,从上游带来的泥砂沉积下来。二是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洪水渲泄不畅。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