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011年高考试题——理(陕西卷)解析版

上传人:jiaox****ng886 文档编号:12768669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2011年高考试题——理(陕西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2011年高考试题——理(陕西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2011年高考试题——理(陕西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2011年高考试题——理(陕西卷)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理科)全解全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设,是向量,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 (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分析】首先确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交换条件和结论的位置即可得到逆命题。【解】选D 原命题的条件是,作为逆命题的结论;原命题的结论是,作为逆命题的条件,即得逆命题“若,则”,故选D2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准线方程为,则抛物线的方程是 ( )(A) (B) (C) (D)【分析】由准线确定抛物线的位置和开口方向是判断的关键【解】选B

2、由准线方程得,且抛物线的开口向右(或焦点在轴的正半轴),所以3设函数(R)满足,则函数的图像是 ( )【分析】根据题意,确定函数的性质,再判断哪一个图像具有这些性质【解】选B 由得是偶函数,所以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可知B,D符合;由得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选项D的图像的最小正周期是4,不符合,选项B的图像的最小正周期是2,符合,故选B4(R)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 )(A) (B) (C)15 (D)20【分析】根据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写出通项,再进行整理化简,由的指数为0,确定常数项是第几项,最后计算出常数项.【解】选C ,令,则,所以,故选C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

3、)(A)(B)(C)(D)【思路点拨】根据已知的三视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然后由几 何体的组成和有关几何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精讲精析】选A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一个组合体,即一个正方体中间去掉一个圆锥体,所以它的体积是.6函数在内 ( )(A)没有零点 (B)有且仅有一个零点(C)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D)有无穷多个零点【分析】利用数形结合法进行直观判断,或根据函数的性质(值域、单调性等)进行判断。【解】选B (方法一)数形结合法,令,则,设函数和,它们在的图像如图所示,显然两函数的图像的交点有且只有一个,所以函数在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方法二)在上,所以;在,所以函数是增函数,又因为,所

4、以在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7设集合,为虚数单位,R,则为( )(A)(0,1) (B), (C), (D),【分析】确定出集合的元素是关键。本题综合了三角函数、复数的模,不等式等知识点。【解】选C ,所以;因为,所以,即,又因为R,所以,即;所以,故选C.8右图中,为某次考试三个评阅人对同一道题 的独立评分,为该题的最终得分,当, 时,等于( )(A)11 (B)10 (C)8 (D)7【分析】先读懂右图的逻辑顺序,然后进行计算判断,其中 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解】选C ,,不成立,即为“否”,所以再输入;由绝对值的意义(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和不等式知,点到点的距离小于点到的距离

5、,所以当时,成立,即为“是”,此时,所以,即,解得,不合题意;当时,不成立,即为“否”,此时,所以,即,解得,符合题意,故选C9设,是变量和的个样本点,直线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如图),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和的相关系数为直线的斜率(B)和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C)当为偶数时,分布在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D)直线过点【分析】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有关概念:样本点的中心,相关系 数线,性回归方程的意义等进行判断【解】选D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相关系数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直线的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它们的计算公式也不相同不正确B相关系数的值有正有负,

6、还可以是0;当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时,两个变量为正相关,在到0之间时,两个变量负相关不正确C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分布与的奇偶性无关,也不一定是平均分布不正确D回归直线一定过样本点中心;由回归直线方程的计算公式可知直线必过点正确10甲乙两人一起去游“2011西安世园会”,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概率是 ( )(A) (B) (C) (D)【分析】本题抓住主要条件,去掉次要条件(例如参观时间)可以简化解题思路,然后把问题简化为两人所选的游览景点路线的排列问题【解】选D 甲乙两人各自独立任选4个景点的情形共有(种);最后一

7、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情形有(种),所以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设,若,则 【分析】分段函数问题通常需要分布进行计算或判断,从算起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解】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答案】112设,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 【分析】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进行计算,然后用完全平方数、整除等进行判断计算【解】,因为是整数,即为整数,所以为整数,且,又因为,取,验证可知符合题意;反之时,可推出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答案】3或413观察下列等式1=12+3+4=93+4+5+6+7=254+5+6+7+8+9+10=49照此规

8、律,第个等式为 .【分析】归纳总结时,看等号左边是子的变化规律,右边结果的特点,然后归纳出一般结论行数、项数及其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把已知等式与行数对应起来,则每一个等式的左边的式子的第一个数是行数,加数的个数是;等式右边都是完全平方数, 行数 等号左边的项数1=1 1 12+3+4=9 2 33+4+5+6+7=25 3 54+5+6+7+8+9+10=49 4 7 所以,即【答案】14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 (米)【分

9、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列式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方法一)设树苗放在第个树坑旁边(如图), 1 2 19 20那么各个树坑到第i个树坑距离的和是,所以当或时,的值最小,最小值是1000,所以往返路程的最小值是2000米.(方法二)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树苗放在两端的树坑旁边,所得路程总和相同,取得一个最值;所以从两端的树坑向中间移动时,所得路程总和的变化相同,最后移到第10个和11个树坑旁时,所得的路程总和达到另一个最值,所以计算两个路程和即可。树苗放在第一个树坑旁,则有路程总和是;树苗放在第10个(或第11个)树坑旁边时,路程总和是,所以路程总和最小为2000米.【答案】2000

10、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A(不等式选做题)若关于的不等式存在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先确定的取值范围,再使得能取到此范围内的值即可【解】当时,;当时,;当时,;综上可得,所以只要,解得或,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答案】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B=D,且AB=6,AC=4,AD=12,则BE= 【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解【解】因为,所以AEB=,又因为B=D,所以AEBACD,所以,所以,在RtAEB中,【答案】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

11、标系,设点A,B分别在曲线:(为参数)和曲线: 上,则的最小值为 【分析】利用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法,把两条曲线转化为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解】曲线的方程是,曲线的方程是,两圆外离,所以的最小值为【答案】3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16(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ABC中,ABC=, BAC,AD是BC上的高,沿AD把ABD 折起,使BDC(1)证明:平面ADB平面BDC;(2)设E为BC的中点,求与夹角的余弦值【分析】(1)确定图形在折起前后的不变性质,如角的大小不变,线段长度不变,线线关系不变,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证明;(2)在(1

12、)的基础上确定出三线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和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求解【解】(1)折起前AD是BC边上的高,当ABD折起后,ADDC,ADDB,又,AD平面BDC,AD平面ABD,平面ABD平面BDC(2)由BDC及(1)知DA,DB,DC两两垂直, 不妨设|DB|=1,以D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D(0,0,0),B(1,0,0),C(0,3,0),A(0,0,),E(,0),所以,所以与夹角的余弦值是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设是圆上的动点,点是在轴上投影,为PD上一点,且(1)当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2)求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长度【分析】(1)动点M通过点P与已知圆相联系,所以把点P的坐标用点M的坐标表示,然后代入已知圆的方程即可;(2)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组成方程组,可以求解,也可以利用根与系数关系;结合两点的距离公式计算【解】(1)设点M的坐标是,P的坐标是,因为点是在轴上投影,为PD上一点,且,所以,且,P在圆上,整理得,即C的方程是(2)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是,设此直线与C的交点为,将直线方程代入C的方程得:,化简得,所以线段AB的长度是,即所截线段的长度是18(本小题满分12分)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