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768508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综合科郭伟2009 12 10 杭州市余杭区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培训 2009年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七条规定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 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 真实 准确 完整 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 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不得迟报 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九条规定 统计机构 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应该予以保密 报表制订的法律依据 2 2 一 年报为 独立核算的机关 事业单位和非私营企业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包括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私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 年计划总

2、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房地产企业 资质以上的私营建筑业企业 限额以上私营服务业 规模以下工业 不包括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 季报为 独立核算的机关 事业单位和非私营企业 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本报表制度的填报范围 4 3 企业和单位应依据制度规定的填报要求认真填报统计资料 严格把好数据质量关 对于说明性审核信息 应重点加以核实 如的确属实的 应认真填写原因说明 还应特别注意报表内部相应数据的平衡关系 审报要求 5 4 1 网上上报时间为2010年1月1日 1月15日 企业必须在1月15日前 完成劳资年报的网上直报工作 2 在1月底前 填好年报的纸质报表 负责人签字并盖好单位公章

3、后 送到乡镇财统办或区统计局315办公室 劳动情况年报 报送的时间 6 5 一季度报表 3月10日 25日 二季度报表 6月10日 25日 三季度报表 9月10日 25日 季报不需要寄送纸质报表 2009年劳动情况季报 报送的时间 7 6 年报和季报都采用网上直报的形式 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年报纸质报表 需要签字 盖章 于1月底前由镇乡 街道 收齐后上报至区统计局 季报报送完报表后 基层单位应从网上直报系统打印一份 或按照上报数填写一份纸质报表 盖章 签字后留档备查 上报方式 8 7 1 单位从业人员 单位给予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 澳 台

4、方人员以及聘用的外单位下岗职工 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 大专及大学本科及以上 即包括全日制教育文凭 也包括非全日制教育文凭 后者涵盖自考 夜大 函授 网络教育 成人教育等等 重要的指标解释 9 8 3 人才资源 包括四类 即公务员 参照 依照 公务员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的技术工人 4 经营管理人员 企 事业单位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不包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5 专业技术人员 一般从人事部门取得证书 专业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

5、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还包括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它由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四个部分构成 10 重要的指标解释 9 6 高级职称 包括高级工程师 高级经济师 高级会计师 高级统计师 正副教授 正副研究员等 农业推广研究员 高级农艺师 正副主任医师 高级讲师 中学高级教师 正副译审 正副研究馆员 正副编审 高级记者 主任记者 高级编辑 主任编辑 一 二级律师 公证员 播音指导 主任播音员 高级工艺美术师 国家级教练 高级教练 一 二级艺术人员 高级政工师等 7 中级职称 包括工程师 助理研究员 经济师 会计师 统计师 农艺师 主治医师

6、 讲师 中学一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翻译 馆员 编辑 记者 一级校对 三级律师 公证员 一级播音员 工艺美术师 一级教练 三级艺术人员 政工师等 11 重要的指标解释 10 8 初级职称 包括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 研究实习员 实验员 助理经济师 经济员 助理会计师 会计员 助理统计师 统计员 助理馆员 管理员 助理农艺师 农业技术员 医 护 师 士 助教 中学二 三级教师 小学一 二 三级教师 助理翻译 助理编辑记者 二 三级校对 四级律师 公证员助理 二 三级播音员 助理工艺美术师 美术员 二 三级教练 四级艺术人员 助理政工师 政工员等 9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在

7、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10 技术工人 一般从劳动部门取得证书 获得技术工人等级证书或技师证书 在技术工人岗位或技师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技术工人还包括未聘任技术工人等级证书或技师证书 但在技术工人岗位或技师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它由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在技术操作岗位上工作人员六个部分构成 12 重要的指标解释 11 11 高级技师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具体是指经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高级技师 证书的人员 和由于本单位或本职业未实行职业技能鉴定 而有本单位比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高级技师 的要求 参照以下工作经历 之一 划定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高级技师 水平的人员

8、1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7年 并有突出业绩 2 取得本职业二级 技师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并经本职业一级 高级技师 培训 取得结业证书 3 取得本职业二级 技师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3 重要的指标解释 12 12 技师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具体是指经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 证书的人员 和由于本单位或本职业未实行职业技能鉴定 而由本单位比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 的要求 参照以下工作经历 之一 划定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 水平的人员 1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2年 并有突出业绩 2 取得本职业三级 高级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

9、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并经本职业二级 技师 培训 取得结业证书 3 取得本职业三级 高级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14 重要的指标解释 13 16 重要的指标解释 13 高级工 即高级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具体是指经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技能 证书的人员 和由于本单位或本职业未实行职业技能鉴定 而由本单位比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技能 的要求 参照以下工作经历 之一 划定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技能 水平的人员 1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4年 2 取得本职业四级 中级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并经本职业三级 高级技能 培

10、训 取得结业证书 3 取得本职业四级 中级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14 14 中级工 即中级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具体是指经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技能 证书的人员 和由于本单位或本职业未实行职业技能鉴定 而由本单位比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技能 的要求 参照以下工作经历 之一 划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技能 水平的人员 1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2 取得本职业五级 初级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并经本职业四级 中级技能 培训 取得结业证书 3 取得本职业五级 初级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后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1、17 重要的指标解释 15 15 初级工 即初级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具体是指经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技能 证书的人员 和由于本单位或本职业未实行职业技能鉴定 而由本单位比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技能 的要求 参照以下工作经历 之一 划定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技能 水平的人员 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并经本职业五级 初级技能 培训 取得结业证书 16 在技术操作岗位工作人员 在技术岗位上工作 但不属于以上5类人员的其他技术岗位上的操作人员 18 重要的指标解释 16 17 受教育培训人员 指本单位从业人员中 本年度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人数 包括参加政治理论知识培训

12、 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继续教育学习 接受学历 学位教育 各类管理知识培训 新知识适应性短期培训等各类学习培训 19 重要的指标解释 17 21 重要的指标解释 18 在岗职工 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职工 以及有工作岗位 但由于学习 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 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原则上应按 谁发工资谁统计 的办法进行统计 其他从业人员 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作职工统计 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民办教师 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 澳 台方人员以及聘用的外单位下岗职工 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但不包括在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

13、酬的在校学生 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从业人员 18 22 重要的指标解释 19 年平均人数 代码29 指12个月的月末人数之和 再除以12 计算公式为 12个月的月末人数之和年平均人数 12 20 劳动报酬总额 代码54 指单位在一年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报酬总额 这里的报酬包括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员工自己交纳的五金 奖金 津贴和各种补贴 比如通讯补贴 车改补贴 加班费 福利费 过年过节费等员工所能拿到的所有报酬 19 23 重要的平衡关系 1 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01 25 26 01 60 35 44 即 在岗职工 其他从业人员 或 上年末从业人员数 增加人数

14、 减少人数 2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 05 06 07 08 01 即 大学本科及以上 大专 中专及高中 初中及以下 3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人才资源数 09 10 11 16 对企业来说 09 10 11 16 即 人才资源数 经营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工人 对机关单位来说 09 01 即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人才资源数 20 24 重要的平衡关系 4 专业技术人员 11 12 13 14 15 即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5 技术工人 16 17 18 19 20 21 22 即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在技术操作岗位上工作人员

15、6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中受教育培训人数 23 01 即年末单位从业人数中受教育培训人数必定小于等于单位年末从业人数 21 25 7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61 55 30 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 在岗职工人数 一般企业年平均工资在12000以上 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工资在50000以上 8 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29 30 31 即 在岗职工 其他从业人员 9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 54 55 56 即 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 重要的平衡关系 22 本报表不仅包含从业人员工资报酬 而且还涉及人才资源分类和人员变动情况 须由填报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 26 23 如有疑问和不明之处 请与我局综合科或各镇乡 街道 综合统计员联系 区统计局联系电话 86224594 传真 89160286 网址 联系方式 27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