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67291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程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兰亭集序教学案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3.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4.积累文中的名句。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学法建议】1.采用师生互动,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 A. 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B. 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读到情随声出。【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世称

2、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资料链接(1)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

3、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2)文化知识: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

4、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3)文体知识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3)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

5、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3.预习思考(1)预设问题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6、 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作者在本文中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摘录文中你欣赏的名句。(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互动课堂【课时安排】2课时一. 自学评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癸( )丑 修禊( ) 流觞( ) 游目骋( )怀 齐彭殇( ) 激湍( ) 形骸( ) 会稽( ) 感慨系( )之2.解释文中出现的下列成语:流觞曲水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崇山峻岭 清流激湍 情随事迁3.填空(1)两晋时

7、期,骈俪藻饰之风已经盛行。本文在修辞上_藻饰,_典故;在句法上_兼行而以_为主,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_构成了和谐统一,确实是一篇“不类常流”的佳作。 (2)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 和孙绰.谢安等四十余人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兰亭集序即是为集会赋诗而写的序。但就其内容而言,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 的欢乐情景,也流露出作者 的伤感情绪,但有力批判了在当时颇为流行的庄子的 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二.文本研习 1.分析段落层次:全文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关于生命的独特的思考,也深深地烙上了自己主观

8、情感的印迹,文章情感脉络清晰可循,以“ ”起笔,转而“ ”,再以“ ”作结。第1自然段,叙述.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文章开篇交代了聚会的 . 和 。接着以简净雅洁的文字点染了兰亭周围优美的 :山峻林茂.清流映带。又描写了暮春三月融和的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就在这样一个清澄明朗,生机盎然的时空之间,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这对于有着高洁脱俗的情怀.美好自由的心灵的作者,也应该算得上人生的一种极致了,所以“ ”。整段文字意境 ,情调 。第2自然段,表达方法以 . 为主,引出“ ”这一人生最重

9、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作者先是感慨人生的短暂,接着列举或静或躁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王羲之处于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所以,他们中有的谈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都会有“情随事迁”的感慨。因为一方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方面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之长短之存灭,全然取决于自然的造化,以及最终的殊途同归。所以在这个古今共同面临生命的无奈面前,作者自然会不由感叹“ ”,“岂不痛哉”。其

10、实这种情感是王羲之与与会者共有的,这是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阶层的共有特征。他们在留恋山水,饮酒赋诗的风雅之余内心常不无苦闷.伤感。魏晋时代,不仅最高统治者,而且一般世家豪族都妄想长生不老,有吃药服散的风气,连王羲之这样的人也不例外。因此即便在赏心悦目之时对于“死生”仍不能不想。这一段文字情调明显低沉。第3自然段,在上文基础上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思辨,明确了作者深远的立意。先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感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似,既然古今同为生死无常兴叹感慨,可见庄子所谓“一死生”“齐彭殇”是虚妄之词,其实这里作者也是联系当前,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

11、消极虚无的人生观;再接着,把目光转向未来,推想出“ ”两句,作者由自己对古人的兴感之作的感慨推想后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应同自己是一样的,后人也会面对今人之文慨叹,只是现今一切那时早已为陈迹,这种无情的变迁又引起了作者的悲叹;悲叹之余,作者用“故”把话题引到诗集的编著及其意义上来,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如此短暂,此次聚会的有关情形就应记录下来,能使后人了解今人的兴怀,也感触我的情志。文章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 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 。因此这种喟叹不能认为是消极的。由上可看出,全文感情的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在思想内容上,本文不仅从一个方面

12、表现了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而且作者对“死生”的理性思考,更激发我们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去思考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2.艺术手法这篇散文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文章语言朴实,清新疏朗,一扫雕词琢句的浮艳之风,如,用“ ”“ ”写自然环境,仅16个字,就写出了兰亭山水之优美。文章在表达上多直抒胸臆,如,引孔子“ ”,接着深沉地感叹“岂不痛哉”,读来情韵绵邈,极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在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音韵和谐,如其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书法艺术,具有一种和谐自然的美。三.问题探讨1.本文和一般的书序

13、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序有关的语句。 2.作者在本节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60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发起一场关于兰亭集序真伪问题大讨论。他认为字体.文本都不是王氏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突然转为悲痛,悲得太没道理了。你认为呢? 选修延伸【师生互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生:师:兰亭集序答案一.自学评价.gu x shng chng shng tun hi kui x 2.(略)3.(1) 不尚 不堆砌 骈散 散 内容 (2)王羲之 兰亭宴集 人生无常 “一死生”“齐彭殇” 二.文本研习 1.分析段落层次:“乐” “痛

14、”, “悲” 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中的快乐 时间.地点和缘起 “信可乐也” 高昂 抒情.议论 “死生” “死生亦大矣”, “ 一死生,齐彭殇” “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 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 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 2.艺术手法“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死生亦大矣” 三.问题探讨1.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