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特点(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66335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建筑特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西方建筑特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西方建筑特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西方建筑特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西方建筑特点(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建筑特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建筑特点(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成员 魏敏周璐刘静周梦辛田斌 一 材料上的特点二 结构上的特点三 布局上的特点四 建筑价值观的特点 一 材料上的特点中国建筑自古以来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 讲究对称美 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 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据考证 我国古代的穴居 浅穴居 巢居等建筑 基本都是黄土与树木建造而成的 例如我国云贵高原一带常见的木楼和竹楼 这类建筑所用的材料都是木材 而我国的北方民居却一般多用砖瓦黄土作为建筑材料 例如西北地区的窑洞 东北地区的土坯房 都继承了我国古代穴居的传统 而西方主要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 古罗马地势崎岖 河流短促 缺少平原 土质稀松而石材丰富 蕴藏有

2、大量石灰岩和大理石等石材资源 这也成为古代西方人选择以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的自然环境基础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宗教观念的影响 石材隐喻着宗教的神秘感与神圣美感 这种产生于原始文化中的 恋石情结 使得石材建筑成为欧洲自古希腊到西方现代崛起的20世纪初期 整整2500多年建筑史中的主流建筑文化 西方 中国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这一 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 陕西 河南 河北 内蒙古 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 黄土层非常厚 有的厚达几十公里 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 凿洞而居 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一般有靠

3、崖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 独立式等形式 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过去 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 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 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 生儿育女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 陕北人民的象征 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吊脚楼 也叫 吊楼 为苗族 重庆 贵州等 壮族 布依族 侗族 水族 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在渝东南及桂北 湘西 鄂西 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 呈虎坐形 以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为最佳屋场 后来讲究朝向 或坐西向东 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 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

4、 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雅典卫城主体建筑 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 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 lctinus 和卡里克利特 Callicrates 帕特农神庙图片 6张 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 帕特农原意为贞女 是雅典娜的别名 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 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 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 菲迪亚斯亲手制作 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 9年后大庙封顶 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 但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 神庙遭到破坏 19世纪下半叶 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 已无法恢复原貌 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帕特农神

5、庙 二 结构上的特点中国以木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有 抬梁 穿斗 中干 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在空间造型中 中国建筑最显著的结构特征莫过于屋顶之美 传统的中国建筑多采用梁柱支撑屋顶 同时为了防止以土木为主要材料的构件损坏或腐烂 而采用了斗拱技术使得屋檐在斗拱的支撑下向外延长 以便阴雨天气将积水排出屋顶 西方建筑追求一种与自然对立的结构形式 夸张的尺度和精密的几何比例之下的西方建筑 体现了西方人改造自然的征服精神 西方的传统建筑 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 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 显示宏伟壮观的景象 西方传统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的立面上 往往设以柱廊 柱廊与柱式的设立 是为了抽象地

6、表现人体美 这种抽象的 石质人体 是一种关于人体的抽象雕塑的美 从外表看 西方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 经过了巴洛克文化和洛可可文化以后 西方建筑开始营造一种雕塑美 其注重建筑立面的雕塑 而不是结构 这种雕塑与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结构的美是透过雕塑来创造的 结构是内在的 雕塑是外在的 因此从外表看 西方建筑雕塑感十分强烈 穿斗式建筑 科隆大教堂 K lnerDom 全名HoheDomkircheSt PeterundMaria 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 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 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 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 世界第三 论规模 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

7、堂 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 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它始建于1248年 工程时断时续 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 耗时超过600年 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 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 追求动态 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强烈的色彩 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三 布局上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讲究的是对称的有规律的走向 传统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这就是每一处住宅 宫殿 官衙 寺庙等建筑 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 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8、 同时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 采用均衡对称方式的前提下 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 遵循着礼制观念 有着对称的和谐之美 与中国建筑不同的是 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 街道或自由曲折 或作放射状自发的伸展 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 商店 作坊满布全城 面向大街 因此可以说欧洲建筑的布局是 广场式 的 庭院的内敛性 是中国人自古内敛沉静 含蓄之个性的体现 广场的开放性 是西方人活跃 好动个性的体现 他的布局也体现了不同的名族文特征 四合

9、院 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 通常由正房 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 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故名四合院 四 建筑价值观的特点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 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 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 造型和透视效果等 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 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 同时 中国传统的建筑重视空间 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 是动态美 空间美 传神美的统一 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 其着力处在于二维的平面和三维的立体结构 重视的是建筑整体与局部 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 均衡 韵律等形式美原则 国外的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同样也造就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民居文化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