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5917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 1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和退休教师事迹材料汇编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退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男,64岁,汉族,*省*市*镇退休干部,现为*书屋负责人。 该同志于1970年创办*书屋,至今已四十多年。 几来,他始终与书为伴,与书结缘。 笔耕不辍,喜欢读书和藏书,与祖祖辈辈提倡“诗礼传家,*为本“分不开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家的藏书上千册被造反派抄走,看到那些线装的国学精粹被打成封建残余,大毒草被抄走,他心痛得大放悲声。 一、在逆境中办书屋1970年,*成家不久,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修建了三间土墙茅草房,他和妻子商量,拿出20平方米的一间办书屋,自

2、己动手制作四个木书架,将放进防空洞躲过一劫的几百册图书上架,后来又到新华书店陆续买来部分革命书籍,借给乡亲们阅读。 由于书屋办在乡村面向农民群众,劳动之余看书学习,因此取了个乡土气极浓的名字“*书屋”。 *办书屋的目的,缘于对乡亲们的感恩。 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看到老师被批斗,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极左路线在毁灭文明,到处一片批孔声,对此感到迷惑和震惊。 一个文化名人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振兴需要文化科学支撑”。 他深信,党和国家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一天迟早会到来。 看到农村青壮年天天去参加造反派闹“革命”,无所事事,他认为把书籍密封收藏没有意义,不

3、如办书屋,面向社会开放,让书籍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这种责任感,他顶着各种风险办起了书屋。 2 二、克服种种困难办书屋那个年代,办书屋难度很大,首先是经济紧张,生活困难;其次是政治风险,搞不好或许要受到迫害打击,给戴上传播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思想的帽子,或现行反革命帽子,政治生命就完了;其三,是当时农村对办书屋不理解,认为有何企图等等。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养家糊口,*挖过煤,挖过矿,外出做副业,当过砖瓦匠,除了交足集体副业款,省吃俭用,不抽烟,不喝酒。 保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外,挤出部分钱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充实书屋,如二十五史凑了几年的钱才将其买到手。 三、把业余写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自青年

4、时代起,他就订了*日报,了解时事新闻,把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重大事件写成稿子投向*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如石沉大海,后来钻研了写作技巧,稿子被陆续采用,这就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写作成了他重要生活内容。 1982年,他被招聘在*区社队企业办公室工作,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由于勤奋学习,工作积极,1985年招聘为乡镇干部,后来考取公务员。 任过乡镇党委副书记、区委区公所秘书、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副镇长、人大副主席等职,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 除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挤出时间看书学习,勤奋写作。 曾先后获得过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读书征文一等奖、组织部组织的经济理论学习一等奖、*扶贫路,倾注

5、代表心获*市人大好新闻二等奖,等等。 *市人大常委会出版人大工作者诗集枫叶集、发表诗作59首。 诗词、散文、小说、游记,被*市*艺苑、古镇风韵等采用多篇。 和同仁为一些乡镇、单位写专集古镇乡思情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王庄足迹、走近克乃、*镇志、*宗教、命脉等撰写稿件。 为了宣传*历史文化名镇,配合*古镇建设和一些文艺爱好者经*市文联批准,成立*市第一家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副主席,并且创办内部刊物镇西卫任副主编。 培养和发现一批文艺爱好者,已出刊物4期。 创作的古道西风建文帝入黔传奇第一部已脱稿。 3 四、把书屋作为一种事业来发展*的书屋,规模在不断扩大。 1970年,书屋20平方米,书

6、籍只有几百册.1987年,他家拆除茅草房,修了一栋四间砖混平房,书屋扩大到32平方米。 图书增加到20*多册。 xx年,随着他家经济状况好转,修了一栋厢房,又在原第一层房屋上建了第二层,图书室增加为80平方米,图书5000册左右。 20*年,他家在村头河湾中修建了农家乐,同时建起农民文化家园,用第一楼80平方米作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及道德讲堂,第二楼大小二间100平方米作为*书屋阅览室(20*年,*书屋和农家书屋整合在一起,资源共享)同时,建有700平方米文化广场、300平方米体育健身场,安放设施、100平方米小戏台及换衣间。 每年春节、六月六协助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思想积极、内容健康向

7、上的文艺演出活动。 开设道德讲堂。 他购买投影设备,为村民宣传演讲明礼、尽孝、尚义、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被市文明办聘为德师。 省委宣传部颁发农民文化家园牌匾。 省和*市诗词楹联学会经常在此开展活动。 省散文学会将*书屋列为写作培训基地。 *市文联将这里列为作协培训基地。 *市民宗局、布依学会将这里作为*布依族活动中心。 *镇文联镇西卫杂志部设于此。 *在向有关部门申请修建一栋综合大楼,开办一家乡村国学(孔学堂)讲堂。 把“*书屋”当成一种事业来办。 他希望这个理想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梦想成真。 五、不用扬鞭自奋蹄*书屋成了远近乡亲们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还有附近厂矿的人,修建高速公路的员工,

8、都喜欢到书屋借书,查阅资料。 本村*,*等村民,在书屋中阅读西瓜种植技术的书籍后,就学着种西瓜,几年来,西瓜面积由第一年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亩,形成西瓜产业,还带动多户农户种植大棚西瓜,形成了产业链。 *、*,*等农户,阅读养殖的书籍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举办了养殖场,还有些农户搞起林下养鸡,生态养鱼,养猪、养鸡鸭等项目。 *本人退休后,邀约本村村民*,*等人创办*都市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入股农户50户,入股土地上百亩,打造集旅游、渡假、阅读、培训、餐馆等为一体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园。 4为了使书屋中书籍等到充实,更新。 他每年都订人民文学、诗刊、散文、中华诗词、中国作家、戏剧、剧本

9、、旅游、园林等十几种刊物。 每次进城,都要逛书店,看书买书,成了他的嗜好。 他还参加北京君子书友会,互相促进交流读书心德。 现在,书屋中木书架换成了钢制书架,当年的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20*册图书增加到20*0余册,书屋面积翻了几番。 环境比过去舒适,漂亮。 书屋见证了农村社会发展的足迹,他和老伴成了专职图书管理员,家庭成员们也很支持开办的这所民间图书馆。 充当兼职图书管理员。 形成了一个热爱书籍、喜欢阅读、热心公益事业、团结邻里、互帮互敬互爱的一个和谐、文明的大家庭。 他们还热心为借阅者服务,端茶倒水,书籍。 四十多年来,没有收过读者押金租金。 书屋造福乡里,服务社会的善举,引起当地党委,政

10、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20*年,*镇党委授予“*书屋”为诚信*书屋,*报、*电视台、*日报、*电视台、*电视台、*日报、*都市报、人民代表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先后作过报道。 20*年,*家庭获*市读书学习在万家突出贡献奖,20*年上半年代表*市参加*市举办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巡回演讲,同时获20*年度学习型家庭称号。 20*年,20*年先后应邀参加全国民间图书馆研讨会。 20*年,获全国首届书香人家称号。 20*年,应邀参加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研讨工作会议,根据当地阅读实际,提了一些建议。 老伴*曾被*市妇联授予“贤惠婆婆”,“慈母之星”称号

11、,大儿媳*曾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 *和家人创办的*书屋以一种民间图书馆的模式,推动了农村良好的读书风气。 不但全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培养周围民众读书兴趣。 引领村民走进阅读,自觉参与以阅读为中心的一些文化活动,诸如5科学技术培训、电脑培训、电焊技能培训、厨师培训、开设道德讲堂举办传统文化,国学讲座等,的确开展读书学习,文艺演出等活动对当地社会的教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6退休教师事迹材料*一名退休老教师,民盟盟员,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她却没有得到一刻休闲,依然忙忙碌碌地辅导着学生,率领着她的枫叶合唱团四处演出,为传播*文化发挥着余热。 今年9月,她和她的合唱团参加了在*举行的*国际“金

12、狮奖”声乐合唱艺术大赛,荣获金狮二等奖和组织金奖,从*捧回了金光闪闪的奖杯,让*这个名字走出了国门,唱响了世界。 提起她的名字,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为她在*从事小学教育30多年,桃李满天下。 是她为*引来艺术的春风,是她把*的孩子引上艺术之路,为他们展开了瑰丽人生的艺术画卷。 上世纪60年初期,*从酒师毕业分配到*工作,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70年代初,她调入*市东街小学任教,在工作过程中她深深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她长期自费订阅中小学音乐教学、广播歌选等报刊杂志,两次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专业函授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88年*90年*两次参加*省中小学

13、教师艺术教育培训班,深受启发,她看到了艺术教育的广阔前景,也琢磨出了艺术教育的门道。 从省城回来,她大胆向学校提出对东街小学全面使用五线谱教学,并让舞蹈走进课堂,让音乐丰富起来,东街小学的艺术教育蓬蓬勃勃发展起来。 此后的几年间,她把全副身心交给了学校音乐教育,认真备课,多方搜集素材,和年轻的同行探讨教学方法,有时为了一首欣赏曲,她可以在音像制品店逗留半天,可以翻遍店内所有磁带光盘。 后来,她自己购买了录音录像设备,看到电视中和教学有关的资料,干脆录下来拿到课堂上和学生共享,学生们经常盼着上高老师的音乐课,盼望着和老师一块儿沐浴艺术的春风。 她一边教学一边总结教学经验,这一时期她撰写的论文简谈

14、五线谱教学发表于jip刊物上,小学器乐进课堂发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上。 她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全市十佳教学能手”,“*市优秀辅导员”、“酒泉地区优秀辅导员”。 *96年她代表*市参加*省音乐课评比,荣获二等奖,并获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 荣誉面前高老师没有沾沾自喜,她实在太忙了。 因为担任正常教学的同时,她还要为学校手风琴兴趣小组、电子7琴小组担任辅导员,甚至为那些爱唱歌的孩子们辅导声乐,校园里乐曲声声,歌声阵阵,舞姿曼妙,校园真正成了艺术的乐园。 这么多工作要她来做,牺牲休息时间就成了家常便饭,就连她旅居法国的大女儿回国探亲,也是在校园里才找到了妈妈。 课外辅导学生无数,她未收过学生一分钱学费。 有一个小姑娘歌唱的好,舞也跳的棒,可因为母亲突然去世,她无法继续学习了。 高老师知道情况后,毅然把自己的手风琴借给她,并在小姑娘时间方便的时候去辅导她,就是这样小姑娘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学有所长,最终走进了高等学府的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