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5845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汇编15篇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1从15篇范文中,学习如何写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2把实干谱成一首脱贫攻坚的歌XX扶贫工作组事迹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 (用总书记讲话引出下文)近几年来,XX扶贫工作组牢记总书记嘱托(承接上文),按照市委市政府“打六场硬仗”“确保五个经得起”的工作要求(由中央到地方),在脱贫攻坚一线咬定目标加油干(宏观对策,突出实干),使包扶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并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了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成效+成绩)。 扛起“头雁”之旗。 XX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

2、内生动力不足,是县有名的贫困村。 刚进村时,群众对扶贫工作组议论纷纷“走一走看一看,回到单位好了愿”“机关干部不懂农村工作,有事找他是白说”。 面对这些怀疑,工作组下定决心,一晚一晚学给群众看,一天一天住给群众看,一户一户帮给群众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感染、激励群众(对比论述)。 工作组把学习政治理论和扶贫业务知识摆在第一位臵来抓(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对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悉心研读、牢记在心,对上级重要文件精神认真摘抄、学以致用。 工作组把自己当作驻村的“苦行僧”,常念“驻村时间够不够、工作落实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3得力不得力、干部形象好不好”这三本经(突出工作态度),三年

3、来与群众同吃同住890多天。 由于长期劳累,不少队员患上了“甲减”,但仍“上紧发条”与疾病抗争。 三年来,工作组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不少于30次,共收集意见建议2700多条,记录户情日记6本,落实帮扶措施2100多条,解决村民诉求85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213件。 通过家家带、户户帮,去年底全村80户、269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xx年的15.6%下降至1.1%。 (对策+实效)担起“克难”之责。 一是破班子建设难题。 村干部处在最基层,干事不一定很“牛”,但作风容易很“油”。 工作组从抓“两委”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入手,和村干部一起树“四个意识”、讲“四个服从”、做到“两个维护”。 工

4、作中,工作组既做给村干部看、更让他们自己干,使他们干事创业的膀子“甩起来”、发展产业的脑子“转起来”,落实了村级主体责任,产生了工作队和村“两委”“1+12”的效应(论述+对策+效果)。 二是攻产业建设难关。 落实全市“百企帮百村”部署,成立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抓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在全村2500亩油茶上精耕细作,帮助65个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形成了电子产品代工、茶油加工、光伏“做工”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贫困人口通过产业人均增收23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4现零的突破,达到了9万元(对策+效果)。 三是抓项目建设难点。 为补发展短板,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三

5、年来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2500多万元,完成大小项目63个,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获得感都得到明显提升(目的+对策+效果)。 发起“看齐”之声。 一是党员带动。 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与党员促膝谈心,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让党员参与进来、深入进去、发挥带头作用。 全村有13个党员带领145名贫困劳动力进城务工,47个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主动承担起“一对一”帮扶责任,19个贫困党员带头发展家庭产业稳定脱贫(对策+效果)。 二是典型引领。 组织“两委”开展优秀党员、有担当村干部、“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近三年树立典型97人次,把他们的照片挂出来,把事迹传出去

6、,用先进事迹、善意之举来感染村民、形成示范(对策+效果)。 三是正气保障。 乘全市“文化扶贫进千村”活动的东风,开展村风民风专项整治,理直气壮向“等靠要”“懒混赖”说“不”,把向政策要吃要喝的歪风刹下去,激发出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良好局面(对策+效果)。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5目录 一、先进个人事迹篇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7战穷山恶水奔小康之路XX村党支部XX事迹XX村共有村民116户435人。 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缺吃少穿,收入低下、贫困潦倒是这个典型“穷苦村”的现实写照。 面对村贫民困的现实,村民XXX毅然决然放弃外出经商的丰厚收益和舒适生活,先是

7、担任了村民小组组长,半年后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村党支部书记后,XXX十八年如一日,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村集体经济由负债累累增加到6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0元增加到2.9万元,一举使昔日的“穷苦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一、情系乡梓、勇挑重担,大力做优发展环境XX从小家境艰难、生活困苦,饱尝了贫穷滋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初中毕业未成年的他,弃家离舍,挖过药材、下过煤窑、当过装卸工,积攒了一些钱,加上东拼西借,购买了一辆二手东风车,做起了木材运输生意,经过4年的摸爬滚打,资产积累到30多万元,成为村上的致富能人。 每当他回到家乡,看到大量青壮

8、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土地撂荒、无人耕种的景象,所闻村贫民困的艰难生活,目睹乡亲求助无奈的眼神,他的心都要碎了,在外闯荡回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 由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8于他为人忠厚、吃苦耐劳、头脑灵活,深受群众拥护,2000年XX在群众强烈举荐下,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针对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账务不清、议事决策不规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XX首先在抓班子、带队伍、优环境上下功夫,组织两委班子制定了理论学习、党日活动、民主议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班子成员提出“三不三要三化”的明确要求,即不贪、不占、不拖拉,要勤快、要务实、要敢

9、负责,理论学习经常化、事务决策民主化、村务管理透明化。 创新推行了“板凳轮流坐、都来当村官”的党员值周制,形成了党员合力,树起了班子形象,赢得了群众信任,凝聚了发展共识,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针对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状,XX背靠组织这颗大树,把脱贫致富的切入点放在了优化发展环境上。 该村深处大山,信息不灵,受传统观念束缚,弃学辍学现象普遍,十多年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没有一个在外工作的人员,成为XX心中一个魂牵梦绕的痛点。 村办小学是20世纪70年代“普教”时期建设的五间大瓦房,长时间风吹雨打,早就千疮百孔地摇摇欲坠了,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寒风刺骨,四处像筛子一样漏风

10、,老师和娃娃们备受煎熬。 以前由于村上没有钱,只是象征性地修修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9补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此情此景,淌出了滚滚热泪,深深认识到,长期村贫民困的主要症结是人的问题。 思路明晰后,他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大胆拍板决策,拉木料、做门窗,挖沙石、买桌凳,既当瓦工、又当木工。 经过46天的昼夜奋战,十间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成为最耀眼的建筑,整个工程花费3.6万元,仅XX一人就自掏腰包3万余元。 XX的居住环境饱受外界诟病,长期以来,院落和牲口圈村道相互粘连,人畜混居,不仅卫生状况差,影响村容村貌,而且严重影响邻里关系,遇到雨雪天气,污水横流,泥泞不堪,外人

11、根本无法下脚,时常邻里之间因抢占地盘、乱搭乱建等小问题产生矛盾。 XX痛下决心,白天不耐其烦挨家挨户排查,晚上苦口婆心做“钉子户”工作,设定整改拆除时限,经过近一年的铁腕治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状,为脱贫致富营造了干净舒服的环境氛围。 XX的道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水毁严重,时常滑坡,群众出行非常不便,来往车辆时常抛锚,农产品运不出去,外购商品进不来。 “要想富、先修路”。 XX为了XX的日后发展,为了群众的出行方便,为了村上长久的富裕安康,他多次召开动员会、定规划,带头跳进冰还没有融化的河里挖石子,村民纷纷效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10仿,众志成城、群策

12、群力,去弯修直、铺上石子,仅镇到村的道路修复工程,XX又自己投进去了 3、4万元,一条长3公里通往山外的砂石路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发展现代农业XX村由于立地条件局限,八山一水一分田,群众基本靠单一玉米、水稻种植为生,勉强可以温饱、难以脱贫致富。 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始终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种植过烤烟,养殖过小尾寒羊,有成功也有失败。 然而生性倔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XX,越挫越勇,秉持“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理念,坚持把选优做强大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支撑,着力走出一条繁荣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 为寻求适合

13、村上发展的产业,他考察学习,探经取宝,聘请专家出谋划策,毅然决然将自己所有的生意交给了他人,为了消除群众顾虑,带头贷款4000元,给自家购买了两头母牛养殖繁育,两年后发展到5头,卖了2头还上贷款净赚了3头牛钱。 村民看到支部书记“发了牛财”,自己也买了1头公牛、5头母牛,经过5年发展,良种牛存栏达到48头,年收入5万元以上。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肉牛养殖迅速发展到100多户,每户存栏4-5头,年户均增收1000多元,为群众拓展了养殖增收致富的渠道。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11XX并没有沉浸在养殖秦川肉牛成功的喜悦中,而是因地制宜、拓展视野,把目标定位在更高标准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上。 在

14、他的引导和率领下,力排众议、解疑释惑,边学习边实践,很快掌握了棚栽技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考察遴选,采取上级扶、村上补、群众筹的“三个一点”方法,个人无偿出资5万多元,共聚集资金100余万元,成立了村蔬菜协会,高标准建成蔬菜交易市场,带动全村建成蘑菇、香菇、猴头菇、蔬菜大棚116座,户均达到一个棚,棚均纯收入3000-5000元,销量稳居全镇第一,一举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XX地处深山老林,生态植被好,环境污染少,优质大米和初加工成的玉米糁是该村的传统特色产业,上级政府曾有意将此作为品牌推向市场,但由于群众思想不解放,市场经验缺,规划不到位,长期处于单家独户、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初级产

15、品多、精细加工产品少,增收渠道空间窄。 为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XX发扬不畏艰难、改革创新的精神,给力推动传统优势水稻、玉米种植向种田能手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XX带头捐资4.6万余元,带领村民建起了粮食加工厂,年加工产值达55万元,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多层次增值,扩大了就业岗位。 为协调生产和销售的关系,他将村上3个小合作社整合,成立了“土特产专业合作社”,指导村民订单生产、统一标准,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12科学种植、提质增效,成功打造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全体村民蹄急步稳地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三、抢抓机遇、借力发展,聚力壮大集体经济正值XX村域发展迈上正轨之际,一场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不期而至,使XX受到几乎毁灭性打击,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 XX在组织村民抗洪救灾的同时,做大大小小的群众思想工作不下百次,抢抓机遇而不是索性要钱,动员群众开展征地、宅基地、青苗补偿等工作。 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