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50285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心得)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论文之感恩,让后进生重见希望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后进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同龄人中、同一集体中,暂时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经常违纪,对学习失去信心,偷懒取巧,没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落后。普通高中后进生的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不仅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更重要的是影响甚至断送他们自己的前途。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高中后进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是

2、在外部不良因素(包括社会背景、家庭因素、群体因素等)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高中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压抑、不公平对待、不良群体引诱、错误社会意识、家庭教育失误等多重压力和错误形态下形成的心理渐变过程。后进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思想、习惯、认知等方面的偏差,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想法和做法,从而以科学的、严谨的、差异对待地改变他们的思想、习惯、认知等方面的问题。(一)后进生思想方面的问题高中后进生的问题往往首先是思想问题,思想上重视才能改变其行为。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家长给他们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条件,学校、社会给他们以更多

3、的包容和理解,思想尚未成熟,往往缺乏思考或思考不成熟。在这个阶段中,网络、电视、书籍等非主流思想的出现及不良信息地快速传播,使得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微妙地变化。同时,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受到家族的宠爱和庇护,加剧了后进生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的思想往往带有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义或者个性主义(非主流)色彩,一旦外界条件与其思想或想法相矛盾,就会很主观地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严重的甚至发展为不接受家庭和学校教育、厌学、自暴自弃等。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后进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心理教育过程,必须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正走进后进生的思想中,了解、分析、帮助后进生从思

4、想上正视自己、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二)后进生习惯方面的问题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在这个注重人终身发展的时代,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作为后天培养的重要环节,后进生之所以在行为习惯、学习、表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除了思想上不够正视以外,往往都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他们的习惯中经常与“三分热度”“破罐破摔”“一心几用”等贬义词相联系,很多事情在处理的时候不能够持之以恒,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坐不住、听不久、心不在、学不好”,自我控制能力差。(三)后进生认知方面的问题后进生并不是短时间内变成后进生的,也不可能在短

5、时间内就变成优等生,这和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有重要的关系。有些学生虽然竭尽全力学习,但是由于思想、习惯等方面的偏差,导致其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始终处于“低谷”。尝够了失败,听厌了批评,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认知。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失去尊严;认为家庭、老师都已经放弃他们的同时也不断的放弃自己。从而在后进生的群体中,产生一种“共鸣性”的小团体,拉帮结派,讲究哥们义气,不但没有把优点表现出来,反而反馈了更多的缺点,进一步加剧了他们思想上习惯上的“后进”。二、人性本善感恩,花蕾从此绽放高中后进生三梯级感恩教育的方法和实例(一)

6、从自我认识走向感恩自我许多“后进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对人生失去了目标,有的甚至对一切满不在乎。他们在为所欲为的同时,也在间接性地接触社会的不良风气。如何改变他们的思想和习惯呢?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学生,除了极少极少的神童和所谓的天才,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平凡的,他们或许有勤商的差别,却没有好和坏,高和低的差别。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学生在都拥有类似的天性和智商,所不同的是,后进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某些方面的疏忽,导致他们在思想、习惯、认知等方面不同于同龄人或违反校纪校规、主流社会意识等,其根源往往是自尊心不足、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足。本班小A同学,家庭条件较

7、好,父母及亲属忙于家族生意,没有时间管孩子。小A在长期的自由的氛围中成长,个性张扬,沉溺于吃睡玩乐。进入本班后,上课经常睡觉、下课沉溺于武侠、长篇科幻小说之中;作业几乎都靠抄,考试基本靠作弊;回家后时间都花在了电脑游戏。我最经多次找他谈话,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是父母不管他成绩好坏没关系、学习太累没有打游戏看小说轻松等等。通过与其父母的联系沟通,初步掌握了小A的成长轨迹。再次找他谈话,了解他在校平时的想法、目标、爱好等。综合各方资料,了解到他在学习上基本没有追求、不能进行自我认识和分析,甚至他了解的自己没有同学、老师、家长对他的认识来得多。本班小B同学,进入本校为高分正取生,刚开学被任命为班长,开学

8、一个星期即因为若干个晚上在寝室大声喧哗聊天而被停宿。平时对班级事务想管却不能以身作则,在班干部换届选举中,没能当选连任。之后的一段时间,开始与其他班后进生相互称兄道弟,学习成绩开始滑落、在班级的表现越来越差、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不和谐,甚至最后无故动手殴打同学而遭到学校严重记过处分。在这过程中,时常与他谈心,但他每次都只说些皮毛的小事,而对自己的想法、认识等一概不谈。针对以上两个个案例。我找到美丽心灵阿甘正传两部电影,花两个晚自修课陪他们一起看完,然后让他们思考看完电影的感想和自己的有哪些优点。过两天分别找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一些他们的优点,其中都有看小说这一项,我就推荐一本印度著名精神

9、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写的重新认识你自己。要求他们看完后写一篇500字足有的信写给30岁的自己。通过引导他们自己逐渐看到自己的一些长处和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活着的希望,真正的了解自己。在写完30的自己以后,我清楚的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失落和悔恨,这就为引导他们正视现在的自己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然后我联系家长一起,反复地告诉他们,现在的他们已经开始走向成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他们这样的生活是何等的艰难,应该感谢他们自己,能够在这个时候还勇敢的坚持着,从内心中勾起他们前进的欲望。就像哥伦布在回忆起航海的艰险过程时,他总是激荡着嗓子说道:“我感谢自己,感谢自己与生俱来的大无畏,驱使我坦荡迎接未知的恐惧

10、。”当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优越感中的时候,适时的提出一些需要让他们改正的习惯,比如: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自学预习的习惯、专心上课的习惯、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复习归纳的习惯、整理错题集习惯等。并从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点来要求他们,慢慢地坚持习惯,从而帮助他们完成“后进”到“前进”的转化。(二)从养教之事中感恩父母心在教育界经常提到,教育是家校双方配合的过程。除了学校老师倾注无私的、高尚的、纯洁的爱以外,还需要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从家长方面看,现在

11、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当家长们把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也就把所有的压力都扔给了学校和老师,往往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断提高,对学校的信任也不断地增长,而对孩子的教育却是“填鸭式”、“重复式”,甚至到了孩子在成绩上学习上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泼冷水、举范例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春期的叛逆,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从而过早退出竞争。因此,要做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要把家庭教育作为一个紧要任务来抓。对于小A来说,他的各种行为的形成,和父母及其家族的教育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在于其父母交流过程中,父母由于长期做生意,没有时间管教孩子,而在经济上却从来不对其进行控制,任由孩子消费。这

12、样的教育方式,在小A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痕:父母的不加管教,造成其对父母的爱的方式的厌恶和不以为然,所以在每次父母一谈到要好好学习的时候,小A总是表现出烦躁和叛逆,日积月累,便对学习生活没有兴趣,更失去了信心。因此,在对小A转化过程中,当他自己充分认识到自己还有优点,并逐渐对学习、生活表现出一定兴趣时,我与他父母进行交流和探讨后,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每个父母都是爱护子女的,只不过爱的方式不一样。我跟小A一起看了爱祖国、爱父母、爱自己的激情演讲,和他沟通了他小时候到现在,父母为他做过的事情,他为父母做过的事情,逐渐了解他心中对父母的要求和希望。此后与其父母进行再次沟通后,观察小A的变化。父母的

13、教育方式也有了一些变化,每次上完课回家前,他总是会和父母进行简单的沟通,到家后也会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与小A不同的是,小B的父母对其的教育非常重视,只不过总是反复强调要“读好”书,却从来不强调“做好”人。小B的转化过程中,我始终围绕着其父母的辛苦展开,其母亲开杂货店、父亲打零工,让他体验下父母工作的辛苦后,就懂得并珍惜学习的一些机会。我经常让他用想象法:当他想要睡觉时、聊天时、打游戏时、看小说时、大家时,想法父母此时在太阳下工作时的汗和泪。父母的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动力和无尽的期待。要让后进生感受到父母养育教育的不容易以及无私的全部的爱,才能体恤父母的辛苦和良苦用心,才能感恩

14、父母,以全身心投入学习来报答父母。(三)从轻叩社会到回报社会当我们的后进生懂得自己努力的不易,父母生活的不易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报答父母。其实感恩意识不仅是知恩图报的意识,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情感,它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品德。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懂得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当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网络,形形色色的报刊杂志,万恶的刀光剑影武侠小说中接触他们所谓的“社会”时,轻轻叩开的不是“社会”,而是一个充斥着“邪恶”的“地狱”,在我与一些后进生的接触中,他们认为同学之间的事情、朋友之间的事情,用不着老师来插手,靠哥们、靠兄弟、靠帮

15、派就能搞定。他们还认为这个社会就是“血腥”的社会,是“暴力”的社会。然而,当他们真正的转变行为时,接触品行良好的学生、融入和谐的学校环境时,才真正的意识到社会对他们的爱惜和指导。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地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当学生毕业后,我们走在路上,往往见到我们说“老师好”的,都是我们的后进生,那就让这个感恩教育,在后进生生活学习的路上,一路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