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2749382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选)小儿推拿常用穴部.ppt(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 1 在小儿推拿穴位中 除了运用十四经及经外奇穴外 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特定穴 分布于全身各部 且以双手居多 正所谓 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特定穴穴位形状不仅有 点 状 而且还有 线 状和 面 状 2 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 其中重点穴部22个 面头部 天门 坎宫 太阳 上肢部 总筋 阴阳 脾经 肝经 心经 肺经 肾经 大肠 三关 六腑 下肢部 足三里 涌泉 胸腹部 膻中 中院 肚脐 肩背腰骶部 脊 肺俞 龟尾 肩井 3 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程序 第一步 头面部 开天门 坎宫 太阳 第二步 上肢部 总筋 阴阳 第三步 下肢部第四步 胸腹部第五步 肩背腰骶部 拿按肩井 开天

2、门有打开推拿治疗疾病大门 疏通经络之意 拿按肩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 一开一关体现了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的完整性 4 5 6 头面部常用穴位 7 8 一 天门 头部手法一 定位 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从两眉间向上 两手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 称开天门 20 30次 功效 发汗解表 镇惊安神 开窍醒神 应用 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时首推穴 主治感冒 头痛 发热 烦躁等病症 天门 9 二 坎宫 头部手法二 定位 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置于小儿两眉间 沿眉棱骨上缘同时向两边分推至眉梢处 称推坎宫 又称头部分阴阳 20 30次 功效 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痛 应用

3、推坎宫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主治感冒 发热 头痛 目赤肿痛等病症 坎宫 10 三 太阳 定位 在头部 眉梢与目外眦中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操作 1 推太阳 头部手法三 从小儿眉梢处向后下方经太阳穴直推至耳门穴 称推太阳 20 30次 2 揉太阳 运太阳 向眼方向揉中加按为补法 揉5按1为一节 30 90节 向耳的方向揉中加按为泻法 揉5按1为一节 30 90节 太阳 11 功效 推太阳祛风散寒 醒脑明目 揉太阳发汗解表 祛风止痛 应用 推太阳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此穴能发汗能止汗 常用于外感表证 男 发汗 揉按左太阳30 90节 耳 揉按右太阳10 30节 眼 止汗 揉按右太阳30 90节

4、 眼 揉按左太阳10 30节 耳 女 止汗 揉按左太阳30 90节 眼 揉按右太阳10 30节 耳 发汗 揉按右太阳30 90节 耳 揉按左太阳10 30节 眼 12 四 耳后高骨 定位 耳后入发际 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耳后高骨 按3 5次 揉30 50次 功效 祛风散寒 发汗解表 止咳化痰定惊 安神除烦 应用 主治感冒 头痛 惊风 烦躁 咳痰多等病症 耳后高骨 13 五 风池 定位 在颈后区 枕骨之下 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 用两中指端按两风池穴 按后加揉 称按揉风池 按3 5次 揉30 50次 功效 发汗解表 祛风散寒 通窍明目 应用 按

5、揉风池多用于感冒 头痛 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 鼻塞等病症治疗 风池 14 六 百会 定位 在头部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 折耳 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 称掐百会 或用指端按揉之 称按揉百会 亦可用艾条灸之 称灸百会 掐3 5次 按揉20 30次 灸1 2分钟 功效 通关开窍 镇惊安神 升阳举陷 应用 治疗昏迷 惊风 抽搐多用掐百会 治疗烦躁 肝阳头痛按揉百会 治疗虚证之目眩 遗尿 脱肛 虚脱久泻可用按揉法 亦可用灸法救脱 百会 15 七 印堂 定位 在头部 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按之 掐按后加揉 掐按3 5次 揉20 50次 功效 醒脑提神 祛风通窍 应用

6、 治疗感冒 头痛多用按揉法 若抽搐 昏迷多用掐揉法 印堂 16 八 人中 定位 在面部 人中沟的上1 3与中1 3交点处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 掐后加揉 掐3 5次 或掐之醒即止之 功效 通关开窍 定惊安神 应用 主要用于急救 对于昏迷不醒 窒息 惊厥 抽搐时 掐之有效 人中 17 九 承浆 定位 在面部 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 掐后加揉 掐3 5次 揉20 50次 功效 止呕止泻 收敛津液 开窍醒神 应用 主要用于惊风 昏迷 高热 吐泻等病症治疗 承浆 18 胸腹部常用穴位 19 20 一 天突 定位 颈部 前正中线上 胸骨上窝中央 操作 用中指端按后揉之 称按揉天突 按3 5

7、次 揉30 50次 功效 化痰平喘 降逆止呕 应用 按揉天突主要用于气机不利 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多 胸闷气喘 呕吐等病证 天突 21 二 膻中 定位 胸部 前正中线上 平第4肋间 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 用指腹按在穴位上揉转50 100次 称按揉膻中 继用两手中指指腹 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30 50次 称分推膻中 继用食 中 无名指并拢 以三指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至胸骨下角30 50次 称直推膻中 膻中 22 接着用食 中指分开 以两指腹按压小儿一至五肋间的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部位3 5遍 称按压肋间 以上四部操作 称 推胸法 功效 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 降逆止呕 应用

8、 膻中穴为气之会穴 居胸中 胸背属肺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 气喘 咳嗽 呕逆均有效 膻中 23 三 乳旁 定位 乳头外侧旁开1横指 0 2寸 左右两穴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 称按揉乳旁 按3 5次 揉30 50次 功效 理气宽胸 止咳平喘 降逆止呕 应用 按揉乳旁可治疗肺系疾患之咳喘 常与按揉乳根 膻中 肺俞 天突合用 若呕吐者 多与推板门等穴合用 乳旁 24 四 乳根 定位 乳头直下 第5肋间隙中 操作 用中指或拇指的指腹按揉 称按揉乳根 按3 5次 揉30 50次 功效 宽心理气 止咳平喘 应用 按揉乳根可治疗咳嗽 气喘 气逆等病证 常与按揉乳旁 膻中 肺俞 天突等合用 乳根 25

9、五 中脘 定位 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上4寸 操作 用中指指腹做顺时针方向揉转 称安中调中法 用中指指腹做逆时针方向揉转 称补中法 先做安中调中法 继用食 中两指从小儿剑突下 轻轻直推至脐 次数为揉转次数的1 2 称消导法 以上三法总称 推腹法 100 200次 中脘 26 功效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 补脾益气 降气通便 应用 安中调中法具有调理脾胃 安抚中焦的功能 用于脾胃不和 中焦功能紊乱所致的各种病证 补中法具有补脾益气 健胃助运的功能 常用于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等病证 消导法具有消积导滞 降气通便的功能 用于食滞不化 脘腹胀满 大便不通等胃肠里实证 中脘 27 六 肚脐 定位 腹中部

10、脐中央 操作 用中指指腹揉转 揉中加按 称揉肚脐 100 300次 亦可用灸法 功效 温阳散寒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 涩肠固脱 应用 肚脐为止泻要穴 对脾胃疾病疗效亦佳 多用于腹泻 腹痛 腹胀等病症 临床上揉脐 推上七节 揉龟尾常配合应用 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肚脐 28 七 丹田 定位 小腹部中点 脐下2寸与3寸之间 操作 用食 中两指指腹揉转 揉中加按 称揉丹田 揉200 300次 功效 培肾固本 温补下元 分清别浊 应用 揉按丹田对遗尿 尿潴留有一定效果 临床常与清后溪等合用 丹田 29 八 肚角 定位 下腹部 脐下2寸 旁开2寸之大筋处 操作 用拇 食 中三指相对用力 提拿穴处下的少许肌肉组

11、织 称拿肚角 3 5次 功效 止腹痛 应用 按拿肚角是止腹痛之要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有止痛效果 特别是对寒性腹痛 伤食腹痛效果更显著 本法刺激较强 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 一般在诸手法操作完毕后 再拿此穴 肚角 30 肩背腰骶部穴位 31 32 一 大椎 定位 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 掐后加揉 称掐大椎 掐20次 揉20 30次 功效 解表退热 应用 本穴为退热之常用穴 主要用于感冒 高热 项强等 大椎 33 二 肩井 定位 在肩胛区 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操作 用拇指与食 中指三指相对用力提拿此处的筋肉皮肤 称拿肩井 用拇指指腹按该穴

12、 揉按结合 称按肩井 拿 按各3 5次 功效 宣通气血 发汗解表 应用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结束的总收法 结束手法 亦可用于治疗感冒 发热 呕吐 惊风及肩背部疼痛等症 肩井 34 三 创新 定位 第1胸椎棘突旁开2横指处 左右各1穴 操作 用两拇指或中指指腹揉转 揉按结合 称揉创新 20 30次 功效 止咳平喘 应用 揉按创新常用于外感咳嗽 哮喘 临床多与揉天突 膻中 肺俞等合用 注 此穴为刘开运教授的经验穴 故名创新 创新 35 四 肺俞 定位 在脊柱区 第3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 5寸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 右顺时针 左逆时针揉按50 100次 称揉肺俞 用两拇指或中

13、指从风门穴沿肩胛骨下缘 经肺俞向外下方斜推至两肩胛骨下角50 100次 推呈 八 字型 继而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50 100次 推呈 型 称推 介 字 肺俞 36 用中指指腹蘸盐粉或姜汁 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斜擦过肺俞 以皮肤发红为度 八 字称盐擦 以上诸法总称推揉肺俞或推背法 功效 宣肺止咳 化痰退热 应用 推肺俞是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手法 可治感冒 发热 咳嗽 气喘 多痰等病证 肺俞 37 五 龟尾 定位 尾椎骨端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转 揉按结合 称揉龟尾 200 300次 亦可用灸法 功效 止泻 固脱 通便 应用 龟尾穴即相当督脉经之长强穴 穴性平和 能止泻 也能通便 多与

14、揉脐 推七节骨配合使用 可治腹泻 脱肛 便秘等症 龟尾 38 六 七节骨 定位 第4腰椎至尾骨端 长强穴 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指两指指腹自下向上直推 称推上七节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指两指指腹从上向下直推 称推下七节 100 200次 功效 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 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 应用 推上七节骨多用于虚寒腹泻 久痢证虚 推下七节骨多用于肠热便秘 湿热痢疾等症 七节 39 七 脊柱骨 定位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 用食 中两指指腹蘸酒精从大椎直推至骶椎 长强 称推脊 100 200次 功效 清热镇惊 应用 推脊常用于各种发热病证 推脊 40 八 捏脊 定位 脊柱两旁 肺俞至肾

15、俞之间 操作 用捏法 食 中指与拇指对捏该处的皮肤 由肾俞朝上捏至肺俞处 称捏脊 俗称 翻皮 3 5遍 功效 培育元气 调理气血 应用 捏脊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 临床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所致的慢性病症 本法单用 常用于小儿疳积 厌食 腹泻等病症 捏脊 41 上肢部常用穴位 42 43 一 总筋 定位 手臂内侧 腕掌横纹的中点 操作 以左手轻握小儿的手掌 右手拇指按在总筋处 与在腕背抵住的食指相对用力按揉约100 300次 称按揉总筋 或用拇指甲掐1分钟 掐后加揉20次 称掐总筋 功效 清热熄风止痉 通调全身气机 应用 按揉总筋为推上肢的首推穴之一 故作常例手法 掐揉法用

16、于治疗口舌生疮 夜啼 发热 惊风 抽搐等病症 总筋 44 二 阴阳 定位 总筋穴两旁 小指侧为阴 又称阴池 拇指侧为阳 又称阳池 操作 两手握住小儿手掌 两拇指并列 指面按在总筋穴上 朝左 右两边分推20 30次 称分阴阳 又名手部分阴阳 功效 平衡阴阳 调和气血 行气导滞 应用 分推阴阳也列为手部常规手法 多用于阴阳不调 气血不和而致的寒热往来 烦躁不安 食滞腹胀 呕吐腹泻等治疗 阴阳 45 凡小儿推拿在头面部操作时须先开天门 推坎宫 推太阳 在上肢部操作时 须先按揉总筋 分推阴阳 此五者为常例 有推开治疗大门和疏通经络之意 46 三 脾经 脾土 定位 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以右手食 中指夹住小儿拇指 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 称补脾经 由小儿拇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 称清脾经 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 100 500次 功效 健脾胃 补气血 清湿热 止吐泻 应用 补脾经主要用于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形体消瘦等症 清脾经主要用于湿热内蕴 肌肤发黄 恶心呕吐 腹泻痢疾及热结便秘等症 脾为后天之本 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常不足 故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