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

上传人:zz****hj 文档编号:12748631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2020届3月份学习质量检测作文审题及例文升格【试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海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听众朋友,宣讲对“众志成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思路】本题属于情境化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形式与2018年高考

2、全国卷、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类同,所选出的材料都是按编年体形式列举历史上或近2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同时,本次作文题目所提出情境化任务要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新闻类总决赛形式非常相似,形式新颖,对考生具有挑战性;所给出的话题“众志成城”切合时代脉搏,贴近学生核心素养,有现实考察意义。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审清题目内容和形式。题目由三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情境化写作要求”,这从题目的三段可以看出。材料:以编年体形式排列发生在我国的“抗洪、非典、地震和肺炎”这四次重大灾难,展现的共同话题是“众志成城”,具有的的共性是“齐”“同”“并”“共”,也就是团结一致。提

3、示语:对众志成城,解读为“包含丰富的内涵,蕴藏磅礴的力量”,提示我们写作时要紧扣“众志成城”中心话题,写出其内涵,突出其力量。情境化要求:以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份来写,面对听众,讲“众志成城”,这一语境要求写作时要有演讲稿一样的格式,如开头要有对观众的问候,结尾礼貌致谢等。2.分析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对“众志成城”的内涵理解:“志”是什么?国难当头,团结一致,爱国之心,家国情怀,也就是从这抗洪、非典、地震、肺炎这些事件中看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众”是什么?就是全国上下同心同圆,团结一致;“城”是什么?就是团结的力量“筑成新的长城”,人心齐,泰山移。对“众志成城”的外延理解:要跳出事件本身,以“众志成

4、城”为话题,用世界视野讲中国故事,以深沉、雄壮和豪迈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中国信心和中国精神。3.构思文章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老话题,也是老问题,文章好写,但要写好、写出彩,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考生在讲“众志成城”这个话题时,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论述面有广度,同时论证内容要有深度和力度。基本构思:由材料引出众志成城这一话题 ;具体列举不同事件中,国人是怎样众志成城的,可从不同层面的人物来讲;重点:众志成城的内涵解读。紧扣三个字“志”“众”“城”;难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要有高度,站位要高。要讲出众志成城的重要时代意义。多难兴邦,我们为什么要众志成城?她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当代中国精神?对中国现在的

5、发展有什么重要推进作用?对中国的世界形象会产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题目材料的整合与偏重。题目要求部分当头一句明确指出:“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 ”“根据材料”,这是总体要求,材料在习作中要有体现。“众志成城”话题是从四则材料中提练的,注意材料不仅仅指当下的新冠肺炎,抗洪、非典、地震、肺炎要综合一起来谈,不能因为当下正式处于全民阻击新冠肺炎战“疫”,就只谈肺炎,但对肺炎可有偏重。 【失误表现】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出现以下失误:1.话题论述不深入。主要表现为对“众志成城”的解读表面化,没有对其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认识与思考表面化。2.材料运用局限性。不少同学写成了肺炎专谈,全文谈肺炎。要有全局意

6、识,要从这些事件中提练出一种精神,而不是过于敏感,专谈我们是怎样团结一心战胜新冠肺炎的。3.没有体现情境身份要求。是以节目主持人身份来写,面对听众来“讲”一个话题,不少同学忽视了这一情境化的表达要求。【佳作示例】家国同构,民族凝聚武汉市第23中学高三(8)班 谭今傲得54分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此时此刻,全国上下的抗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每当国难来临,我们便会提到一个词,并用火一般的行动去践行它,这个词就是“众志成城”。这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伟大的集体主义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正是这股磅礴伟力支撑着中国披荆斩棘,绵延不绝,多难兴邦,走向复兴。众志成城需要“众”的基础与“质”的建筑方可成城。同舟

7、共济,人道亲亲,这是“众”的基础。集体主义属于我国的人文传统,在元典中亦有体现。在此基础上不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还创造了坚固凝实的家国体系,更缔造了打不倒断不绝的中华文明。自古如此,今亦如此。古时有了满门英烈,举国皆兵,近来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近,有1998年的齐退浩洋,2003年的同抗疫潮,2008年的并赴国难,2020年的共克时艰。举国上下,社会各界,通力协作,是每一次渡过难关的基础。人定胜天,有志竟成,这是“志”的建筑。如果说人心凝聚成一面铁壁,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铁壁炼成钢,铸成成城。当难以抵挡的大灾难袭来,意识力便是最后的防御,在危急存亡之时,钢铁般的意志

8、是奇迹背后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抵御外敌时的那一场场不可能打赢的胜仗,还是面对天灾时义无反顾的魂魄,都令人心神往之,当这种精神与意志得以代代传承,并没有过不去的坎。家国同构,民族凝聚,这是“城”的体系。以众为基础,以志为建筑,构建出城的体系,这便是众志成城,而属于我们的城,便是“家国同构,民族凝聚”。家与国,各民族,能人人皆同构,意志尽凝聚便能铸就一座屹立不倒的长城。这座城,挺过无数战火,挺过暴风,洪水,地震,瘟疫,而在灾难的一次次洗礼下变得更加紧密,坚实。正所谓多难兴邦,由众的基础与志的建筑组成的城邦,不会在冲击中倒塌,只会在冲击中升华,这便是众志成城的力量,是中国的长城更是人类的灯塔,为我们指

9、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彼方,众志成城,唯有如此才可长存。谢谢大家!【点评优点】这篇习作结构真是精彩,对众志成城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层次分明。作者表达自己对众志成城的认识与思考,视野开阔,谈古说今,放眼世界和未来,文章有思想内涵。 【点评不足】1.开头部没有引用材料引出话题,且急于对“众志城”内涵进行深刻解读,不符合议论文步步深入的论证思路; 2.在“众”“志”“城”三个主体部分,缺少事例,没有鲜活的时代素材为议论作支撑; 3.无论是每一小论点,还是全篇,总结性论述深度不够;4.段落内部文句结构可作调整,语言可作雕琢。【点评升格建议】1.内容位置要调整:开头(3)和中间(9)这两处内容要根据全篇构思

10、和论证需要对其位置作调整; 2.论证深度要加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解读众志成城的内涵和力量,所以正文三个主体段要加入相关论述,体现有深度的认识与思考,结尾处要有一段总结升华的语言; 3.写作素材要充实:文中事例不多,一定要有鲜活的写作素材来充实文章内容,增强说理的真实生动性;4.局部文句、结构需要打磨,以精益求精。【升格作文 满分作文】精益求精 精雕细刻 向满分60分冲刺!民族凝聚同心同圆湖北省武汉市第23中学高三(8)班谭今傲(得分60分)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开篇问候,写作身份意识强,符合本次习作情境要求。)此时此刻,全国上下,抗“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让我想起了1998年抗洪的

11、齐退浩洋,2003年非典的同抗疫潮,2008年地震的并赴国难,还有2020年今天我们战“疫”的共克时艰。(引用材料语句,开篇提出话题。)每当国难来临,我们中华儿女便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火一样的赤子之心的去战斗,用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去奉献,用山一样的坚实力量去抗击。(排比句增添文采和气势)。众志成城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词汇,但在我眼里她却具丰富的内涵和磅礴的力量。具体说来,众志成城就是“众”的人和优势力量+“志”的精神凝聚力量+“城”的抗击防御力量这三位一体。(“丰富的内涵和磅礴的力量”扣住了题目的提示语,“众”“志”“城”三位一本总领全文,提示下文。)人道亲亲,同舟共济,这是“众”的人和优势。(

12、段首主旨句一。)集体主义属于我国的人文传统,在此基础上不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还创造了坚固凝实的家国体系,更缔造了打不倒、摧不垮、磨不灭的中华文明。泱泱大中华,浩浩荡荡五千年文明史教会了炎黄子孙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视野开阔,从中华文明传统中的团结精神这一高度认识“众”的内涵。)古代,有了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了赵国的乱世之稳;有了杨家将的满 门英烈,才有了一致抗金的慷慨悲歌;近代,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有了国共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抗洪水、战非典、抗地震、抗肺炎,举国上下,社会各界,戮力同心

13、,通力协作。(举例典型,按古代、近代、现代时间顺序呈现,很有层次感。)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力大事的社会优势得到彰显。正是这万众一心的人和优势,才使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劫难,获得重生。(总结论述“众”的人和优势。)人定胜天,有志竟成,这是“志”的精神力量。(段首主旨句二。)当难以抵挡的大灾难袭来,意志力便是最后的防御,在危急存亡之时,钢铁般的意志无坚不摧,是奇迹背后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抵御外敌时的那一场场硬仗,还是面对天灾时那一个个最美的逆行身影,都令人心神往之,都叫人可歌可泣。这次疫情,武汉1000万人口在大城市封城,国家以壮士断腕的意志抗击疫情妖魔;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

14、军共有344支医疗队、42322名医护人员冲上湖北一线,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意志让人泪目;“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医疗队队员们的铮铮誓言,令人钦敬!(加入了这次疫情的相关写作素材,文章内容充实得多,说理更形象直观。)与国外的疫情阻击战相比, 我们没有恐慌,没有畏惧,有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毅然决然,有的是“苟利国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定豪迈。这种精神与意志得以代代传承,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国战“疫”经验,外国可以模仿,但永远无法超越。这份中国意志,也是中国精神,更是中国信仰和中国力量!(总结论述,对“志”的内涵和力量作升华论

15、述。)民族凝聚,同心同圆这是“城”的防御力量。(段首主旨句三。)如果说人心凝聚成一面铁壁,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铁壁炼成钢,又将铸钢为城墙。(比喻论证,形象生动,突出了“城”的力量。)以“众”为人和基础,以“志”为精神内驱,构建出众志成城的“城”,同心同圆的“城”。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各民族人民,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同心,个个戮力,尽志尽力,便能铸就一座屹立不倒的长城。2020年初,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就像钟南山院士含泪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加入鲜活的素材,形象化解读了“城”的防御力量。)而我们全国人民心中更有一座精神之城,钢铁之城。这座城,挺过无数战火的洗礼而屹立不倒,经过无数次天灾的来袭而重获新生,在一次次炼狱式磨难中变得得更加紧密,更为坚实;这座城,高扬着五星红旗,高悬着家国情怀,并向全世界高调展示了中国无比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里对“城”的精神内涵解读非常精彩,是亮点。)正所谓多难兴邦。众志成城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凝聚力的象征性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