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42526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52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和性质一、什么是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二、什么是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三、什么是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四、组织的涵义包括:(一)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二)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三)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四)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五)组只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六)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四、人的行为特点有: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五、组织行为学的四个要点:(一)研究对象(二)研究范围(三)研究方法(四)研究目的六、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3、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 七、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答:1、研究组织行为学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组织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组织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

4、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合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可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八、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2、两重性、3、应用性九、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看1-3、图) 十、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图表。 1、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与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一、研究方法主

5、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一)观察和实验、(二)分析和评价、(三)预测和推断、(四)检查和验证。六步骤的循环系统图。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信度、效度)。4、调查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邮寄、现场;选择法、是否法、记分法的、等级排列法)。5、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间隔时序准实验、不等同对照组准实验)。 四、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

6、;1、集中趋势分析;2、离中趋势分析;3、抉择分析;4、相关分析;5、因素分析。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一、什么是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二、什么是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三、什么是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四、什么是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

7、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五、社会知觉包括:1、对他人的知觉;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对角色的知觉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六,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2、主观因素七、造成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有:1、知觉防御;2、首因效应;3、晕轮效应;4、投射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什么是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二、什么是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三、态度的特性有:1、态度的社会性2、态度的针对性3、态度

8、的协调性4、态度的稳定性5、态度的两极性6、态度的间接性四、工作态度的概念: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五、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六、组织认同的构成有: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六,组织认同感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就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七、如

9、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答: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二、个性的性质有:1、组合性;2、独特性;3、稳定性;4、倾向性;5、整体性;三、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1兴趣,2、需要,3、动机,4、理想、信念,世界观四、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气质、能力、性格。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

10、行为特征。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1、多血质(活泼型);2、胆汁质(兴奋型);3、粘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抑制型);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能力按其发展程度的差异可分: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天才。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分类-按优势心理机能划分(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按心理活动倾向性划分(外倾,内倾);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化划分(顺从型,独立型);按行为模式划分(A型,B型,C型,D,E型)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1、先天遗传因素与个性;2、后天社会环境

11、因素与个性影响个性形成的后天因素有:1、家庭影响;2、文化传统影响;3、社会阶级和价层影响。个性差异与管理:1、知人善用,2、配套工程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控制方位论的涵义: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控制方位类的分类:内因控制论,外因控制论第四章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一、创造性行为涵义: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创造性行为的特点:1、首创性2、有用性3、适应性4、主动性创造性行为的类型:1、技术发明型的创造性行为。

12、2、科学发现型的创造型3、艺术塑造型的创造性行为;4、组织管理型的创造性行为。第二节 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1、组织生存和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2、改革开放需要创造性行为3、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第三节 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 一、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有: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2、善于发现问题,3、勤于思考,4、富于灵活性,5、善于应用,6、怀有好奇心,7、充满自信,8、坚持独立思考,9、勇于坚持到底二、创造性潜能的测定。 第四节 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一、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气氛,人际关系),二、学校环境,三、组织环境(

13、1、要有一种激励人们勇于创新的机制和组织气氛,2、要有全力支持创新的领导,3、有的和谐的人际关系,4、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6、要有相对分权和弹性的组织结构),四、社会环境(人才自由流动,学术民主空气,加大对创新活动投入的力度,完善制度、鼓励创新,评价、奖励,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 事业生涯的涵义: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一、事业生涯的设计的概念: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

14、的过程。二、事业生涯的开发的概念: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事业生涯及其实质含义(4项)。事业生涯的设计。事业生涯的开发。三、事业生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1、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2、可使用组织减少人才流失;3、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4、能促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5、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和开发计划;6、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 一、事业生

15、涯的管理的概念: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二、事业生涯自我管理内容: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流计和规划的能力;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在事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环境及改变环境;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构通和反馈的能力;4、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三、组织对职工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1、鼓励和指导职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2、监督职工事业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3、在招聘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有职工的事业计划情况;4、人力资源的配置也需要与事业设计和规划统一起来;5、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对员工事业计划的监控;6、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四、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1、个人和组织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2、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3、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因为事业生涯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 一、影响选择的因素:1、事业生涯选择首先受个人条件影响,2、受父母影响,3、受到朋友、同辈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