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38181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论述题1 如何才能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P270-277)2 运用“鲶鱼效应”谈谈群体积极冲突的问题?(P109)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

2、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一家发展迅速的小型软件公司的创业者说:“公司要得到发展,就必须保证没有人在这里感到安闲舒适。”公司支持所有的团队互相竞争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资源,通过设置内部群体之间的有序竞争,激发了员工在外部市场中面对的经费压力、人力资源压力、发展压力。其结果是使得公司的员工始终处于充分的战斗状态。4.谈谈对管理人性假设的看法?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主要指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职工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以及由此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四种有代表性的管理人性假设及相应的管理手段:“经济人”假设与管理。主

3、要观点是: (1)人天生对工作具有厌恶感,天生不想干活,只要有可能,便会千方百计逃避工作;(2)人的本性不想工作,但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又不得不接受经济的刺激。所以,他们的工作动机纯粹在于经济的诱因;(3)一般的工作者都没有什么雄心抱负,不喜欢负责任,宁愿被其他人所指挥,同时又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别人影响;(4)人大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身外之事和组织目标漠不关心;(5)由于经济性刺激物掌握在组织手中,所以职工们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能消极地接受组织的控制与驱使。对职工的管理手段主要就是物质刺激,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手段实施对工人的控制,“胡萝卜”的作用在于满足对象的物质追

4、求,促使他们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大棒”的功能则在于迫使职工的行为与工厂主的目标保持一致。“社会人”假设与管理。主要观点是: (1)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需要较之对金钱的需求更为强烈,看得更重,人际关系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人们正是在相互交流中,才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自己的作用及对社会的价值;(2)由于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的普遍应用,使工作本身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意义,促使人们从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去寻找乐趣和意义;(3)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情况而改变。在管理策略和措施方面,应注意以下主要环节:第一,管理者不应将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完成工作任务方面,而应更多地关心、注意职工

5、的各种需要,尤其要重视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第二,重视职工参与意识,实现职工参与管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与管理。主要观点是: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有最大的满足感。在管理措施方面:第一,管理者应重点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变得更有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性,使职工在工作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实现自己的潜在能力,由此获得一种自豪感与自尊感;第二,在管理制度和方式上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说,管理制度与方式应能保证职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复杂人”假设与管理。主要观点是:人是复杂的,不同

6、的个体其需要与潜在的欲望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其次,人的需要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各有特点。 基于“复杂人”的假设,既然人的需要与动机是各不相同的,管理者就应当根据具体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就是说,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3 在管理过程中如何避免各种偏见?(P68-78 如何避免)由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以及环境因素的复杂作用,人际交往中有些个体有意或者无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一种极端单纯化、类型化的思想方法去看待某些对象,形成人际交往中的偏见;人际交往中的知觉偏见常常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因而属于非理性的范畴

7、;人际交往中的知觉偏见,主要表现有:外貌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又常常会犯下“以貌取人”的错误,这反映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相悖。首因效应:是指社会交往与认知过程中,最初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因效应:指交往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晕轮效应:指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对交往对象形成整体印象之后,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定型效应:即对某一类人或某种群体的固定看法等,也都属偏见的表现形式。形成偏见的原因:主要是包括家庭、社区、媒体等文化因素在有意无意中教育和影响了我们,使得我们将一些负面的特征强加在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们身上。性格与气质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

8、一,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其二,气质变化比较慢、比较难,性格变化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其三,气质无好坏之分,也不影响成才,而性格有道德意义。当然,气质与性格作为个性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认识研究气质对管理的意义:对不同的工作由相应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来承担,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所具有的气质特点不符合工作要求时,他就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也要注意根据人们的不同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在组织领导班子时,也应注意不同气质类型成员的合理搭配,取长补短,提高整体工作效能。能力(1)能力的概念: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总

9、是和人的活动密切联系着,并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2)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在类型、发展水平、发展早晚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素质、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教育以及主体积极性等。2、人际关系对管理的意义(1)人际关系与社会心理气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造成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气氛。在工作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会造成良好、融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人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激发起工作热情;反之,则容易使人压抑、孤独、苦闷,从而对工作、生活、人生形成逃避、甚至对抗等消极态度。(2)人际关系与工作效率。团体中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协调,对工作效率

10、有着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猜忌、冷漠、排斥、冲突等等,不仅使人分散精力,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心理消耗,把心思用在如何对付别人身上,势必影响工作效率;而群体中成员相互理解、沟通、体谅、同情,有助于形成宽松、相容的心理气氛,提高组织工作的绩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心理需求。这是指希望通过交往获得对自我的某种评价,这种评价的直接意义在于使个体能更完整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群体中地位与自身价值。(2)交往需求。作为社会动物的人,都有希望与别人往来、结交,想同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3)控制需求。控制的需求是社会成员相互交往的特点之一。控制需求并不一定是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领导者所特有,事实上

11、,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都有的。(4)感情需求。这是指在感情上希望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具体表现为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理解。这种需要如没能得到满足,则可能形成憎恨、厌恶、冷淡内等心理倾向。(5)利益需求。个人利益的实现往往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支持,这是一种驱动力,它推动某些个体有目的地去寻找交往伙伴,建立起一种以利益为基础的人际关系。1、 沟通及其过程沟通一般指信息在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通过交流符号信息来分享价值的双向过程,这种交流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是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或物质环境等。管理学研究领域的沟

12、通,主要指组织系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沟通过程由多种要素组成,主要包括:发送接受者:作为沟通的主体,在大多数沟通过程中,当事人往往既是信息发送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沟通的直接目的在于表达由思想和情感所组成的信息,而思想和情感只有在表现为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时才能得以沟通。反馈:是发送接受者相互间的反应。由于反馈让沟通的参与者知道思想和情感是否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得到回应,所以它对沟通的发展及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噪音:指阻止理解或准确解释信息的障碍,它发生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主要包括外部噪音、内部噪音和语义噪音三种形式。环境:指沟通发生的地点,在很多情况下,当环境发生变化时,

13、沟通也会发生变化。2、沟通的功能在组织系统或群体中,沟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控制功能;其二,激励功能;其三,情绪表达功能;3、沟通网络沟通网络指的是信息流通的通道,这种通道大致有两种情况: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正式的沟通网络一般表现为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以垂直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它遵循权力系统的安排,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非正式沟通网络通常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常常称为小道消息的传播,它可以自由地向任何方向运动,并跳过权力等级,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群体成员的社会交往需要。(1)正式的小群体沟通网络,主要有链式、轮式和全通道式等沟通形态。(2

14、)非正式沟通网络。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信息通过小道消息的方式传播,这类小道消息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它不受管理层控制;二是在大多数员工心目中,它的可信度要比管理层通过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更高;三是它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4、小道消息的功能:(1)建构和缓解焦虑;(2)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自圆其说;(3)把群体成员甚至局外人组织成一个整体;(4)表明信息发送者的优越地位。5、有效沟通的障碍(1)过滤。这是指发送者出于某种动机,对信息进行主观性加工的一种行为。从客观上分析,造成过滤的主要因素是组织结构中的层级安排,组织纵向上的层级越多,过滤的机会也就越多。(2)选择性知

15、觉。在沟通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的信息接受者常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习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接纳和理解信息,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兴趣、期望、价值观融入信息之中。 (3)情绪。在接受信息时,接受者的情绪状况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理解,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个体对同一信息的解释往往会截然不同。(4)批评。批评是一个人对他人所做的事或他人所采取的方式的消极的评价。实践证明,工作中的不适当批评会破坏工作关系,并增加进一步冲突的可能性,影响工作绩效。(5)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同样的语言对不同的人而言含义是不一样的。词汇的意义不仅要由词汇的使用者体现出来,而且还要能够被接受者正确地理解,这里,个体的年龄、职业、教育和文化背景等等影响着他的语言风格以及对语言含义的界定。(6)回避。指拒绝涉及会引发冲突的或令人痛苦的话题。一些处于不满意相互关系中的人在无法避免的交往过程中,会试图回避对某些敏感问题做任何交流与讨论,有些人保持沉默,其他人则在对方试图讨论这类问题时转移话题,这种回避行为客观上形成了有效沟通的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