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

上传人:唯*** 文档编号:12735840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考作文4大猜想, 附精品范文及名师点评!说明以德育为魂,呼应时代重大主题,强调立德树人,涵养家国情怀,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2018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I,还是2019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都引入时政材料,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勇挑重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样题1(2020.深圳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投资额同

2、比增长18.2%。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约170 亿美元。2019年3月23日,中意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6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政通人和。请你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给2063年的青年学生写一封信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道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时代感强, 目的是引发考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使考生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作文内容要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需要对40多年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情形进行合理想象。写作时要注

3、意信件书写的格式,书信内容要有针对性。参考立意: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期发展,展现大国的胸襟和眼光;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思考与展望;对未来青年学生提出寄语,要不懈努力奋斗,报效国家。写作时,可侧重2020年到2063年这段空白时间,表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进而体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高分例文中国时“带”,世界一路亲爱的2063年的青年学生们:你们好!在我执笔写下这行字时,我也是一个同你们一样的青年学生。我很自豪,我身在这个富强民主的国家;我很庆幸,我处在这个和平友好的时代。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2019年中意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

4、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此间,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专门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阐释自己的观点:加入一带一路,是意大利的成功,是欧洲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然而,一切发展都意味着机遇与挑战。未来,可能仍会有某些国家,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对“一带一路”加以诽谤,但我可以肯定,中国不会辩解,也无须辩解,我们会在近在寒尺的未来,以不争的事实向世界证明,这一带,这一路,走得踏实,走得敞亮!我坚信,在206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无兵刃相接,各国政通人和、文化昌盛。汉语将成为主要国际语言并且在沿线国家通用。国与国之间,架起了一条条超高速列车。“一带一路”上的国

5、家彼此“串门”只需要乘坐列车,无须用护照,用“一带一路”的专用卡一刷,便可去你想去的国家。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到如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历史的车轮滚动,也是时代的潮流翻涌。“一带一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潮流,将众多渴望发展的国家紧密相连,每一个沿线国家如同兄弟姐妹,独立自主,又彼此关照。2063年的青年学生们,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时隔40多年,我想,这句话依旧适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中国梦。而我们与你们都是追梦人。我喜欢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说过的一句话:“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 颓废必至灵魂。”我们与你

6、们是各自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的未来,便是中国的未来,凭此一身青春,一腔热忱,我们定能赤手空拳博取一片更湛蓝的天空,让中国成为世界舞台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2063年的青年学生们啊,历史的长卷无穷无尽,“一带一路”将会是历史长卷中不朽的一笔。书写中华历史的你我,都鲜衣怒马地走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都是中华历史上的小小弄潮儿。这是我们的时代,是中国的时“带”,未来世界必成一路!加油,青年!一切在未来等你。一位满怀热忱的青年2020年2月19日名师点评:作者在书信的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也表露出自已对祖国的信心和深情。作者先简单回顾了2019 年之前的发展和成绩,之后对“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想象

7、,描绘出的画面让读者也能深感沿线各国的强大和繁荣,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中国青年人的努力和奋斗。作者以此时的青年学生的身份,对未来的青年学生发出呼吁,并以塞缪尔.厄尔曼等人的名言作为论据,使得议论更有说服力。精华总结对这种材料,考生在审读的时候要注意其发展的过程,尤其要关注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事件变化以及意义和作用。同时,要注意题目所预设的特定的情境与任务,严格按照设定的情境和任务进行写作。说明关注考生的成长和现实生活,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理念;观照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是当下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这类试题强调考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突出高中生

8、内在的人生反思,使他们成为善于思考、有独立 见解和全面发展的人。样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班级举办“做人与做事”的主题讨论会,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参加讨论。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题作文材料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第二段可以看作

9、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处”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世中不同的方式与方法。本题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道”可理解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与过去、未来。“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

10、人“求道”的方式、方法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同。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也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参考立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创大业,从做小事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心发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立足当下,走向远方。另外,要注意写成发言稿的形式。高分例文道在迩,毋求远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道在迩,毋求远。人去远方求道。在近处人们对待“求道”大概有两种方式,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求道的人认为“道”就在自己的身边,不必煞费苦心前往远处;去远方求道的人则认为“道”在远方,应该到远方去求

11、道。其实,这两种人都没有错,如果身边有“道”,就应该在近处“求”;如果远方有“道”,就应该到远处“求”。现在的问题是,正如古人所 说的,“道在迩而求诸远”,明明近处有道,却视而不见,偏偏认为道在远方,偏偏要到远方去,这样的人是无知的,也是愚蠢的。因为这是一种含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最后的效果不一定会好。我不禁想起一个古人的故事,有一天,他跟儿子一起出门,途中,儿子不小心掉到河里,他没有立即跳到河里抢救,反而千里迢迢地跑到越国。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因为我听说越国人的游泳技术高明,所以我不远千里来到越国,就是想要找个高手桌救我儿子啊。”这样难道不对吗?找个游泳高手来

12、救自己的儿子,这是对的,可是,等他到越国找到游泳高手再回来救儿子,他的儿子恐怕早巳一命呜呼了。“道”在远方,可是对他来说,解决不了燃眉之急。这样的“道”求之何用?求“道”的目的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能解决问题的“道”不求也罢。鲁迅曾经相信“道”在远方,他不远千里到日本求医,他以为只要求得“医道”,就可以拯救无数像他父亲一样身体有病的国人。他的学习不可谓不用功,他的成绩不可谓不突出,然而,最后他觉得这样舍近求远获得的“道”最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他又回到了国内,在身边求“道”,终于他开悟了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

13、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他潜心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每一篇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当今社会,很多人有崇洋媚外的心态,总以为“道”在远方,于是到国外去读书,到国外去定居,到国外去找工作,到国外去生.过节日也是拣国外的过,这样的“求道”未免有些荒唐。道在迹,毋求远。如果当下有“道”,身边有“道”,何苦舍近而求远?把握当下,潜心悟“道”,既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名师点评:这篇文章的题目点明了中心意旨,简洁而凝练。开头幌幌道来,提出求道的两种方式,接着加以肯定,然后笔锋转,指出“道在还而求诸远“是一种合本逐末、合近求远的做法,效果不好。主体部分先列举

14、古人的故事,论述不能不顾实际地到远方求道,否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再列举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阐明求道要与实际相结全。然后,对当今社会官目崇洋媚外的现象提出批评。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以反问表明自己鲜明的观点态度,言简而意败,启人心智。精华总结这种争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一般都包含了需要理清的矛盾或者需要做出选择的内容。写作时需要洞明世事,抓住材料核心事实与主要矛盾,定位写作角色。面对需要解决的矛盾,能够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能够辨析成因和关系;面对需要做出的选择,能够就事论事,充分阐明理由。说明 高考作文一直突出考查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辩证思维,考查认知能力。这类试题,般侧重从

15、整体上挖掘材料的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考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加以鉴别论证,引导考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与思考问题,进而周密而严谨地探究问题的实质,引发多元思考,培养思辨意识。样题3(2020.浙江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你简单,你的世界就会是一幅泼墨山水画,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你复杂,你的世界就会是一幅工笔花乌画,细节分明,雅致精美。”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你愿意你的世界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指导:所供材料提供了一个观点,这是关于人生和心灵的命题,体现出人与 自我的关系。这里的“简单”与“复杂”,既是指一种创作方法,也是指一种画的风格、特点,显然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泼墨山水画”和“工笔花鸟画”显然比喻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写作时要注意在简单、复杂与两幅画、两种人生境界之间寻找一种有机的勾连,写出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看法,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立意时,可以赞同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参考立意: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