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34747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3讲(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第23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课标提示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 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考点二探索与失误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1952 1953 1957 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1956考点二 主要矛盾 工业国 成功探索 八大二次会议 经济落后 公社 经济困难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962年 经济领域 1973 全面整顿 巧学妙用 构图解史 过渡时期 数据证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一五 计划时

2、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农 轻 重投资比例失调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概念辨析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 1 大跃进 属于生产力范畴 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 大跃进 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 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构图解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考法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考题1 2016 河南洛阳三模 1953年至1954年间 天津工业企业共抽调两万多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

3、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 仅天津汽车制配厂输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已相当于解放初期该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了当时 A 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B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C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D 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答案C 1 历史原因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 底子薄 2 现实需要 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 苏联影响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 重要地位 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考法2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考题2 2017 海南模拟 1950年 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

4、煤炭 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 随后 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 从1953年起 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 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 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 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 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答案D 1 苏联的影响 2 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供给制的影响 3 与三大改造时期的统购包销有关 4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长制 等级制封建残余的体现 5 由新中国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决定 考法31956 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史料一1958年8月13日 人民日报 头条 史料二组织军事化 行动战斗化 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 进一步

5、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 公共食堂 幼儿园 托儿所 缝衣组 理发室 公共浴堂 幸福院 农业中学 红专学校等 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人民日报 社论 1958年4月3日 1 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和出处来划分 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 第二手史料 史料一属于哪一类史料 如何看待这一类史料 提示史料 史料一是报纸的新闻报道 属第一手史料 看待 一方面 即时采访及记录 具有很强可信度 另一方面 报道也会有欠准确客观的地方 使用时须注意是否附带价值判断或观察角度偏窄的情况 2 史料二描述了人民公社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 根据史料二 说明这一事件有何

6、特点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特点 扩大公有化 集体化的规模 军事化形式管理 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主要原因 国际形势严峻 领导人急于求成的心理 主观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 规模越大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 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 速度与比例问题 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 失误的原因 历史传统的影响 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 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急于求成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 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 对当时的国内外阶

7、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际环境的影响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 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3 经验教训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考法4不同视角认识新中国的 一五 计划 史料 一

8、五 计划的成就示意图 一五 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五年计划 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 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 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 一五 计划 1953 1957年 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 由周恩来 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至1957年 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史料主要展示了我国 一五 计划的主要成就及经济发展的比例问题

9、 结合史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 一五 计划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 总结和归纳准确 完整 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提示 1 原因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 2 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影响 形成东北重工业基地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比重逐步提高 增强了国防力量 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1 背景 新中

10、国建立以后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2 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 轻工业 农业和商业 培养建设人才 3 特点 改造与建设并举 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优先发展重工业 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渐进性和长期性 一体 主体 工业化 两翼 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相辅相成 4 性质 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11、5 实质 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1 2016 课标全国 31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一五 期间 我国重点发展工业 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 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抑制的现象 故A项正确 B项表述不符合 一五 计划时期的史实 排除 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 不能反映其实质 故C项错误 一五 计划期间

12、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故D项错误 答案A 2 2015 课标全国 31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 美国 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图表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 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 也是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 故A项正确 冷战格局下 为对抗苏联 美国大力发展工业 英国努力恢复发展工业 B项错误 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优先发展重工业 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是正确的 故

13、C项错误 美 英传统工业只是增速放缓 但规模仍然很大并没有衰落 D项错误 答案A 3 2014 课标全国 31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 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 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 一五 计划是新中国初期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 显然是服务于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 C项 D项不符合当时实际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4 2014 课标全国 31 1953年10月 中共中

14、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 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解析1953 1956年是我国计划经济逐渐确立的时期 根据题干信息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 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可知粮食的统购统销实际上是把农民的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故C项正确 1949年至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A项排除 B 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C 5 2012 课标全国 32 1958年 美国一份评估中国

15、 二五 计划的文件认为 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 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 同时减少粮食出口 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 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20世纪50年代末 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 并没有发生 急剧变化 排除A项 20世纪50年代末 中苏两国关系趋于恶化 材料信息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故可排除B C两项 从材料信息看 该评估认为 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 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而实际上50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 我国经济遭受了严重挫折 因此 D项正确 A B C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