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33134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 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

2、说是 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A. 一语破的 清贫 偃旗息鼓 B. 一针见血 清苦 销声匿迹 C. 一语破的 清苦 偃旗息鼓 D. 一针见血 清贫 销声匿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每年春运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春运期间,用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购得一张回家的车票显然成为了在外务工人员的最大心愿。 B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C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3、的。D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手机用户年平均增长率为22%,今年全球手机使用者数量已超过33亿左右,在全球人口中的普及率达到49%。 3.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B.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夕阳红)C.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大中国)D.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任何书写,自然无法脱离时代,时代让诗歌话语发出现实的诗意回声。 , 。 , ,

4、 。从语言角度来看,诗歌作为文本为时代提供了一种更具艺术效果的深度现实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也无法剥离与时代复杂的纠缠联系对文化、时代产生某种建构、影响功能诗歌必须对现实发出回声,自身也会烙上时代的印痕而作为认知思维的语言,诗意书写提供了一种切近时代、观照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体悟可能A. B. C. D.5. 下面是一段乞丐和路人的对话,对其寓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A.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B.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C.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D.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二、文言文阅读(18

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宜黄县县学记(宋)曾 巩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

6、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

7、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选自曾巩集,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刑罚措 措:搁置B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C故其材不赋而羡 羡:(令人)羡慕 D而无教养之渐 渐:熏陶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8、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为轮B盖以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何其周且速也 穷且益坚D唯其令之一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4分)译句: _(2)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4分)译句: _9. 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分) _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青玉案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

9、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1)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在词中起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2)上片划线句写出了诗人内心怎样的微妙变化,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3分) _(3)请赏析结句“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的妙处。(4分) 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2)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3)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4) ,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6)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7)六朝旧

10、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8)博观而约取, 。(苏轼稼说送张琥)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银翎的使命许地山黄先生约我到狮子山麓阴湿的地方去找捕蝇草。 那时刚过梅雨之期,远处的青山还被烟霞蒸着,唯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鱼儿衔着它们的残瓣。 我们沿着溪涧走。正在寻找的时候,就看见一朵大白花从上游顺流而下。 我说:“这时候,哪有偌大的白荷花流着呢?” 我的朋友说:“你这近视鬼!你准看出那是白荷花么?我看那是” 说时迟,来时快,那白的东西已经流到我们跟前了。 黄先生急忙把采集网拦住水面,那时,我才看出是一只鸽子。他从网里把那

11、死的飞禽取出来,诧异说:“是谁那么不仔细,把人家的传书鸽打死了!” 他说时,从鸽翼下取出一封长的小信来。 那信已被水浸透了,我们慢慢把它展开,披在一块石上。 “我们先看看这是从哪里来的,要寄到哪里去的,然后给它寄去,如何?”我一面说,一面看着,但那上头不但地址没有,甚至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黄先生说:“我们先看看里头写的是什么,不必讲私德了。” 我笑着说:“是,没有名字的信就是公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披阅一遍。” 于是我们一同念着: 你教昆儿带银翎、翠翼来,吩咐我,若是它们空着回去,就是我还平安的意思。我恐怕他知道,把这两只小宝贝寄在霞妹那里,谁知道前天她开笼搁饲料的时候,不提防把翠翼放走了! 嗳,

12、爱者,你看翠翼没有带信回去,定然很安心,以为还平安无事。我也很盼望你常想着我的精神和去年一样。 不过,现在不能不对你说的,就是过几天人就要把我接去了!我不得不叫你速速来和他计较。 你一来,什么事都好办了。因为他怕的是你和他讲理。 嗳,爱者,你见信以后,必得前来,不然,就见我不着,以后只能在累累荒冢中读我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不等你,时间不让我等你哟! 我盼望银翎平平安安地带着它的使命回去。 我们念完,黄先生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谁能猜呢?反正是不幸的事罢了。现在要紧的,就是怎样处置这封信。我想把它贴在树上,也许有知道这事的人经过这里,可以把它带去。”我摇着头,且轻轻地把信揭起。 黄先生说:“不如拿到村里去打听一下,或者容易找到一点线索。” 我们商量之下,就另抄一张起来,仍把原信系在鸽翼底下。黄先生用采掘锹子在溪边挖了一个小坑,把鸽子葬在里头,回头为它立了一座小碑,且从水中淘出几块美丽的小石压在墓上。那墓就在山花盛开的地方,我一翻身,就把些花瓣摇下来,也落在这使者的墓上。12. 请简要分析首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