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7567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课件: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 经济特区的创办1 创办 1980年 深圳 珠海 汕头 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 设立海南省 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厦门 2 特点 1 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 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 经济活动以 为主 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市场调节 3 意义 1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 成为全国排头兵 2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 特区的改革 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 沿海港口城市 1 目的 加快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的步伐 2 概况 1984年 开放

2、上海 福州 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天津 2 沿海经济开放区 1 设置 1985年以后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 年 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 意义 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对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动了内地开发 都有深远影响 1992 3 经济技术开发区 1 范围 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 2 目的 引进外资 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 特点 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 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 意义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 时间 1990

3、年 2 目的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 建成为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 3 条件 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4 成就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 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表现 已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 特点 多层次 宽领域 沿海开放城市 全方位 微点拨 1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1 经济特区的

4、 特 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2 特别行政区的 特 是指享有特殊法律地位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2 正确区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 1 地域分布上 前者更为广泛 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 所占面积上 前者小 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 经济发展特点上 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 发展政策上 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主题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问题探究 1 创办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自然段及 学思之窗 思考 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 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提示 原因 广东 福建两省靠近港澳 地理位置优越 便于借用资金 技术 人才及管

5、理方面的优势 华侨多 资源比较丰富 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意义 广东 福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以后扩大开放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特点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深圳敲响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 发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股票 率先引进外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率先推行招聘录用 竞争上岗 合同用工 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走出 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条新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 思考 依据材料归纳经济特区的特点 提示 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 意义阅

6、读课文第一目第二 三自然段 思考 经济特区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提示 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探究总结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1 经济结构 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 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2 经济体制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 优惠政策 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 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 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 外籍人员简化手续 4 管理权限 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 边防

7、 公安 海关 金融 外汇 港口 铁路 邮电等方面的业务 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 制定专项管理办法 深化点拨 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 区域范围不同 前者限于内地 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 政策范围不同 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 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 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 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3 社会制度不同 前者是社会主义制度 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 探究训练 1 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作的追赶世界 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 第一扇窗 第一扇窗 比喻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 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8、解析 选B 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 2 1978年下半年 广东又现 逃港 高潮 仅8月份人数达6709人 逃出1814人 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 逃港 局面 这一现象影响了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C 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解析 选B 群体性 逃港 局面导致了中国政府长期的反偷渡斗争 中央领导人认识到 光靠严防死守是不可能有效地遏制偷渡的 1980年经济特区在 逃港 最严重的深圳市率先建立 故B正确 3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 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 外逃人员又成批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 内地

9、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B 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C 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解析 选D 1980年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深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以及深圳与香港收入差距的缩小 使得人员不再外逃 也吸引外逃人员成批回来 故D正确 主题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问题探究 1 特点阅读课文第二三目 历史纵横 及 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 思考 1 概述 历史纵横 的主要信息 提示 它概括了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地域 面积及经济发展情况 同时着重介绍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优越条件 如交通 资源 工业基础 科技等 这些优势正是开放地带经济发展速度快 水平高的决定因

10、素 2 依据所学知识 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提示 由点到线到面 从沿海到内地 逐步开放 2 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十年实践 使我们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这样一个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 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 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思考 结合材料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我国有何意义 提示 有利于抓住国际机遇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探究总结 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特点1 原因 1 从历史角度而言 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同时通过对外开放

11、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2 从世界角度而言 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 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 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 以获得最大效益 3 从发展市场经济角度而言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 通过对外开放 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 特点 1 全方位 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 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2 多层次 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 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由沿海

12、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 沿江开放地带 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3 宽领域 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 也在科学 教育 文化等领域开放 深化点拨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全方位中有重点 重点是西方发达国家 多层次中有先后 先沿海后内地 灵活性中也有原则 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原则 平等互利原则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则 探究训练 此后20年 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 其政治基础 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 均由邓小平同志那席 南方谈话 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是基于 南方谈话 A 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指导了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D 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解析 选D 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是在党的十四大 故A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于党的十三大 故B错误 指导了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这是毛泽东思想解决的问题 故C错误 邓小平同志在 南方谈话 中第一次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