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26680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领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课时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概念解析】1、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经济是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特征是自给自足,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小农经济是在铁器牛耕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确立之后的产物,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下的小农,除了拥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外,还有租种地主土地

2、的佃农,三者关系如右图所示:三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农业的起源:(一)、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向 的发展。(二)、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别:1、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 出现;2、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代表;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之一;4、以 为主、 为辅(农耕经济的产业结构,也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历史常识:五谷:稻、黍、稷、麦、菽(一说 麻、黍、稷、麦、菽)(注:黍,黄米;菽,大豆;粟,小米)六畜: 。二、农业生产工具、技

3、术的改进:(一)、原始社会: 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主要使用 等简单劳动工具;(二)、商周时期: 、 是主要农具,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是 等(三)、春秋战国时期:1、 逐渐代替了 、 等农具,大大提高_;2、春秋后期, 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 用于牛耕。(四)、西汉中期,发明了 。自此之后, 得到广泛推广。(五)、唐代:在 一带出现 (又名 ),是自 以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 的基本定型。三、灌溉工具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一)、灌溉工具的进步:曹魏的马钧改进翻车(使用人力),唐朝创制筒车(依靠水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工程:、

4、春秋战国时期:有 、 、 等;、西汉:有 、 等。2、治理黄河:、黄河对农耕经济的重要性:黄河是中国 的命脉,是影响 、 和 的重要因素之一;、治河工程: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 治理黄河,使黄河安流将近800年;3、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地区的 ,起源于西汉时期。四、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一)、大规模简单协作(集体耕作):商周时期原因: ;(二)、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个体耕作1、出现时间: ;2、形成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推动生产力提高;、土地所有制的进步: 出现,土地私有制产生,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3、特点:、分散性:以

5、为单位;、封闭性: 与 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和脆弱性: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难于扩大再生产,且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具有较强的落后性和脆弱性。4、地位: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明清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鸦片战争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探究点一】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史 料解 读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通有抓住关键词“火耕而水耨”,由此判断其耕作方式。史料二今使乌获、籍

6、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根据“牵牛尾”到“贯其鼻”及“牵”等进行判断。史料三吕氏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抓住关键词“候”“用粪”“时”“麦黄种麻,麻黄种麦”等概括。【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 (2)史料二反映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这一耕作方式对我国农业有什么影响? (3)史料三体现了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史论拓展】传统精耕细作农业

7、发展的主要表现(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出现铁犁,隋唐时期曲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改良土壤,进行适时耕种。(5)进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产量。(6)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层出不穷。【探究点二】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史 料解 读史料一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根据句号把史料分为两层;抓住关键词“卖新丝”“粜新谷”等。史料二 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

8、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淮南子根据史料假设意思“男不耕则”“女不织则”进行理解。 史料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从插曲中男女对唱内容对比理解“男耕女织”。【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哪些? (2)史料二强调了什么问题? (3)史料三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史论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和评价1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占有少量的

9、生产资料,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评价(1)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2)消极影响狭隘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外界联系较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落后性: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脆弱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思维导图】(学生自我绘制)【层次一】1、在我国古代,企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10、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层次二】1、(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22015.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2016.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