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一单元 《书愤》导学案2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25776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一单元 《书愤》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一单元 《书愤》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一单元 《书愤》导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一单元 《书愤》导学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愤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学习重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知人论世】本诗题为“书愤”,但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之,愤慨之情无处不在,请找出“愤”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解析: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题中的“愤”字,形成全诗的基调。颔联将诗人报国愿望

2、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之中蕴藉着豪壮之情。【合作探究】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侧重于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天下计”(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宏伟业绩)”“老臣心”(忠心报国);书愤侧重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

3、苦; 而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抗金复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 (3)表现手法方面:蜀相先写景,景中含情,后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感情真挚,格调沉雄;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我的疑问:【拓展延伸】对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我们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同时我们也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发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着他们高尚的品格。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你积累的有关爱国主题的诗词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