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202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唐诗鉴赏《卢纶诗鉴赏》文本素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纶诗鉴赏生平简介卢纶( 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后又在河中任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写过一些气势刚健的边塞诗和描写自然风光的景物诗,这些在中唐都是比较突出的。有卢户部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沙娑勒擒虎歌卢纶山头曈曈日将出,山下猎围照初日。前林有兽未识名,将军促骑无人声。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鵰旋转群鸦鸣。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语揖。舍鞍解甲疾如风,人忽虎蹲兽人立。欻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既苏复吼抝仍怒,果叶英谋生致之。拖自深

2、丛目如电,万夫失容千马战。传呼贺拜声相连,杀气腾凌阴满川。始知缚虎如缚鼠,败冠降羌在眼前。祝尔嘉词尔无苦,献尔将随犀象舞。苑中流水禁中山,期尔攫搏开天颜。非熊之兆庆无极,愿纪雄名传百蛮。卢纶诗鉴赏古人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腊日出猎,为古人传统习惯。“咸宁郡王”,浑瑊的封号。“部曲”指部将,“娑勒”,擒虎壮士的名字。这首诗的题旨是通过壮士擒虎场面的描写,来赞美诗人的府主咸宁郡主浑瑊。据卢纶行踪及浑瑊的经历,此诗约作于贞元前期。全诗可分为三大段:“山头”八句是第一段,写围猎时发现猛虎,浑瑊命部将娑勒擒虎。“舍鞍”八句是第二段,描绘壮士生擒猛虎的壮观场面。“传呼”以下十句为第三段,写随从围猎的部下

3、向咸宁郡王祝贺,归结到歌颂的本意。诗一开篇从出猎写起,“山头曈曈日将出”,是围猎队伍出发时所看到的景象:太阳尚未出山,吐露的光芒却已染红了山头,“山下猎围照初日”,言围猎开始时,已是旭日初升了。这两句写日出之景,既见出时空的变化,又起得气势雄浑,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前林有兽未识名,将军促骑无人声。”行动刚一开始,便有好消息传来:前面的树林发现猎物,因为林木茂密,一时还不知是什么动物,这时,将军催马向前,率先进行搜索,大家则严阵以待,悄无人声。这里说“将军促骑”,点明了此诗歌颂的主要对象,显示出将军的英勇无畏,指挥若定,下文娑勒擒虎,就是在将军查明“敌情”后,命他进行的,通篇行文,也都围绕将军展

4、开。“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鵰旋转群鸦鸣。”上句写虎潜伏草间,纹丝不动,实际上一是想躲开众人的搜索,二是蓄势待发,准备和人进行搏斗。下句写环境气氛,双鵰,当为将军之物,用以侦察猎物的,鵰在空中盘旋,惊得群鸦乱鸣,这句写动,与上句虎的潜伏不动,一动一静,恰成对照。此时的气氛骤然紧张,经过将军和双鵰的侦察,已经查明猎物为一斑斓猛虎,于是将军发布命令:“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语揖。”“阴方”,泛指北方阴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质子”,古时候,少数民族归附后,为表示忠诚,其国君往往派自己的儿子到中国长住,称为“质子”。这两句是说浑瑊通过翻译,命他部下的勇士去生擒猛虎,壮士欣然从命。这一段是打虎的前奏曲

5、,节奏变换,如急风暴雨,扣人心弦。第二段写壮士生擒猛虎的经过。“舍鞍解甲疾如风”,是说娑勒得令后,以旋风般的速度下马解鞍,向猛虎扑去,充分刻画出娑勒的神威,其行动如风,一来显其毫无畏惧,二来是为了先发制人。“人忽虎蹲兽人立”。写人虎对峙相持,其绝妙之处,在人、虎的反常行为。人本应站立,却说“虎蹲”;虎本应蹲,却说“兽人立”,此处写人虎都在集中全力,准备作殊死搏斗,人作“虎蹲”,是为了蓄势猛扑,虎作人立,是见人之后,怒不可遏,反倒直立欲扑,这个细节极为传神,沈德潜评云“人虎互形,毛发生动”。(唐诗别裁卷七)“欻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这两句是人、虎短兵相接,展开恶战。上句写壮士打虎,“欻

6、然”,忽然,急速的样子,“扼颡”和“批颐”,分写娑勒两只手的动作,一只手扼住虎颡,将虎头尽力往下按,另一只手猛击虎的面部,极写娑勒的神勇。下句写虎在壮士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下,爪牙着地,口涎横流,狼狈不堪。“既苏复吼抝仍怒,果叶英谋生致之。”二句意谓虎颡被按得太紧,闷绝过去;但略一松手,它又苏醒过来,仍然在怒吼着、挣扎着。经过几次的反复过程,猛虎力气用尽,活活地被人捉了回来。“英谋”,咸宁郡王英明的谋划,与上文“译语受词蕃语揖”的“受词”相应,“ 叶”,符合、实现的意思。“拖自深丛目如电,万夫失容千马战。”这两句写猛虎被擒后的余威。当娑勒把老虎从深丛中拖出时,它仍目光如电,使得人马因恐惧而变色、

7、颤栗。此处写虎威、人恐、马颤,反衬出娑勒勇武无比。第三段转入祝贺和颂扬,由擒虎想到擒敌卫国,收结全诗。“传呼贺拜声相连,杀气腾凌阴满川。”目睹打虎的壮观场面后,咸宁郡王的部下一起向他拜舞祝贺,群情激昂,士气高涨。古时打猎实为练兵,看到元帅部下有如此勇武的将官,将士们当然士气高昂,很自然地产生联想:“ 始知缚虎如缚鼠,败寇降羌在眼前。”我们的将军缚虎尚如缚鼠一样易如反掌,如果打仗,肯定会无往不胜,想到这里,败寇降羌似乎已经出现在眼前了。诗人由打猎写到打仗卫国,大大深化了诗的主题。“祝尔嘉词尔无苦,献尔将随犀象舞。苑中流水禁中山,期尔攫搏开天颜。”这四句奇峰突起,诗人异想天开,直接与老虎对话,安慰

8、老虎说,我用好话来祝愿你,你可别为被捉而苦恼。你将被荣幸地献给皇帝,将同那些经过训练的大象、犀牛一起跳舞,住在有山有水的禁苑中,希望你的搏斗之技,能博得皇帝开心。“非熊之兆庆无极,愿纪雄名传百蛮。”末尾两句由擒虎起兴,借用周文王卜卦出猎,得到吕尚的典故,赞扬皇帝宠任咸宁郡王,天下即将太平,我愿通过这首诗,将咸宁郡王的威名传遍百蛮。这首诗最为精彩的部分,无疑是打虎一段,这一节不但在“十才子”诗中一枝独秀,即使置于佳作如林的盛唐诗中,也光彩夺目。王士禛说“卢纶大历十才子之冠晃”(分甘余话卷四),仅凭此诗,卢纶即不虚此名。沈德潜云:“ 中间搏兽数语,何减太史公钜鹿之战。”如果从声威气势上着眼,卢纶写

9、娑勒擒虎的壮举及人马颤栗的情景,确实与司马迁笔下“钜鹿之战”写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喊声动地,而“诸侯军人人惴恐”的场面相似。此外,这首诗内涵丰富,场面壮观,具有很强的叙事色彩,标志着盛唐诗向中唐转变的契机。塞下曲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卢纶诗鉴赏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诗共六首,这一首写军营整队发令,颂扬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 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

10、)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蝥音w),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帜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

11、、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五言绝句中,象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

12、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又一题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里选其二、其三两首。第一首(其二),诗人借用汉将李广射石没镞的故事,赞颂了一位守边将军的勇武,从中也表现出其所率部队的飒爽英姿。据史记记载,汉将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见草丛中有一石头,误以为是老虎,便一箭射去,因用力过猛,连箭尾也陷进石头中。诗人运用这一传奇的故事,将发生在李广身上的事情移置到这位守边将军的身上,使其生发出新的意义。“林暗草惊风”,是写守边将军外出巡逻的情景。“

13、林暗”说明巡逻的时间是暗夜,巡逻的地点是在树林中。“草惊风”是眼前之景,因为风吹草动,将军误以为是猛兽隐伏其间,因而为之一“惊”。接着带出“将军夜引弓”的下句,生动逼真地勾勒出当时将军迅疾向草丛引弓猛射的动作和情态。“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未两句交待事件的结果。说明将军力大无穷,竟将箭羽射没在石棱中。至此,全诗便塑造出一位象李广一样高大、威武、勇猛而有力量的将军形象。第二首(其三)诗的主题和第一首诗一样,也是歌颂一位守边将军和他所统率的部队,只是取材的侧重点不同。前一首从将军夜巡引弓的情节来生发主题;后一首则截取雪夜乘胜追歼逃敌的场面,表现了将军及所率部队坚决、果断的杀敌精神和全军士气昂扬

14、的英雄气概。“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描绘出一幅富有悬念的战场追歼场景。从末句可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黑雁飞,“单于”遁逃,刚刚同敌人拼杀鏖战的将军和士兵伫立疆场,望着敌人狼狈逃窜的方向充满了胜利者的骄傲。豪情之下,一股乘胜追歼残敌的信念油然而生,“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两句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奋发的斗志心情和誓歼残敌的决心。尤其是“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仅显示了气候严寒征战艰苦,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将军所率骑兵的雄壮阵容,使人如见一队人呼马嘶、弓箭刀剑与漫天飞雪交织闪耀的驰奔情景。由此完成了对将军的坚决、果断和所率士兵英勇杀敌精神的赞颂,给人以激昂振奋之感。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卢纶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余。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卢纶诗鉴赏循州赵司马侍郎是赵纵。赵纵大历中期任户部侍郎、判度支,掌管国家的钱粮财政,声势十分显赫。大历十二年(777)四月贬和州刺史。建中三年(782)又贬循州司马。卢纶和赵纵都是河东人,集中有不少与赵纵及其兄弟子姪酬答的诗,可见交谊很深。这首诗是对赵纵来信的答复。循州(今广东惠州),当时还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地方,不仅远离京都,而且被目为瘴疠之乡。双鱼,书信的代称。一二句点题,说明信的来由。接下来,诗人没有立即写书信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