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3874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禹州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禹州市2012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扫描版)河南省禹州市2012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 (略) 2.D(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中庸”的一个条件) 3.B (A原文意思是“对中庸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 体认识和评价”。C“感到绝望”的说法太绝对,这种说法也与原文提到的孔子的具体实践相矛盾。D原文中是黑格尔认为“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 克,能够。5.C 是说钟鼒钟鼐兄弟两人廉政;是表现钟冷静、理智;侧重表现其“才

2、”; 侧重表现其“侠”。6.D(D项是袁公借口别的事情派遣差役快速召来女婢的家人,而不是大钟。)7(1)袁公虽然没用带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们,但对他们推心置腹,把他们视为亲人,同僚朋友都祝贺袁公找到了得力的助手。(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不啻”“骨肉”“得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当时郡中有一桩疑难案件,很长时间都没能审理结案,袁公想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又不忍心,于是就和大钟商量这件事。(5分。译出大意给2分,“狱”“决”“揭”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宁波袁太守,是过去的明代循礼守法的官吏。他有两个门客,他们是兄弟,年龄大的叫钟鼒,年龄小的叫钟鼐,他们都负责管

3、理衙门里的事务,人们因此用“大钟”“小钟”的称呼来区分他们。时值袁公在某地做县令,大钟就跟随着他,等后来袁公历任府、牧等官职,小钟恰好来看望兄长,袁公看到他醇厚谨慎,也把他留了下来,袁公非常信任他们,把他们当做最得力的助手。他们两人忠心耿耿地侍奉袁公,待人接物遵循礼法,拒绝接受贿赂,不因别人的请托游说而改变自己刚正的观点。袁公虽然没用带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们,但对他们推心置腹,把他们视为亲人,同僚朋友都祝贺袁公找到了得力的助手。 当时郡中有一桩疑难案件,很长时间都没能审理结案,袁公想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又不忍心,于是就和大钟商量这件事。大钟说:“读书人刻苦攻读十年,才能够谋得一个县令的差

4、事。这个县令并非没有才能,只是这个案件确实不明朗,短时间内难以澄清定案。你给我十天的期限,或许能够弄清楚来龙去脉。”袁公知道他仗义且有才能,就笑着答应了他。大钟本来胡须浓密,担心人们认出他,就剃掉胡须,拔除眉毛,穿上破旧的衣服,趁着趁着天黑出了官署,隐姓埋名做别人的奴仆。还没到约定的期限就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县里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一向强暴横蛮,因为他们的宅院临近清溪,借口挖凿水池,把溪水引人自家的园子,所有奴仆和租种他们家田地的人有不合他们意愿的,就被活活扔在沟里,等到死了之后,再扔到溪水中,尸体顺着湍急的流水快速地漂到下游去,转眼间就能漂出数十里,没人能猜到他们的死因,死去的不止一个人

5、了。 一天,这家的主人与漂亮的女婢私通,主人的妻子见到后大怒,趁主人外出时,鞭打女婢的次数无法计算,也按照以前的办法将女婢淹死迅速将它投到清溪水流中。县里有人发现了尸首,就到县令那里报了案。县令验尸后发现有伤,不敢判定为自溺身亡,况且死者为外乡人,这里也没有死者的亲属,于是就在过往的大路旁张贴公告,让经过的路人都知道。由于此事,先前那些被害死的人的人家,都怀疑受害者死得不明不白,就纷纷到县衙里去告状,但又不知道女婢的尸体是从豪绅家里飘出来的,没有人敢指出凶手是谁。豪绅更加得意洋洋,行为更加横暴,而所犯的案件更是多年不能裁决。幸亏大钟在这里发现了症结,出了官署之后就到豪绅家中,用金银贿赂豪绅手下

6、的人,替他先向主人引见,认他做了打扫卫生的仆人。闲暇时,他就与豪绅家的小孩玩耍,引诱他们让他们说话,于是清楚了解到豪绅家的情况,并且弄清楚了女婢的姓氏和来历,大钟偷偷逃回官署禀告袁公。袁公借口别的事情派遣差役快速召来女婢的家人。女婢的家人来到以后,袁公亲自审理案件,女婢的冤屈得以昭雪,那些死去的人的情况也可以类推,豪绅于是承认了全部的罪行。结案以后,袁公把功劳都归之于县令,县令除去了本地的祸患,深深的感激大钟的恩德,送给他百金,大钟坚持没有接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答案示例】首联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2分)“已”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花开花落,

7、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渲染了孤独处境给他带来的感伤。(3分)9.(6分)【答案示例】因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2分)但想到自己的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因而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2分)此时正巧友人要来造访,尾联表达了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的迫切心情。(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AE(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2)(6分)【答案示例】开头写花婶婶“太漂亮”了,是为了衬托她的心灵美

8、(或品德美)(3分);写她从小是个孤儿,是为了下文写她在丈夫死后,一个人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聪明能干承担家庭重担做铺垫(3分)。(3)(6分)【答案示例】“我”是作品的线索(3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写出华婶婶的经历和品德,真实可信(3分)。(4)(8分)【答案示例】不能删去。一是因为这部分使作品结构完整,作品是以“我”为线索贯穿全篇的,如果删去后四段,线索就断了,前后缺少照应,结构不完整。(4分)二是因为我对花婶婶儿子考上大学的信心,表现了花婶婶的顽强意志对儿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从侧面衬托了花婶婶这个人物形象。(4分)能删去。删去最后四段,故事情节也完整;后四段主要是写“我”与花婶婶儿子的对话

9、,偏离了作品刻画花婶婶这个中心。(4分)写花婶婶送儿子到城里读书,“他很争气,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已经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花婶婶承担一家重担的艰辛很顽强意志,花婶婶这个人物形象已比较丰满了。(4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5分)BD(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B项,刘半农的性格特点和他写出的歌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项,“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说法不当,从文中看,他虽所学颇杂,但却研究颇深,成就颇大) (2)(6分)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下文具体表现他的性格和为人作铺垫。(每项2分,共6分)(3)(6分)他

10、在巴黎留学时指挥众人作乞讨状照相,征求方言时挨骂等事例表现出他幽默诙谐、不拘小节等特点。他嘲讽为他送别之日,嘲讽考试院长等事例表现出他不通世故、胸无城府等特点。她采访名妓赛金花,调查民俗等事例表现出他治学既认真又不失灵活等特点。(每项2分,共6分)(4)(8分)同意。从为人处事来说,做人当然贵在正直诚实,但还需要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于与别人处好关系,否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如在为他送别的宴会上,他讽刺文友就不合适。从治学上来说,爱好广泛是一件好事,但不可过杂,因为这样往往很难出成果。如果他的爱好不是如此广泛,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也可答“不同意”,从做人方面来说,

11、可以谈耿直坦率、敢作敢为是做人的宝贵品德;在治学方面,可以从他取得的成就方面来谈“杂”的好处)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A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职责”有重复。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此处谦敬词误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褒贬误用。)14D ( A.语序不当,应改为“修订并颁布”。B.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C.搭配不当,将“塑造”改为“铸就”。)15.D ( 解析:总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社会形态特征对审美文化的影响 分别提出并分述“礼”与 “乐”是“中国社会形态特征影响审

12、美文化”的体现 最后总结出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16(5分)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中国传统智慧焕发迷人魅力。(2分)中国传统智慧是儒家,道家,禅宗智慧的综合,是自然给予的真理。(3分)17.(6分)【答案示例】一:1、承诺不是划破天际的一道闪电,耀眼、短暂。2、承诺如同涓涓细流,它的晶莹是雪层消融的足迹,也是雪层的杰作。【答案示例】二:1、承诺不是心灵中的一个美梦,美妙、遥远。2、承诺如同新芽,它的清新是泥土被破的痛苦,也是泥土生命的体现。【答案示例】三:1、承诺不是湖面上的一丝微风,自由、轻盈。2、承诺如同煤矿,它的沉寂是树木万年的代价,也是树木的骄傲。【答案示例】四:1、承诺不是琴弦

13、上的一支旋律,空灵、飘渺。2、承诺如同苍松,它的坚强是狂风暴雨的磨砺,也是风雨的荣耀。18(60分)【立意点拨】本则材料,审题时应抓住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依此作为本次作文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构成整个材料的四句话,又把主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让考生有话可说并言之有物,不至于让考生无的放矢,无从下笔。换言之,也就是整篇作文必须在“要把事情做好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句话的统摄之下,同时,“一定条件”的具体内容隐含在材料之中即四句话传达出的哲理。卢瑟福和王杰的话体现的哲理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歌德和罗曼罗兰的话则侧重在独立自主。可以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写,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来写。1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