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3780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周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新人教.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周口市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1D(“课改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这种说法不是专家目前在“拯救汉字教学”上的具体行为)2C(“更”理由是第5节中“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A并不缺少编写这种教材的人才。B没有依据。D是难写好汉字不是指写错别字)3.C(答非所问,“中小学生中严重存在的“错字”现象”是语文下滑的现象,不是造成语文下滑的因素)4C(“报”,“报答”)5D6A(文中只说“正入蜀依刘璋,既不任用,”,并未提及张松不被重用。)7(1)这之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凭借)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一番大业,就易如反

2、掌了。(“然”“资”“冯”各1分,句意2分)(2)这大概是上天把这个有利时机赐给我们,这个时机不可失去啊!(“盖”“与”各1分,省略句“以之”1分,句意2分)8.对比。前两句以情绪对比,引起悬念;后两句从衣着对比,发人深省。9.以蚕妇入城的所见所感这一生活细节,来表现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平等、不合理。(或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0(1)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2)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3)舳舻千里 横槊赋诗三11.(1)CD(D3分C2分E1分AB不给分,A“来杀一杀冠军的傲气”错,B“暗示王大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错,E“细腻”不够准确)(2)说明林

3、叔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淡然的心态。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王大勇追到家中请求下棋的情节。为后文林叔对下棋的认识和做法埋下伏笔。(每点2分)(3)林叔是一位朴实善良,勤劳厚道,坚持做人的原则,不求名利,心地淡然的农民形象。他穿着朴素,看见棋手的软招,就想帮他一下,下棋只为了快乐。家里农活一刻不误,勤劳质朴。坚持自己的为人之道,淡然快乐的生活,不为钱,更不是为面子。(每点2分)(4)做人有做人的原则,下棋有下棋的原则,林叔这样做正体现了他的做人下棋的原则。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棋道,“道”即原则。林叔下棋,是为了切磋棋艺,求得快乐,这也是下棋的精髓。而王大勇虽然下棋获得冠军,却并不谙此道。为争面子

4、,从城里跑到乡下,又拿出钱来,只为找回面子,这样下棋身累心累。下棋如此,做人也是如此,用平和的心态看生活,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活得才开心快乐(每点2分)12.(1)ED(选E3分,选D2分,其他不给分)(2)随时做好准备,祖国需要人才,自己能有所作为。这从他平时坚持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上可以看出。能够抓住机遇。这从他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急需物理人才时朱清时前去自荐可以看出。对科学研究孜孜以求,全身心投入,有一种拼搏的力量。这从他初到美国从事相关研究时的表现可以看出。(3)为保证教学质量,中科大实行不扩招政策。在治校期间,提出“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传统,拟在学校实施“书院式”改革。在任南科大校长

5、任上,未经教育部批准,自主招生。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提出放弃行政级别。(4)观点一:朱清时是学者。学识与治学方面: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翘楚;具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努力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展现出学者的本性。为人方面:主动放弃省部级待遇,体现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的清高操守,具有书生气质。做事方面:秉持知识分子的良心,把匡正中国教育积弊当做终生使命,敢于坚持真理,具有学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观点二:朱清时是理想主义者。拥有崇高理想,一心想创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并不断付诸实践。在教育方面,他总是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理想办学,并能忠于

6、理想不退缩。他的理想并不完全契合中国教育实情,有理想化的一面。观点三:既是学者,又是理想主义者。13.C(A项,“不忍卒读”是说文章的内容悲惨动人,让人无法看下去;不能用于品鉴形象。B项,“一片哗然”是贬义词,不合语境。D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表达的意思跟语境相反。)14A正确。B、两面对一面;C、不合逻辑,应为“地铁是缓解交通压力的载体,更是人的载体和文化的载体”;删去“当”,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D、句式杂糅,把“应着力于”改为“在”,或者去掉“就要抓紧抓好”。15C(注意区分牌坊外侧、内侧对联意境的“大小”之分,依此确立两联的前后顺序)16.(1)“惊悉”改为“听说”,

7、(2)“欣慰”改为“高兴”,(3)“大作”改为“文章”或“作品”,(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改为“取得更好的成绩”。(答对一处1分,全对5分)17、她是春来南国时的一粒红豆;她是家乡绮窗前傲雪盛开的一枝寒梅。(必须出自唐诗,每句3分)18作文参考立意:这个材料分为两段,有三个对象:小蚂蚁、大鸟和猎人。从对象角度划分,分其为三个角度。第一思,小蚂蚁的角度:第一段里面有四句话,第一、二句和第三句讲小蚂蚁,有一个核心词语出现两次:挣扎。小蚂蚁掉进河里,“用尽全身力气”,“近乎绝望地挣扎”,终于“挣扎上树枝”而脱险。可以提炼立意:生活如大河,只要你不停地挣扎就不会沉没。自助才能天助,自救才能他救。第二

8、段写小蚂蚁“听到了脚步声”,“爬上”“钻进”“咬了一口”,最终救了曾救了它的大鸟。可以提炼立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朵幸福花,众人浇灌美如画。第二思,从大鸟角度立意:第一段写大鸟河边觅食顺嘴一扔树枝,救了小蚂蚁一命,他做好事并未想到有回报,结果小蚂蚁知恩图报也救他一命。若提炼善有善报的观点似乎有点宿命论的味儿,撇开这个立意,还可以提炼立意:人间真情永在,助人不图报。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参考译文: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建安初年,法正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有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他品行不良,很是郁郁不得志。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交好,两人一想到跟随刘璋很难有所作为,都常在私下

9、相对叹息。张松到荆州见过曹操归来,就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而同刘备结盟。刘璋问他:“谁可以充当使者?”张松于是举荐法正,法正推让,不得已才接受命令去见刘备。法正出使归来,向张松夸赞刘备有雄才大略,两人私下秘密策划,打算共同拥戴刘备,只是一时找不到适当的机会。后来借助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而心生忧惧的机缘,张松便乘机劝说刘璋应当迎接刘备入蜀,让刘备来讨伐张鲁,并再次让法正受命出使。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着将军的英才,足以利用刘璋的懦弱;张松是益州的心腹大臣,又足以在成都担当内应;这之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一番大业,就易如反掌

10、了。”刘备认同了法正的主意,先北上到达葭萌,接着又掉头向南攻击刘璋。刘璋投降后,刘备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其附近地区,在内则充当主要谋臣。(法正得志)即使是一顿饭那样的恩惠,一瞪眼那样的怨恨,他没有不报答或报复的,并且擅自处死了曾经诋毁过他的几个人。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说刘备:“曹操一战就迫使张鲁投降,平定了汉中,他没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趁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自己率军匆匆北去,这并不是他智谋不及和军力不足,一定是他内有忧患侵逼的原因。现在衡量夏侯渊、张郃的才干谋略,比不上我国将帅,率军征讨,就一定能攻克他们。这大概是上天赐给我们有利时机,时不可失啊。”刘备认为法正的计策很好,于是率众将进军汉中,法正也跟随前往。大败夏侯渊军队。曹操西征,听说是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知道刘玄德不具备这样的谋略,一定是被人指导过。”诸葛亮与法正虽然爱好和崇尚的东西不同,但都能为了公义互相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群臣大多劝谏阻止,而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刘备大军惨败,败逃后驻扎于白帝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如果在世,就能劝阻主上,使他放弃东征;即使仍然东征,也至于惨败到如此程度。”评:法正以善于预见成败而著名,有奇谋妙计,却不是因为德行为人称道。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