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四种常见不良情绪的破解“法门”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566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生四种常见不良情绪的破解“法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三生四种常见不良情绪的破解“法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三生四种常见不良情绪的破解“法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生四种常见不良情绪的破解“法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生四种常见不良情绪的破解“法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生四种常见不良情绪的破解“法门”对于初三学子来说,他们将迎来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关口。很多学生都会明显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竞争但是面 对压力,不同的学生会出现种种消极或积极反应。从某些方面而言,良好的心态对初三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初三资深教师将初三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归为四种, 并一一找到破解的法门。误区一大量做题 大量补课这是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三年级之初会产生的一种心里想法。面对升学在即,他们会积极地尝试改变自我,在意志上、在行动上寻求自我完善,希望克服以 往学习过程中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足之处,争取大幅提升学习效果,以求实现理想的升学效果。于是,在其中很多人的

2、身上,大量耗时间、大量做题目、大量去补课 的现象时常可见。这种精神是值得嘉许的,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分析在初三学习中,不光要努力,更要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掌握学法、提升效率、循序渐进、适度紧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只靠喊口号扎猛子, 而是首先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征求老师的意见,借鉴成功同学的做法,认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要十分注意避免高投入低 产出的学习方式。误区二要求越紧 反抗越强中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能够升入重点中学继续就读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就对初【一】初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一些孩子身上,会出

3、现与家长、老师 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行为,诸如对学习成绩无所谓、行为习惯逐渐散漫,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叛逆对立现象。要求越紧,反抗越强,失望也就越大。分析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家长、老师保持冷静,切忌一味地责怪埋怨,要多去了解孩子,经常进行平等的交流,把握问题的所在,解除孩子的困惑,争 取孩子的配合,加强科学的引导。家长要改变不切实际的要求,和孩子共同确定符合孩子实际能力和意愿的目标,共同向着这一目标努力,使之认识到我尽力,我 也行。误区三不求实际 盲从别人向上一届初三学生讨教,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做法。因为别人经验能帮助自己认清形势,汲取经验,少走弯路。分析别人的一些学习方法看似不错,但并非与你的个

4、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吻合,全盘接受、临时改变自己也许会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应。面对各种繁复的信 息,家长和学生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慌乱,不盲从,要认真分析研究,多方咨询,信任老师,这样才能确保无虞。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误区四分不够 钱来补在升学过程中,要面对自费择校的问题,分不够,钱来补,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选项。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们没 钱给你自费上学,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但是,你还会看到一部分家长会说只要你好好努力,哪怕分不够我也愿意花钱给你上学,甚至还听到家长会这样说, 没事,你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学校我们已经给你花钱找好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

5、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

6、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分析也许分数确实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一部分家长这样的观念,带给孩子的有时不仅仅是对学业的松懈。更重要的是,有可能让孩子在人生的一次考 验中失去了奋斗、拼搏的动力,让孩子过早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所以,提醒家长们在孩子的初三时光中,一言一行皆要慎重,要传递积极情绪。多加强学习,多咨 询老师,提升自身素养,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人生的重要一年。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

7、,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本文选自迷鹿Sheila的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