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565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课标二轮(天津专用)专题提升训练:2 古代中国的经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提升训练专题提升训练 2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提升训练第专题提升训练第 4 页页 一 选择题 1 2019 天津耀华中学期中 庄子 中载 深其耕而熟耰 平整土地 之 其禾繁以滋 予终年厌 飨 吕氏春秋 亦载 凡农之道 厚 候 之为宝 这表明战国时期 A 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 B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 深其耕而熟耰之 厚 候 之为宝 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表明战国时期农业生 产重视精耕细作 故 D 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刀耕火种的问题 故 A 项错误 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 耕女织 自给自足 而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这些特点

2、 故 B 项错误 题干材料也没有反映封建土地 私有制的问题 故 C 项错误 2 战国时期 诸侯国先后推行 授田制 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 而是直接分配给农民和奴 隶耕种 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 A 推广精耕细作B 推动社会转型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改变地租形式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诸侯国将土地直接分配给军功贵族 农民和奴隶 改变了分封 制和井田制下各诸侯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由贵族组织奴隶在井田上劳作 先公田后私 田的传统 加强了君主权力 削弱了贵族的权力 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 推动了社会的 转型 故 B 项正确 A C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

3、 2019 河北衡水联考 下表是西汉时期先后推行的经济政策 部分 内容时期 战乱中流亡者各归本土 恢复其故爵 田宅 因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释放为 庶人 汉高祖 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 并一度废除过关用 传 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 的制 度 汉文帝 盐官负责组织生产 然后将产品统一收购买卖 未经盐官组织而私煮盐者有罪汉武帝 由表格信息可知 西汉时期 A 经济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经济正常发展 C 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D 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表格中汉高祖 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可知当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 着眼点是恢复经济

4、 而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是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着眼点是充实国库 打击商 业资本 故 D 项正确 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故排除 A 项 表格中汉 文帝时期采取的经济措施并没有抑商 故排除 B 项 表格中的商业政策无法体现很强的适应性 和包容性 故排除 C 项 4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 从南宋到明清 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 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 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 C 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 D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答案 C 解析 汉

5、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导致商业环境紧张 故 A 项错误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 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 B 项错误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体现出政府经济集权 这与儒 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是相冲突的 故 C 项正确 D 项只体现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 没有反 映出 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 名声扫地 故 D 项错误 5 2019 天津耀华中学期末 史记 货殖列传 中指出 对于农 工 商 虞 从事山林水泽行 业的人 政府应 善者因之 其次利导之 其次教诲之 其次整齐之 最下者与之争 人各任其 能 竭其力 以得所欲 材料表明司马迁 A 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 工 商 虞 B 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

6、制商业行为 C 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 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答案 C 解析 司马迁认为 对于商业发展问题 政府最好是少加干预 顺其自然 其次是因势利导 再次是 教育规劝 然后是出面直接管理干预 最差的是直接与他人争利 由此可知选 C 项 6 2019 广东肇庆模拟 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业产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 铸造和贸易 49 处中今山东占了 12 处 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 唐朝全国铁矿产地 118 处 江南 剑南二道有 51 处 占 43 2 这反映出 A 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B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 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D 唐朝冶铁业发展较快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

7、是汉朝和唐朝冶铁业的地点分布 不能体现政府对冶铁业的具体管理状 况 故 A 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汉武帝时全国重要冶铁业产区 49 处中今山东占了 12 处 大多集中 于黄河流域 而唐朝全国铁矿产地 118 处 江南 剑南二道有 51 处 可知南方的冶铁业发展有超 过北方的势头 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故 B 项正确 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体现不出材料 中汉朝和唐朝南北方矿产地分布的特点 故 C 项错误 材料仅反映了唐朝铁矿产地的分布 不能 体现唐朝冶铁业发展较快 故 D 项错误 7 据史载 唐朝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 千里之内 业于茶者七 八 四川九陇人张守珪 在 仙君山有茶园 每岁召采茶人力

8、百余人 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 这说明当时 A 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 B 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 C 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只反映出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及仙君山两地的茶叶种植状况 没有体现出茶叶 种植在农业中的地位 故 A 项错误 两地从事茶叶种植的人较多 业于茶者七 八 召采茶人力 百余人 说明两地茶叶生产走向专业化 故 B 项正确 唐朝农业的耕作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 没 有发生巨大改变 故 C 项错误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与史实不符 故 D 项错误 8 1027 年 宋仁宗下诏 江 淮 两浙 荆湖 福建 广南州军 自今后

9、 客户起移 更不取主 人凭由 须每田 年 收田毕日 商量去住 各取稳便 据此可知当时 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 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 自今后 客户起移 更不取主人凭由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客户与主人的关系 没有 体现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故 A 项错误 根据材料 自今后 客户起移 更不取主人凭由 须每田 年 收田毕日 商量去住 各取稳便 可知材料体现了客户与主人在收田结束时进行协商 这反映 出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故 B 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出统治者抑制土地兼并 故 C 项错误

10、在北宋 租佃制形式是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但不是居于主导地位 故 D 项错误 9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 1023 年 政府创立 交子务 改原有交子为官办 以 36 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 宋徽宗时 改交子为 钱引 大量发行 但不备本金 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 促进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 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 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中由 以 36 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 到 大量发行 但不备本金 的变化导致 纸币大量发行 通货膨胀 从而破坏了北宋经济发展的环境 故 C 项正确 B 项错误 A 项说法错误 排

11、除 古代中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故 D 项错误 10 元朝王祯 农书 中早有记载一些大型高效农具 明清时期反而罕见 有的地方甚至退回到 人耕阶段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战争对农业经济的破坏 B 人口增长制约农业发展 C 国家经济结构逐步转型D 高产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在于明清时期人口的迅猛增加 导致劳动力过剩 因此一些地区 退回到人耕阶段 由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的人口增长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 故 B 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战争的破坏作用 排除 A 项 明清时期 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和转型 排除 C 项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不会导致人们放弃生产工具而用人

12、耕 排除 D 项 11 2019 广东汕头二模 宋元以前 我国江北 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 并按规定上缴 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 杭州 嘉兴 湖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带许多农民专事 蚕桑 而其他许多地区 妇女无工于蚕事 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 明朝中后期 A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B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答案 A 解析 宋元以前 国家征收赋税主要是谷物和布帛 到了明朝中后期 一些地区的农民专事蚕桑 而 有些地区的妇女不从事蚕桑生产 实际上体现出赋税的转变 即明朝实行一条鞭法 规定赋税一 律征银 这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促进了

13、手工业的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选 A 项 B 项说法错误 C 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12 世情小说 金瓶梅 假托宋朝 反映的却是 16 世纪北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广阔画面 它摆 脱了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 转而描写市井生活的悲欢离合 世态炎凉 其市民语言泼辣生动 对 平常生活描写细致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小说题材写作走向没落 B 手工业 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扩大 C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的文化反映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题干强调了 金瓶梅 艺术风格的变化 突出了对市民生活的描写 故 B 项正确 金瓶梅 是世情小说 但并不

14、能据此判断其他小说流派的没落 故 A 项错误 封建专制统治和思想活跃是 世情小说产生的客观背景 但不是主要原因 故 C D 两项错误 二 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 19 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中国 8 13 世纪的 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 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 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 费正清 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看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 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 在宋朝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 已呈

15、 巅峰状态 英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1 你是否同意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 19 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的观点 说明 理由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宋朝是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参考答案 1 观点一 同意 理由 宋朝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 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集镇 夜市 海外贸易兴盛 明清时 期虽然有所进步 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 答出三点即可 观点二 不同意 理由 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 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发达 商帮兴 起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出三点即可 2 说明 商品经济繁荣 科技发达 文化高度发达 对人类文明具

16、有重要贡献 答出四点即可 14 学习历史 不仅要广泛阅读 更要感悟智慧 融会贯通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 年 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 剖析明中后期社会 写成 万历 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 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 后来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 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不 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 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 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 经过澳门 1553 年 葡萄牙殖民 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 万历十五年 编写 材料二 玉米 番薯等 种出西土 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李时珍 本草纲目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等 1 阅读材料一 联系所学知识 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 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 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 含农业 手工业 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