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243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整合训练专题十四整合训练 1 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国 实现 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 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 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成 功了 其客观原因是 A 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 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 列宁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 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 全球通史 载 1917 年 3 月至 11 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的主要原 因是 A 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反对 全

2、部政权归苏维埃 3 9 月 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 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 马克 思主义和起义 两封信 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A 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 B 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 C 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 D 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 4 从革命性质方面分析 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 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 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 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 发生在民 族地区的民族革命 最终 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 据此判断 俄国革命 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3、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C 推行了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D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5 甲问 什么军舰最厉害 乙答 巡洋舰 甲吃了一惊 问 为什么 乙答 一艘巡洋舰的 炮声改变了世界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的炮声意味着 A 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 B 资产阶级政府的建立 C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推广 6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 同志们 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 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 实现了 下列表述与材料 相符的是 A 那一次工农革命 是指二月革命 B 这场 工农革命 后形成两

4、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这是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 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7 有历史学家把 20 世纪二 三十年代苏联 俄 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比作三个实 验 追随理想的实验 面对现实的实验 回归理想的实验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 应正确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集体化 8 1921 年 列宁认为 小商品生产者合作社必然产生出小资产阶级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 1923 年 列宁认为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 文明的

5、合作社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 义的制度 这表明 A 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完成B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变化 C 新经济政策内容不断调整完善D 合作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9 下面是俄国 苏联 1913 年 1926 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项目年份 19131921192319251926 生产资料能力 40 7 43 7 48 1 43 4 43 9 工业产量比重 消费资料能力 59 3 56 3 51 9 56 6 56 1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 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A 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 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 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D 为以后苏联

6、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10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 从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 都进行了经济改革 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 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11 就其实质而言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成功的相同原因是 A 没有突破个人崇拜的禁区 B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 片面发展重工业 D 扩大地方权力 导致地方分散主义膨胀 1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 农的力量 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

7、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 材料二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 固等级制和財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 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 监督 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 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 入的 34 8 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 19 3 到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 955 亿卢 布 已占国民收入的 80 以上 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北 化进程 1 列宁所说的 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 指的是什么 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 这条道路 2 依据材料二 归纳概括十月

8、革命的历史意义 1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 制度的现存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 判断 材料二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 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 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 社会主义越发 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材料三材料三 1953 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 1 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进行了

9、哪些探索 2 根据材料二 归纳 斯大林模式 在经济方面的特点 3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些改 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 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 强大不符合史实 故 A 项和 B 项错误 列宁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属于主观原因 不符合题 意 故 C 项错误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属于客观原因 符合题意 故 D 项正确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时期尽管资产阶级同样剥削工人 但这不是 临时政府处

10、于极 其不利的地位 的主要原因 故 A 项错误 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从而不能满 足人民 要和平 要土地 要面包 的要求 因而 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故 B 项正确 1917 年 3 月至 11 月未爆发经济危机 故 C 项错误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是列宁 四月提纲 中的内容 这与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的原因无关 故 D 项错误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二月革命胜利后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 材料中 9 月 列宁 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是形势变化而 非党的革命性质变化 故 A 项错误 7 月 1 日

11、 临时政府下令俄军在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发起 进攻 但这次冒险失败了 故 B 项错误 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 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手中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七月事件表明 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与材料中 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符 故 C 项正确 二月革 命胜利后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直接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 体现工农革命民主 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但这种情况只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过渡现象 七月事件后政权完全转 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故 D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

12、革命 根据题干可知俄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革命 农民革命 民族革命等组成 最终由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 体现了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 于无产阶级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革命 A 项正确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的炮声表明俄国工人 士兵进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 冬宫的开始 他们很快占领冬宫 推翻临时政府 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故选 A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根据题干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知描述的是十 月革命 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故 D 项正确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3、A 解析 题目中的 理想 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现实 是指苏联 俄 落后的经济状态 战 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 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取消商品贸易 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 新经 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 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 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 斯大林执政后 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建立 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 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根据表格数据 可知该时期俄国 苏联 消费资料的生 产比重较大 可见此时俄国 苏

14、联 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故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无论消费资料生产还是生产资料生产 比重从 1913 年到 1926 年基本持平 无法体现出稳定增 长 故 A 项错误 B 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 斯大林 模式 的弊端 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 故 D 项正确 A 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 排除 B 只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 排除 C 只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 排除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 通过暴力革命

15、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无 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2 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 为工 业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 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 业 3 从 1953 1983 年苏联与世界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来看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的改 革在一段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但就长期而言 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的厄运 他们的 改革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第 1 问 列出名称即可 第 2 问 从材料二中进行归纳 注意限定在 经济方面 第 3 问 注意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