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146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政治同步导学教程必修三讲义+优练:第四单元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时一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 了解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 以及由衰微走向重振的原因 2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过程 3 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 求 1 政治认同 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 使 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 2 科学精神 科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必须坚持的道路 如何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问题导学问题导学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 发展 没有文

2、化的弘扬和繁荣 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 的中华文化 也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不断丰 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请在学 习新知识之前 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 近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出现衰微的原因是什么 走向重振的转折 点又是什么 问题 2 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具体有哪些措施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 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 1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为人类作

3、 01 02 出了卓越贡献 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2 鸦片战争后 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 03 山河破碎 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 3 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 04 05 分子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历史证明 全盘西化 论 文化复古主义 06 07 等主张 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想一想想一想 请思考 在近代先进文化的探索中 出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是什么 结 果怎样 提示提示 全盘西化 论和 文化复古主义 这两种倾向都不能解决中国向 何处去的问题 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 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由衰

4、微走向重振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 01 点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 02 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 03 文化进步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又是中华 04 05 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06 07 3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 01 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 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 02 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激

5、励全党全国各族人 03 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 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 择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01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 02 03 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04 05 06 07 08 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09 想一想想一想 1 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 体现了文化与经济 政治之间怎样的关系 提示提示 说明政治 经济决定文化 文化是政治 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 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的 2 中国共产

6、党的成立 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吗 提示提示 不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是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 的重要转折点 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举措 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01 02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03 04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05 06 07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08 创新性发展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09 想一想想一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发展的后

7、果是怎样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提示 物质文明搞不好 就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 精神文明也就无 从谈起 精神文明搞不好 人心涣散 精神颓废 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坚持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不可偏废 探究活动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探究活动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情景 毛泽东说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 中国人在精神 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五四以后 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 这就是 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从此 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人民走向文化自强 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 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问题探究

8、1 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重振中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对 待马克思主义 提示提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是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 要转折点 使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实 践创造中进行了文化创造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了文化进步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 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 当前 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提示提示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 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社会主义文化 1 全盘西化 论 文化复古主义 的实质 全盘西化 论和

9、 文化复古主义 实际上就是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守旧 主义 的两种具体表现 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后者一味 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2 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义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中华文化获 得空前发展 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面向现代化 面 向世界 面向未 来 强调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充满时代精神 开放精 神 创新精神 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 感召力 和生命力 特征 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 础上 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民族气派和民族

10、内容的先进文化 科学的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 其内在性质的科学性 大众的强调其主体及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发展目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当前 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 有两种倾向值得警惕 一是完全 复古 的倾 向很突出 二是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的倾向 这两种倾向 片面夸大了文化的多样性 都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 忽视了对传 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 A B C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 材料涉及文化的多样性吗 2 全面复古主义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吗 提示提示 1 没有 2 看到了 答案答案 B 探究活动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情景 改革

11、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社会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经济 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新的历 史时代背景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系到 2020 年能否实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系到建国一百周 年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在当代中国 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示提示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

12、时代条件 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文化作品要坚持与国 家和民族紧密结合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 的基础 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 精神文明反过来又成为物质文明得以 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 精神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 明的发展 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2 怎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1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

13、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必须 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 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3 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 好中国故事 展现真实 立体 全面的中国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 正确理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 区别 创造性转化 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 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 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激 活其生命力 创新性发展 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内涵加以补充 拓展 完善 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14、 2 两者是密切相关 前后相继的关系 只有通过改造和转化 才能实现创新 和发展 只有把传统文化中对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进行改 造和转化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才能推动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内涵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首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才能进一步增 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概而言之 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 创新性发展 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决 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为此必须 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 推

15、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 培养先进文化的 传承者 创造者 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 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 领导权 A B C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 主流意识形态能多元化吗 2 我国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 目的是谋求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吗 提示提示 1 不能 2 不是 答案答案 C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2018 年 8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 活

16、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不仅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 向 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立足本国 面向世界 繁荣发展具有强大价值引导力 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 思考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 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解读解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 族强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制 度 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进一步强化文化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答案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建设文化强国能够发挥文化引 领风尚 教育人民 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的作用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 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