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秘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20245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秘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秘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秘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秘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秘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秘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高频考点解读】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与迁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t)。 3“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热点题

2、型】题型一 种群的特征下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提分秘籍】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注意事项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人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1)种群密度是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性别比例种群密度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其出生率。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

4、出生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3种群的空间特征 类型 特点 原因 模式图 实例 均匀分布 种群内个体间的距离相等 种群个体间的激烈竞争引起 浮游植物、森林乔木 随机分布 种群内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的分布概率相等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个体间互不作用 森林中的无脊椎动物、面粉中的黄粉虫等 集群分布 种群的个体集中在特定的几个点上 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传播种子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自然界中生物多为集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 【举一反三】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

5、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B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错误。【热点题型】题型 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

6、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提分秘籍】 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曲线形成原因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7、不同 3种群“S”型增长曲线各段特点及应用 (1)曲线分析: (2)应用: b点应用: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 【特别提醒】 (1)环境容纳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则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 (2)增长率增长速率: “J”型曲线的增长率稳定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S”型曲线的增长率逐渐降低,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举一反三】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

8、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C解析根据题意,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可推知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热点题型】题型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

9、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提分秘籍】一、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二、实验流程 (1) (2) (3) (4) (5) 三、基本技术要求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

10、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使获得的数据更准确。【高考风向标】 1 (2020四川卷)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2. (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

11、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3(2020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2020四川卷)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12、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 (4)在原有群落基础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图中可看出,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最大,并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更能适应环境,将成为水生植物中的优势种。 (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后,生物种类减少,食物网变简单,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弱,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3、 5(2020山东卷)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甲 乙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14、为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图乙中A、B、C、D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要成分,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 (4)生态系统稳定性依赖于其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该能力被破坏,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6(2020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

15、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7(2020福建卷)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 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组别 颗粒物浓度 (gmL1) NaKATP 酶活性(Umg 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柱状图补充完整。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 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