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20011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以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促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浅谈硖石灯彩手工扎灯的教学实践【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同样渗透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本文以硖石灯彩制作为例,浅谈了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扎灯体验活动,使非遗文化与制作技术有机融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技术文化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背景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需求,让学生在劳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过程。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并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培养学生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能力。硖石灯

2、彩手工扎灯体验活动是我对劳技以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方式开展,把传统文化和制作技术融合的一次尝试。以“扎灯”为项目载体,引导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框架里的劳技教学。一、技术教育遇瓶颈硖石灯彩为海宁特有的民间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社会的需要,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需要,基于学校拓展课程开发的需要,我们开展了关于硖石灯彩的研究活动。灯彩制作体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对硖石灯彩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1教学片断(硖石灯彩制作课)(教师示范捻的技术后,学生练习用皱纸捻纸绳。)生1:老师,捻的这根纸绳牢吗?能扎灯吗?生2:可不可以用塑料绳代替?生3:可以用透明胶带,很牢的。生4:老师,

3、谁想出来这样捻纸绳的?(教师疲于回答学生各类问题,降低了捻纸绳的技术指导效果,学生捻的纸绳比较松散,不能运用到扎灯环节中。在灯彩制作的其他技术教学环节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2诊断分析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当时我们把硖石灯彩的研究分两板块进行。一个板块是综合实践老师负责,主要引导学生围绕灯彩展开文化方面的研究,如硖石灯彩的起源和发展、灯彩的特点等。学生都是以资料查询为主,配合走访调查等方式,并以文本的方式呈现活动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另一个版块是劳技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运用传统方法手工扎制灯彩。灯彩传承最主要传承什么?最主要传承的就是扎灯的手工技术,综合实践老师引导学生停留在文本上的研究,其实没

4、有触动到硖石灯彩这个非遗文化的核心。而劳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扎灯技术,缺少了文化背后的支撑,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手工作品质量差。二、研究性学习解困境硖石灯彩历经千年,扎灯技术的传承和灯彩的发展历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硖石灯彩的制作过程在民间称为扎灯,扎灯的技术从唐宋年间流传至今,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所以扎灯既是技术又牵涉到灯文化知识层面的信息,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手工扎灯的课堂教学还会触礁。既然技术和文化分离,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就把技术和文化整合。怎么整合?硖石灯彩拓展性课程属于综合实践领域,“扎灯”也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改变以往劳技课

5、堂的学习模式,把扎灯技术与传统文化交流融为一体。1.搭建学习支架,激发非遗传承意识把“手工扎灯”作为综合实践课题的一个项目,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指导学生制定扎灯计划,通过采访灯彩艺术家、观看扎灯微视频、请教学校灯彩社团的同学等方式自主学习并尝试扎灯。在指导各组进行各自扎灯小课题的研究时,结合灯彩制作工艺步骤(设计图纸、捻纸绳、拗骨架、扎骨架、针刺灯面、裱糊灯面),把扎灯技术的各个要点,分散到每个小组里进行重点研究。为了达到信息对接的目的,在各组进行各自技术要点研究时,展开相关文化信息的研究。比如研究捻纸绳技术的小组,附带研究纸绳的起源、作用、材料的古今演变等;研究针刺工艺的小组,附带研究针刺

6、的工具、针刺灯面图案的类别、灯面材料的变化等;教学举例:有小组研究了扎灯工具之一“羊盘”,就相当于刻盘,这是硖石特有的工具,在针刺和刻纸时使用。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羊盘是用羊油、石蜡、榆树皮粉按一定的比例炒制而成,制作这个工具的国家级传承人王钱松老人已经去世,现在根据他口述的方法制作的羊盘远不及他的好。为什么?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据说这位老人制作时从不按比例称重,全靠目测,放入大锅炒制时,用手触摸温度够了就起锅。具体温度多少,王老也说不准,全凭手感,靠的是经验靠的是积累。许多像这样的民间手工技术正在慢慢消失。这些信息的冲击让学生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在自主探究中,学生自然体验到了传承民间工

7、艺的意义。2.信息交流共享,促进文化有机渗透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传统手工技艺慢慢消失。学校开设硖石灯彩拓展课程目的是还原手工传统技法,尽可能原汁原味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对灯彩文化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增加对传统手工工艺的体验。因此,在指导扎灯工艺时,以“对这个工艺你们了解些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各小组间进行互动交流。这些信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验、传承民间工艺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实践,让学生急于解决技术问题,掌握扎灯方法,为后续的技术指导环节做铺垫。教学举例:关于纸绳,学生捻不好,我以“对纸绳了解些什么?”引导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关于纸绳的最早记录可以查到

8、唐宋时期;有小组通过采访老艺人的方式了解到硖石民间称呼为“纸捻头”,灯彩制作民间称“扎灯”一词就是来源于灯彩骨架是用纸捻扎制而成。这些信息的交流,学生自然理解了“纸绳”本身蕴含着的传统而又悠久的文化气息。在扎灯中不会再提到“可不可以用胶带代替?”这样的问题。此时,我以“纸捻这么重要,你们捻的有什么问题?”自然引入技术指导环节,学生主动和捻的好的小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说一说,议一议,认识到一个合格的纸捻必须是紧实且长度适中,不合格的纸捻在扎制灯彩骨架时,会带来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好捻纸绳的技术。在制作纸钉时,也用到捻的技术。捻,体现了硖石灯彩的韵味。这样的整合,学生有话可说,主动融入。

9、3.同伴互帮互助,主动领会技术要领在扎灯体验实践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存在差异,解决问题能力存在差异,扎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经相同。以往在指导技术时,通常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模式进行。改变这样的模式,利用同伴互助的形式来解决技术上的难点问题。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对双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在扎灯技术遇到困难时,请会的同学教一教,学生往往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同伴互助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学举例:针刺是硖石灯彩八大技法中最独树一帜的工艺,不同时期,在灯彩上体现的文化是不一样。学生运用多种途径了解到的信息极其丰富,比如关于针刺的起源、针法、硖石灯彩针

10、刺片的特点、古今针刺图案设计主题等。学生通过PPT讲解、实物出示等方式展示各自收集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针刺技术指导时,进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迁移,以“刚才纸绳捻得不好,怎么解决的?”引起学生反思,在遇到技术困难时,可以怎么办?也可以请会的同学教一教,于是通过“分析请教示范体验”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针刺(破花针)的技术要领。破花针是最常用的针法,要求横竖斜都可以连成一条直线,学生在初次尝试中遇到了针孔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中一个小组通过请教专家,学到了窍门,把它看成正方形进行针刺,完了在中间补上一针,这也是破花针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组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通过小组讨论想了一个划

11、线的办法。我抓住这样的资源,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掌握技术要领。同时明白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同样可以请教同学、请教专家,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一件灯彩作品。这样的整合促进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三、整合资源共双赢在我们倡导“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时候,意味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强调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1、文化支撑技术,拓宽深度促提升在硖石灯彩扎灯体验过程中,剥离了扎灯体验,学生手摸冰冷的鼠标查找资料,走马似的参观灯彩展览馆,是感受不到硖石灯彩这一古老文化的精髓。而把手工扎灯

12、作为一项技术在教学,忽视劳动技术教育所隐含的其他更丰富的教育价值,此时的学生不是研究者,只是灯彩的学徒工。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没有削弱劳技教学目标,而是以文化为支撑,引领学生在扎灯实践中,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脉搏,此时的学生既是研究者,也是学徒工,经历对传统文化“认识、理解、感悟、提升”的过程,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真正目标。2、技术服务于文化,主动建构促发展劳技教学相融于综合实践活动,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手工扎灯作为劳技活动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把怎么扎灯换成为什么扎灯?有什么办法扎得更好?使学生有主动探索、寻找资料、实践修正的意识,也使学生在扎灯体验活动中有所依据,不感到茫然,扎灯体验加

13、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的整合,具有技术的成分、研究的味道、实践的成果,改变了劳技教学的传统模式。这样的整合增强了探究意识,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实践证明,文化影响劳技教学和成果的出现。劳动技术教育中融入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得更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途径更好,使学生在适宜的文化环境里实现技术操作的突破。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这样才能使劳技教育丰富多彩,真正实现劳技教育的价值。参考文献:1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熊梅主编.高等教育报刊社.2006年5月2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课程实践.张建芳等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