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719590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水管道改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深圳春风隧道合同文件及投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本项目西明挖段管线调查情况(3)西明挖段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国家与地方相关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保护相关法律、法规1.2、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及深圳市政府的相关制度;(2)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要求;(3)严格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合理编制,确保施工方案经济可行;(4)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

2、安全、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5)对本工程职业健康与安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以及采取的安全及预防措施。(6)本方案适用于深圳市春风隧道污水管网施工。2、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春风隧道工程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线路西起滨河大道上步立交东侧与滨河大道相接,自西向东布线,自滨河路上步立交与红岭立交之间进入地下,线位于北斗路东侧归入沿河南路,新秀立交以南穿出地面,在新秀立交西侧与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市政连接线配套工程相接。是“南环”快速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春风隧道起止里程为K0+260.000K5+078.202,线路全长约5.078 Km,以深埋隧道方式敷设,其中隧道长约4.

3、82Km。其中盾构段长约3.58 Km,采用管片外径15.2m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两端采用明挖施工。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图2-1 春风隧道位置平面图西明挖段分敞开U槽段、暗埋段和西始发井,为上下双层矩形框架结构,上层敞开段长228m,暗埋段长133m,下层敞开段长190m,暗埋段长281m,盾构井长25m。明挖结构围护结构有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旋喷桩。2.2、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2.2.1、自然环境本路段所经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平均降雨量2053.7mm,410月为雨季。平均年蒸发量大于1500mm。该地区降雨量达到2000mm以

4、上。降雨分为锋面雨和台风雨,降雨强度较大,日最大降雨量可达385.8mm。深圳市台风次数多,据19501979年统计,累计台风多达220次,平均每年7.3次。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台风带来大量的降雨,多年台风期平均降雨量689mm,台风期最大降雨量1648mm(1964年)。本区常年盛行风向为南向和东南向,其次为东向和东北向,年平均风速26m/s。2.2.2、气候条件深圳市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降水集中在夏季,风向初夏偏东,盛夏偏南,冬半年偏北

5、,深圳市的季节分明,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季没有严寒,但有短期寒冷。深圳市年平均气温22.2,无霜期为348天;最高气温在7月,最高温38.7,月均气温28.2;最低气温是1月,最低温0.2,月平均气温14。2.2.3、河流水文条件区域水系发育,隶属珠江三角洲水系。主要河流为深圳河、布吉河,布吉河属于深圳河流域支流。两条河流经过长期的侵蚀、沉积及河道变迁,塑造了现有海陆相冲洪积平原地貌格局。两河流为线路穿越区地表水的主要汇聚地及排泄通道。深圳河正源为沙湾河,发源于龙岗区南湾街道牛尾岭,由东

6、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1%,水系分布呈扇形,主要支流有深圳一侧的布吉河、福田河、皇岗河、新洲河及香港一侧的梧桐河和平原河。流域面积为312.5 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一侧为187.5 平方公里。春风路隧道沿线在深圳河北侧与其并行,地貌以冲洪积平原为主。布吉河发源于布吉水径以北,经布吉关流入深圳特区内,在特区内经洪湖,往南排入深圳河。布吉河有三条主要支流,清水河为其中一条支流,其发源于白芒岭北侧,于布吉关汇入布吉河。另外两条支流分别发源于笔架山水库及八卦岭。布吉河长约16 Km,流域面积约24Km2。深圳市春风路隧道于滨河宝安立交地段穿该河流域的下游,地貌为冲洪积平原。2

7、.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3.1、地形地貌深圳市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区,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为滨海平原。境内最高山峰为梧桐山,海拔943.7m。线路由西向东经过红岭南路、宝安南路、布吉河、和平路、罗湖火车站、人民南路、沿河南路、北斗路、以及延芳路等重要道路,沿线地貌发育,主要发育海陆相冲洪积平原、滩涂、低台地及其间沟谷地貌。沿线地形稍有起伏,标高在-2m8.5m间变化。上步立交-罗湖火车站区域位于老深圳河流域,属海陆相的冲积平原且多为鱼塘,地面标高在l. 52. 0m 变化;滨河大道-火车站段原分布的淤泥堆填土时间短,有机质含量也少,将滨河大道.火车站段定为淤泥层。滨

8、河大道-火车站段几乎无第四系新近冲积形成的茹土层。2.3.2、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根据其赋存介质的类型,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细砂、中砂、砾砂层和残积砾(砂)质黏土层中;另一类为基岩裂隙(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带及断裂构造裂隙中,略具承压性。(1)第四系地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冲积、海冲积以及冲洪积细砂、中砂、砾砂层、残积黏性土层中。属松散土层的孔隙潜水。为沿线主要含水层、透水层,全线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2)基岩(构造)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在全线均有分布,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沿线断层附近。主要赋存于基岩的强、中等风化层裂隙及构造

9、裂隙中,略具承压性。(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第四系砂层的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好,属富含水、强透水层,为勘察区内主要的含水层;强中等风化带中的基岩裂隙水其含水性、透水性相对较差,属弱含水、弱透水地层;构造裂隙带中的裂隙水其含水性、透水性不均匀,受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方向性及隔水性所控制。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和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与地表水系具较好水力联系。受地形地貌控制,沿线地下水径流为由北向南方向排泄。2、 地表水线路穿越的地表水体主要为布吉河,临近深圳河。布吉河由布吉关入关后南下于本线路相交,该河流为布吉谷地、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夏季水量极为丰沛。2.3.3、地层岩性本项目主要地层为人工填

10、土层(Qml)、第四系新近冲积层(Qal)、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Q4mc)、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及场内下伏基岩,沿线地质具体情况见1-3-1、1-3-2、1-3-3地质纵剖面图。盾构段隧道掌子面地层多为粗粒花岗岩、构造碎裂岩、凝灰质砂岩、片岩、变质砂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隧道存在部分上软下硬地层、断层破碎带,全断面岩层占全线80%以上,勘查区内下伏基岩自西向东分布有不同形状、大小断裂带共11条,编号为编号F4、F5、F6、F8、F9、Fsb、Fh1n、Fyhn、Fbj、F201、F203等。地

11、质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主要是人工填土(石)层(Q4ml)、海陆相交互沉积层(Q4m)、全新统冲-洪积沉积层(Q4al+pl)、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和残积土层(Qel)等共5大层。(2)花岗岩(53(1)为燕山晚期侵入岩,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该层岩受构造影响,强度变得较低,颜色没有常见粗粒花岗岩新鲜,节理裂隙面见绿泥石化。(3)侏罗系塘下组的凝灰质砂岩(J1-2t)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4)石炭系测水组(C1c)变质砂岩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等,细粒或局部碎裂结构,层状构造,泥质或钙质胶结。受早期构造影响,岩面有挤压痕迹。(5)石炭系测水组(C1c)片岩主要成

12、分为长石、石英等,变晶结构,片状构造。(6)早期构造形成并胶结较好的碎裂岩(F)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钙质、硅质胶结,胶结较好,强度较大,具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三大特点。2.3.4、地质特征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年代成因、岩性组合及地层岩土工程特征,春风隧道所在场区上覆为第四系松散层,下伏基岩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岩、石炭系测水组变质砂岩、片岩,侏罗系塘下组凝灰质砂岩、以及早期构造胶结形成的碎裂岩。第四系松散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层、海陆相冲洪积层及残积层等组成。2.3.5、地震基本烈度根据深圳市地震烈度区划图,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划分本区为地震烈度度区,地震动峰

13、值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35s,平均卓越周期为0.296s。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从整体上看,该地区现代地震活动多以微震和弱震为主,具有频率高、烈度小、震源浅等特征。从区域地质及地震的角度来看,本工程评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断裂活动性较弱,未发现全新世以来的深大活动断裂,不具备形成中、强地震危险地段的地质背景。2.3.6、特殊性岩土特殊性岩土主要有人工填土层、淤泥质粘性软土、风化岩、地质断层等。人工填土层:成分复杂,软硬不均,主要呈稍密状,局部为松散,基坑开挖时为坑壁软弱土,易造成坍塌及不均匀沉降。淤泥质粘性软土:线路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呈软流塑状态,有高压缩性、抗剪强度底等特点

14、,为基坑开挖软弱土体,施工中易产生侧滑和地面沉降。风化岩:中等、微风化岩,沿线普遍分布,埋深起伏较大,该两层还具有软硬不均的特点,局部地段甚至夹有强风化夹层,对盾构施工有不利影响。地质断层:主要有构造角砾岩和糜棱岩两种岩层,这两层岩体一般将中风化、微风化岩体切断,造成岩体破碎,软硬不均,给盾构施工带来不利影响。2.3.7、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沿线既有工程资料分析,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有:砂土液化、风化沟槽、球状风化体及风化岩块为线路穿越区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1)砂土液化:场地内分布的新近冲积粉砂层1、细砂(含淤泥)层3、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的细砂(含淤泥)层2初步判定具可液化性;中砂3、砾砂层5

15、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地层,本场地存在的细砂(含淤泥)2具液化现象,液化等级为中等,其余砂土层不液化。(2)风化沟槽:线路里程局部微风化基岩突起,埋藏浅。在类似地段风化沟槽较发育,即微风化岩顶面标高突起、突降。风化沟槽的存在可能引起隧道两侧围岩级别变化大,基底岩体风化差异显著。(3)球状风化体及风化岩块:线路局部地段为花岗岩,在花岗岩残积土至强风化层中往往存在中等、微风化球状体,其埋深及大小无规律,不利于盾构推进,另外在砂岩残积土至强风化层中普遍存在着风化不均现象,表现为夹杂大量中等砂岩碎块,在水平和竖向上表现为软硬不均。目前初勘阶段未揭露存在孤石。(4)断裂构造:线址经过多条区域地质构造,多为压扭性,次生断裂发育。断层带岩性软弱,且附近地带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丰富,给地下工程建设带来一定困难。(5)空洞:勘察钻孔CF-2-243揭露一空洞,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处位于F9断裂附近,且靠近侏罗纪凝灰质砂岩与变质砂岩交界处,由构造作用及成岩过程的其它因素造成。 2.4、地下管线状况2.4.1、各管线原状及调查情况西明挖段基坑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较为完善,种类繁多,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西明挖段管线主要有雨水、市政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等6种。具体情况如下:给水:沿春风隧道起点至西端工作井处路段道路两侧有现状给水管,北侧给水管道规格为DN600mm,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