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17853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1 荷塘月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荷塘月色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宛然(wn)嬉游(x)点缀(zu)寂寞(m)B.幽僻(p)煤屑(xi)参差(c)踱步(d)C.仿佛(f)眠歌(min)乘凉(chng)斑驳(b)D.脉脉(m)敛裾(j)袅娜(nu)媛女(yun)思路解析:A项,“缀”应读“zhu”;B项,“踱”应读“du”;D项,“裾”应读“j”。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月下荷塘图。荷塘中,高高挺出水面的荷叶一望无际,青翠欲滴;一朵朵娇艳的荷花含情脉脉,妩媚动人。作者置身于月下荷塘,看那脉脉的

2、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影,不禁如坐春风,心旷神怡。随着虚无缥缈的歌声,诗人的思绪融进了朦胧的荷塘月色之中,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诸多烦恼。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了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A.B.C.D.思路解析:“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不合语境。“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此处望文生义。“求田问舍”比喻只知谋置家产,不以国事为念,胸无大志。此处望文生义。答案:C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

3、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B.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千米,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千米、在建规模1.2万千米,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D.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以后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思路解析:B项,搭配不当,“老龄人口高于全

4、国平均水平”应为“老龄化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不合逻辑,“在建规模1.2万千米”不包含在“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中。D项,句式杂糅,前面的主语为“公民”,所以“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应改为“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信息的统一平台”。答案:A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早就为人所知。德国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莲叶的表皮上有无数乳凸状的颗粒,连水珠都不沾。科学家把炭粉洒在莲叶上,用水一冲,炭粉马上消失殆尽。,这种薄膜用于车辆和建筑的表面,一场雨或一阵风便能清除上面的浮尘。A.莲叶这

5、一性质让科学家把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制造出来B.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C.莲叶这一性质使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制造出来D.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来思路解析:横线前面句子的主语是“德国科学家”,横线后面句子的主语是“这种薄膜”,按照主语一致、宾主衔接原则,应选B项。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

6、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

7、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5第一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思路解析:从内容上可以看出,第一段写月光下的荷塘,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使所写景物生动,具有美感。据此分析即可。参考答案:第一段描写“月下荷塘”。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从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荷塘的美景。6第二段描写“塘上月色”,这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思路解析:作者先写月光,又写了月光下的叶子和花,基本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写作。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其对景物的喜爱感受到。参考答案:从

8、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塘上月色的素淡、朦胧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7怎样理解“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的含义?思路解析:理解句子含义首先应理解其表面义,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深层含义。该句的理解关键在于把握“酣眠”“小睡”两词的含义,联系前后语境可知,这里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把“满月”比喻成“酣眠”,把“朦胧的月色”比喻成“小睡”,表达了作者对朦胧月色的喜爱。参考答案:满月固然很好,但是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也是别有情趣的。这正与作者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8作者笔下的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

9、罩下的一切都是朦胧的。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思路解析:作者对这种景物的赞美,是因为这种景物符合作者情感的需要,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参考答案: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难得的片刻喜悦和宁静,于自我陶醉中换来的短暂的自由。(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翠湖心影汪曾祺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

10、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湖的周围和湖

11、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

12、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

13、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我是1946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38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激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9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思路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阐释翠湖对

14、于昆明的意义即可。参考答案:翠湖和昆明城密不可分,几乎就挨着城市的中心,像眼睛与身体的关系一样,翠湖赋予昆明城以灵气。(2)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思路解析:这句话的理解关键在于把握“不名一钱”和“无穷无尽”在文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前者是“不用花钱”的意思,后者是“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意思。参考答案:一是遛翠湖无须有钱,无须花费;二是翠湖风景好,可以逛很久,逛很多次。10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思路解析:这段文字是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赏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景物描写、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参考答案:这段文字极写了翠湖的鱼的多、美、自由,对

15、夜晚鱼儿跃出水面的描写,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人与环境的和谐,表现了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和对翠湖的喜爱,为后文抒发对翠湖的怀念做了交代。11根据文意,请分析作者“很想念翠湖”的原因。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很想念翠湖”出自第段,从上下文的关系看,答案:应在上文,应根据第段内容概括。参考答案:翠湖美丽宁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闲适的心境;翠湖独特、淳朴、自然的民风令人怀念;在翠湖经历的美好时光,镌刻着作者关于青春、友情的回忆。12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思路解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三个关键点,即“有点担心”“我不反对”“我希望”,据此可以回答。参考答案:作者对在翠湖边举办迎合猎奇心理的、庸俗的、与翠湖的气质相冲突的“蛇展”表示出忧虑,担心翠湖失去了以往的宁静与和谐,对这种短视与浅薄的行为,提出委婉的批评。同时作者并不拒绝与市民生活、当地风俗紧密联系,与翠湖的气质相得益彰的热闹,而是希望翠湖能恢复以往的明爽安静,继续为昆明人民服务。三、表达交流13徽标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中华老字号”徽标,请从构图角度简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