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17764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第25章_磷酸戊糖途径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章磷酸戊糖途径与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循环糖异生寡糖的合成与分解 一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phosphatepathway PPP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是机体内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 实验研究表明 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 抑制3 P 甘油醛脱氢酶时 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 说明葡萄糖还有其它代谢途径 许多组织细胞中都存在有另一种葡萄糖降解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或磷酸己糖旁路 hexosemonophosphatepathway shunt HMP Warburg Dikens途径 参与磷酸戊糖途径的酶类都分布在细胞浆中 动物体中约有30 的葡

2、萄糖通过此途径分解 当碘乙酸抑制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时 有氧与无氧分解均不可进行 生物体内发生另一个能分解糖的途径 因含有磷酸戊糖中间物 又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从6 磷酸葡萄糖开始分解 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phosphatepathway ppp 1 化学反应历程及催化酶类特点 氧化脱羧阶段和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2 总反应式和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磷酸己糖的氧化戊糖互变基团转移磷酸己糖的生成 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 NADPH H 5 磷酸核酮糖 6 磷酸葡萄糖 6 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 磷酸葡萄糖酸 CO2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内酯酶 6 磷酸葡萄糖酸脱

3、氢酶 1 6 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 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 磷酸葡萄糖glucose6 phosphate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 phosphatedehydrogenase G6PD 限速酶 对NADP 有高度特异性 2 6 磷酸葡萄糖酸内酯转变为6 磷酸葡萄糖酸 6 磷酸葡萄糖酸内酯6 phosphoglucono lactone 6 磷酸葡萄糖酸6 phosphogluconate H2O 内酯酶lactonase 3 6 磷酸葡萄糖酸转变为5 磷酸核酮糖 6 磷酸葡萄糖酸6 phosphogluconate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之一 5 磷酸核酮糖异构化 差向异构酶 异

4、构酶 5 磷酸木酮糖 5 磷酸核糖 5 磷酸核酮糖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之二 基团转移 2 4 磷酸赤藓糖 2 5 磷酸核糖 2 3 磷酸甘油醛 转酮酶 转醛酶 2 6 磷酸果糖 7 磷酸景天庚酮糖 2 5 磷酸木酮糖 H 二分子五碳糖的基团转移反应 转酮酶 TPP 七碳糖与三碳糖的基团转移反应 转醛酶 Mg2 或Mn2 基团转移 续前 转酮酶 四碳糖与五碳糖的基团转移反应 转酮酶 TPP 转酮酶与转醛酶 转酮酶 transketolase 就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 一个醇基的二碳基团转移的酶 其接受体是醛 辅酶是TPP 转醛酶 transaldolase 是催化含有一个酮基 二个醇基的三碳基

5、团转移的酶 其接受体亦是醛 但不需要TPP 1 6 二磷酸果糖 6 磷酸果糖 醛缩酶 二磷酸果糖酯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之三 3 磷酸甘油醛异构 缩合与水解 异构酶 6 磷酸葡萄糖的生成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 异构酶 转酮酶 转酮酶 醛缩酶 阶段之一 阶段之二 阶段之三 TCA 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起始物是G 6 P 返回的代谢终产物是3 磷酸甘油醛和6 磷酸果糖 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5 磷酸核糖和NADPH 磷酸戊糖途径总反应式 6G 6 P 12NADP 7H2O5G 6 P 6CO2 12NADPH 12H H3PO4 磷酸戊糖途径图 糖酵解途径 葡萄糖 1 磷酸戊糖途

6、径是生物普遍存在的途径2 提供大量的能量 仅次于有氧氧化3 提供生物合成的还原剂 NADPH4 提供核酸 辅酶合成的原料 核糖5 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C3 C46 是戊糖分解的必经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 磷酸核糖作用 合成原料 NADPH的主要功能 1 作为供氢体 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合成反应 2 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 对维持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起重要作用 3 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 参与肝脏对激素 药物和毒物的生物转化作用 4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NADPH作为体内的供氢体 脂肪酸 胆固醇和类固醇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均需要大量的NADPH NADPH H 谷胱甘肽的功能 1 解毒功

7、能 2 保护巯基酶 蛋白质 3 可消除自由基 4 协助氨基酸的吸收 NADPH作为羟化酶的辅酶 羟化反应 1 与某些生物合成 胆固醇 胆汁酸 类固醇激素等 有关 2 与肝脏的生物转化 激素 药物 毒物的生物转化 有关 蚕豆病 蚕豆病的症状是 吃蚕豆几小时或1 2天后 突然感到精神疲倦 头晕 恶心 畏寒发热 全身酸痛 萎靡不振 并伴有黄疸 肝脾肿大 呼吸困难 肾功能衰竭 甚至死亡 蚕豆病 俗称蚕豆黄 机理 蚕豆中有3种物质 裂解素 锁未尔和多巴胺 前两种使谷胱甘肽氧化 后一种能激发红细胞的自身破坏 血像检查 红细胞明显减少 黄疸指数明显升高 磷酸戊糖途径小结 1 不必经过EMP和途径 在葡萄糖上

8、直接脱羧脱氢 2 脱氢酶的辅酶为NADP 3 6 P 葡萄糖酸脱氢酶既脱氢又脱羧 4 中间物有C4 C5 C7 磷酸戊糖途径特点 反应部位 细胞溶胶反应底物 6 磷酸葡萄糖重要反应产物 NADPH 5 磷酸核糖限速酶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 6 PD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1 限速酶 肝脏中的各种戊糖途径的酶中以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最低 所以它是戊糖途径的限速酶 催化不可逆反应步骤 2 NADP NADPH比值的调节 NADPH竞争性抑制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活性 机体内NAD NADH比NADP NADPH的比值要高几个数量级 前者为700 后者为0 014 这

9、使NADPH可以进行有效的反馈抑制调控 只有NADPH在脂肪的生物合成中被消耗时才能解除抑制 再通过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产生出NADPH 3 底物浓度 非氧化阶段戊糖的转变主要受控于底物浓度 5 磷酸核糖过多时 可转化成6 磷酸果糖和3 磷酸甘油醛进行酵解 其它糖进入单糖分解的途径 又称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糖酸 KDPG 裂解途径 1952年在嗜糖假单胞菌中发现 后来证明存在于多种细菌中 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 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 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 ED Entner Doudoroff 途径 ED途径

10、ATPADPNADP NADPH2葡萄糖6 磷酸 葡萄糖6 磷酸 葡萄酸 激酶 与EMP途径连接 氧化酶 与HMP途径连接 EMP途径3 磷酸 甘油醛 脱水酶2 酮 3 脱氧 6 磷酸 葡萄糖酸EMP途径丙酮酸 醛缩酶有氧时与TCA环连接无氧时进行细菌发酵 ED途径的特点 葡萄糖经转化为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后 经脱氧酮糖酸醛缩酶催化 裂解成丙酮酸和3 磷酸甘油醛 3 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酮酸 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 1分子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 KDPG 裂解为丙酮酸和3 磷酸甘油醛 ED途径的特征酶

11、是KDPG醛缩酶 反应步骤简单 产能效率低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 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接 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 还原力和不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 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 厌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 ATPC6H12O6ADPKDPGATP2ATPNADH2NADPH22丙酮酸6ATP2乙醇 有氧时经过呼吸链 无氧时进行细菌乙醇发酵 催化的酶 6 磷酸脱水酶 KDPG醛缩酶相关的发酵生产 细菌酒精发酵优点 代谢速率高 产物转化率高 菌体生成少 代谢副产物少 发酵温度较高 不必定期供氧 缺点 pH5 较易染菌 细菌对乙醇耐受力低 由表可见 在微生物细胞中 有的同时存在多条途径来

12、降解葡萄糖 有的只有一种 在某一具体条件下 拥有多条途径的某种微生物究竟经何种途径代谢 对发酵产物影响很大 许多微生物及植物能够利用乙酸作为唯一的碳源 这些生物机体中除有TCA循环外还有另一途经 此途经中间代谢物有乙醛酸故称乙醛酸循环 此途经与TCA循环相联系 故又称TCA循环支路 二 三羧酸循环支路 乙醛酸循环 一 乙醛酸循环的概念 三羧酸循环与乙醛酸循环的关系 乙醛酸循环的特点 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 1 两个关键酶 2 有些微生物和动物不能利用乙酸作为营养物 是因为它们体內无乙酰CoA合成酶 3 葡萄糖可抑制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 葡萄糖存在时进行TCA循环 4 乙醛酸循环不是乙酰C

13、oA的分解途径 而是利用二碳合成四碳化合物 琥珀酸 1 作为碳源提供能量 生成NADH 2 作为碳源合成糖 氨基酸 脂肪 3 利用脂肪合成糖 油料植物种子萌发 4 提供TCA循环的中间产物 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三 单糖的生物合成 1 葡萄糖生物合成的最基本途径 光合作用2 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的主要途径和关键反应 糖酵解与糖异生作用的关系 糖异生主要途径和关键反应 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后 在相应的酶催化下 绕过糖酵解途径的三个不可逆反应 利用糖酵解途径其它酶生成葡萄糖的途径称为糖异生 糖原 或淀粉 1 磷酸葡萄糖 6 磷酸果糖 1 6 二磷酸果糖 3 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2

14、 磷酸烯醇丙酮酸 2 丙酮酸 葡萄糖 己糖激酶 果糖激酶 二磷酸果糖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羧化酶 6 磷酸葡萄糖酶 6 磷酸葡萄糖 2 草酰乙酸 PEP羧激酶 糖异生的概念 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如丙酮酸 乳酸 生糖氨基酸 甘油等在肝脏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葡萄糖 6 磷酸酶只在肝脏中存在 哺乳动物糖异生的前体物质主要有乳酸 丙酮酸 甘油和一些氨基酸 高等动物糖异生绝大多数发生于肝脏 极少部分发生于肾皮质 植物萌发时 贮存的甘油三酯和蛋白质通过糖异生转变为蔗糖运送到生长的植物 葡萄糖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细胞壁 核苷酸 辅酶及其他重要代谢物的合成前体 许多微生物可以生长在简单有机物如乙酸 乳酸 丙酸等条

15、件下 通过糖异生把它们转变为葡萄糖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一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二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三 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的关系 AG 6 P磷酸酯酶BF 1 6 P磷酸酯酶C1丙酮酸羧化酶C2PEP羧激酶 葡萄糖 6 磷酸酶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草酰乙酸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果糖双磷酸酶 1 糖异生途径的前体 1 丙酮酸类物质 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萄糖 例如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 柠檬酸 异柠檬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酸 延胡索酸和苹果酸都可以转变成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途径 2 氨基酸 大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

16、 精氨酸 组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谷胺酰胺 天冬酰胺 甲硫氨酸 缬氨酸等 它们可转化成丙酮酸 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参加糖异生途径 反刍动物糖异生途径十分活跃 牛胃中的细菌分解纤维素成为乙酸 丙酸 丁酸等奇数脂肪酸可转变成为琥珀酰CoA参加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 3 酵解产生的乳酸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迅速扩散到血液 随血流流至肝脏 先氧化成丙酮酸 再经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 进而补充血糖 也可重新合成肌糖原被贮存起来 这一乳酸 葡萄糖的循环过程称为Cori循环 4 脂肪酸类物质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迅速扩散到血液 PH值下降 乳酸血流流至肝脏 先氧化成丙酮酸 再经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 进而补充血糖 也可重新合成肌糖原被贮存起来 防止酸中毒 3 与氨基酸 脂肪代谢相联系 4 维持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 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在饥饿或剧烈运动造成糖原下降后 糖异生能使酵解产生的乳酸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以及生糖氨基酸等中间产物重新生成糖 这对维持血糖浓度 满足组织对糖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2 乳酸的利用 人脑对葡萄糖有高度的依赖性 以葡萄糖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