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12304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密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复习目标: 掌握“诛” “幸” “举” “族” “以”的用法。 学习六国论清晰地论证结构和多变的论证方法。专题介绍:历史永远有,而人们对历史的警觉并不常有。所以对一些英雄对一段历史的喟叹,智者对历史的思索,文人骚客对历史的歌吟,我们理应献上我们的敬重。同时,还要让我们聆听这样的“回声”:一种声音具有内在的深度,正如一脉生命具有时空的穿透。在人间与天上,在今天与未来,朝圣般地盘旋。历史并不曾因时间的久远而消逝,当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历史的回声,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关注历史也就是关注现在和未来。【自主复习文言基础知识】一、区别字形gu(

2、)心斗角/提要gu( )玄 鼎chng( )玉石/耳著明月dng( )锱zh( )必较/ zh( )圆玉润 春光rng( )( )/二川rng( )( )落日rng( )金/ rng( )会贯通 sh( )卒/w x( )倚di( )如山/高潮di( )起 渭流zhng( )腻/通货膨zhng( )钉头ln ln( )/波光ln ln( )/瘦骨ln l( )峋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思厥先祖父 暴秦之欲无厌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洎牧以馋诛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为国着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复道行

3、空,不霁何虹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乍暖还寒时候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媸毕露 良辰美景奈何天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三、指出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并释义w1.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w 2.能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w 4.族秦者,秦也 5.朝歌夜弦 6.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7.骊山北构而西折 8.辇来于秦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1.李牧连却之 12.始速祸焉 13.六王毕,四海一 四、古今异义词 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 其实百倍3、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5、思厥先祖父 6、可谓智力孤危 7、各抱地势,

4、钩心斗角 8、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9、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10、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w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ww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ww3.戍卒叫,函谷举。ww4.赵尝五战与秦,二败而三胜。w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名句默写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 2、_,_,_。故曰弊在赂秦也! 3、古人云:“_,_,_。”此言得之。 4、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_,_,_。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6、苟以天下之大,_,是又在六国下矣。 7、

5、杜牧为文用字俭省,写阿房宫的修建背景仅用了十二个字: , 。 , 。而写其被毁,仅用了十四个字: , , , 。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 , ,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 , 。盘盘焉,囷囷焉, , 。9、 , ? ,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10、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_;_,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_,_。1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 ?1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梳理重点文言实虚词】一、一词多义诛 洎牧以谗诛 立诛杀曹无伤

6、口诛笔伐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其民皆可诛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 幸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大王亦幸赦臣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 幸可广闻讯,不得便相许举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戍卒叫,函谷举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头望明月 举酒属客族 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庖岁更刀,折也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余船以次俱进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7、 日削月割,以趋于之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至丹以荆卿为计 夫夷以近,则游者重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木欣欣以向荣 皆以美于徐公二、方法总结:“以”的用法1.用作介词。 w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w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w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

8、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w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

9、禅山记) w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w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w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w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w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高考链接】一、“诛”的用法w1. (1997全国卷)“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翻译正确的是( )w A.我如今幸运地遇到尧舜一样的皇帝,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w B.我如今幸运地遇到尧舜一样的皇帝,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2. (2005北京卷)判断解释是否正确(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