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1167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葛根素; 治疗;维脑路通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葛根素; 治疗 ;维脑路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的、机能的异常,产生相应灌流区(如脑干、小脑、大脑后部)供血不足,引起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偏瘫、视力及视野改变等临床症状1。笔者 2003 年 3 月-2005 年 3 月用葛根素治疗VBI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 2003 年 3 月-2005 年 3 月在

2、我院住院的符合VBI 诊断标准的病人 112 例, 其中男 69 例,女 43 例,年龄 4576 岁(平均 63.68 岁) ,病程最短 7 d,最长 8 年,中位数 2 年。既往有高血压病 75 例,糖尿病 26 例,脑动脉硬化 43 例,颈椎病 67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6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及伴随疾病、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c cloppler,TCD )检查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21.2 诊断标准根据游氏 VBI 诊断标准及 1989 年 WHO 的诊断标准2,入选者至少包括眩晕和其他两项临床症状: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

3、或不稳感,多因头位和体位改变而诱发;眩晕为阵发性,间歇期有头晕,24 h 内不缓解;眩晕至少同时伴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即枕叶、脑干、小脑的损害症状,如视力或视野障碍、复视、一侧性耳鸣和耳聋、构音、吞咽障碍,一侧或双侧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TCD 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颅 CT 或 MRI 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新的梗死或出血灶;病因明确如颈椎病、颈椎外伤、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低血压等;排除眼、耳、颅内其他疾病所致的眩晕。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葛根素冻干粉针剂(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400 mg+0.9%氯化钠 250 ml 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

4、维脑路通 1 g+0.9%氯化钠 250 ml 静脉输注, 同时根据不同病情加用肠溶阿斯匹林、镇静药、维生素等,每日 1 次, 21 d 为 1 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钙离子拮抗剂。1.4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工作;显效: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但时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正常生活、工作基本不受影响;有效:眩3晕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少,但未完全消失,生活、工作部分受影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1.5 指标检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21 d 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TCD 检测。1.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

5、示,用 t 检验,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 2检验。2 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 1)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2.2 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略)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P 0.01; 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 TCD 结果见表 3、表 4。采用德国Nicolet 电子公司 EME 经颅多普勒仪,检测患者的三只主干: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前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有着良好的可比性。每个病人均测三根血管,治疗后有显著

6、差异(P0.05) 。表 3 两组病人4治疗前后 TCD 测定结果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m(cms-1)值比较(略)3 讨论VBI 系一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点:血管因素:包括颅内基底动脉病变及颅外椎动脉病变引起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栓塞、先天性血管畸形、颅外段椎动脉受到骨刺等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等外压迫、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液动力学改变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液因素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糖尿病、贫血;其他因素有肥胖、吸烟等。SPECT 证实有的病人缓解期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即存在脑血流量减低区,说明在无症状时大脑即有潜在缺血区,当这种潜在缺血区因血流动

7、力学改变等作用,使脑血流量减少至功能阈值以下引起发作,正常人脑血流量主要通过血管自主调节,当平均动脉压在60120 mmHg 时,脑血流量保持不变,而对于老年病人,特别是高血压病人,大多存在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其自主调节的平均动脉压下限、上限上调,可达 120160 mmHg,即老年人可耐受较高的血压,而不能耐受平时正常低界的血压,故一旦平均动脉压偏低,可导致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引起 VBI3。TCD 通过测定血液平均峰流速(Vm)脉动指数,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反映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可清晰、直观判断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提供较5准确的客观依据4。VBI 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葛根素

8、系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化学名称为:8-D-葡萄吡喃糖-4,7 二羟基异黄酮,为血管扩张药,有扩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加快血流速度、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改善脑组织缺氧、恢复脑细胞功能5。本文通过与维脑路通比较,发现其对病人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TCD 等改善均有良好疗效,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参 考 文 献1 周双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09 例分析J.第四军医学报,2005,26 ( 15):1 397.2 潘剑罡.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25(7 ):753-754.3 王丽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相关因素:1200 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5,9 (10):69-71.4 陈接强 ,胡 梅,黄 乔,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临床研究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1):622-23.5 马丽娜. 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5):637-6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