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707612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探考情 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外交(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建设(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2019北京文综,18,4分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史解释2018北京文综,19,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北京文综,18,4分以歌谣形式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1)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2)人民

2、教育的奠基分析解读本单元在高考中地位比较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活动、“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等均是高考重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考题呈现方式多样,难度适中。在今后的备考中,要注意从制度自信的角度去理解我国的民主制度,“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也不容忽视,也可以联系当今的教育改革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真题探秘】【考点集训】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外交1.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

3、法,授予年满18周岁以上公民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含有四章106条的新宪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制度() 确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A.B.C.D.答案 A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签订的一份外交文件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盟国之进攻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该文件() A.体现了“一边倒”方针 B.倡导了“求同存异”方针C.遵

4、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体现了“不结盟”原则答案 A3.加拿大学者认为:“他(周恩来)常常与欧洲各国外交所维持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发生冲突,而当后者要加固这种不平等的模式并增强亚洲及非洲国家对殖民主义的依赖时,这种冲突则显得尤为激烈。”下列史实中可印证这一观点的是()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尼克松访华A.B.C.D.答案 A4.有学者认为:“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其中“大胆创新”应包括()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基本建立A.B.C.D.答案 A5

5、.(节选)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源远流长。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1)依据材料指出,为了实现“共同愿望”,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谈谈你对这一方针的认识。(8分)答案 (1)方针:“求同存异”。(2分)认识:“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应用,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

6、分)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 A2.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该文章() A.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B.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C.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D.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答案 A3.19

7、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B4.“一五”计划编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14.7%和4.3%,而实际工农业年均增长分别为18%和4.5%。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A.谨慎并留有余地B.背离当时的国情C.忽视了农业建设D.深受苏联的影响答案 A5.(节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体现了中国人民积极自信、锐意进

8、取的精神以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力量。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1956年6月毛泽东题写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1962年4月大桥图案入选第三套人民币。(1)分析武汉长江大桥图案入选第三套人民币的原因。(6分)答案 (1)原因: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促进了武汉地区经济的发展;沟通南北,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6分)考点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

9、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C.揭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答案 A2.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答案 C3.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 393种。同时,曾经学自

10、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答案 B4.到1952年底,我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 D5.(节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

11、论成果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理论化。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结合所学,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16分)答案 (3)评分标准:分值要求1116结合史实阐述观点,史料史实充分,史料与论述内在联系紧密。内涵丰富,论述合理,分析深入,结构完整,逻辑

12、严密810史料史实较充分,论述较合理,分析较深入,结构完整,逻辑清楚47史料运用不充分,或有史实错误,或与论述联系不严谨,论述欠合理,或无分析,结构不完整,或逻辑不太清晰03没有运用史料,或史料存在明显错误;论述结构很不完整,逻辑混乱【示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依靠工农群众,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逐步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积极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建立起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完成三大改造,推进工

13、业化建设,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华文化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奋的精神,用改革创新的视野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剖析,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探史料 提能力探究一从屈辱到独立自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初期的外交史料呈现史料1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1949年11月8日)史料2新中国确立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外交目标,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入到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去。为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划清界限,新中国政府决定“另起炉灶”,采取“谈判建交”政策而对于西方在中国的种种特权,新中国则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按国籍、行业逐步彻底清除西方列强在中国所攫取和拥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特权,以实现彻底的独立,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新篇章。张胜军比较视角下的新中国外交:独立、平等和责任史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 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