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07344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思想:文艺复兴使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3主张(1)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5意义(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

2、、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2著作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3主张(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2)核心是先定论。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由上帝先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影响: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4意义(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1宗教改革的原因(1)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腾飞,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

3、矛盾。(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2宗教改革的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和土地,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与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改革还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与方向。文化上,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各国开始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

4、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体上,为欧洲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迈进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2)消极影响: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要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一种新的权威代替教皇的权威。主题一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史料探究材料一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财方面,德国故有“教皇的奶牛”之称。随着德国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各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利奥十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

5、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路德选集(1)依据材料一,探究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兴起的原因。(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张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相比,有何本质相同点?提示:(1)德国分裂;受罗马教廷剥削最重;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意识的增强。(2)体现:宗教改革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相同点:都体现了人文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归纳总结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1)“因信得救”否

6、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对点训练1马丁路德曾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一观点()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B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 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解析:选A材料内容说明

7、马丁路德主张将宗教节日与宗教仪式简约化,以便节省时间与金钱发展工商业,故A项正确。主题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史料探究材料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陈衡哲西洋史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

8、错的”的依据。(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提示:(1)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因此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2)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则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归纳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1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性

9、质: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形式: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王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2不同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的问题上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以神为中心信仰上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范围上局限于少数的知识分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核心内容上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

10、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形式上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实质和影响上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对点训练2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

11、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解析:选C材料认为宗教改革相比文艺复兴更能推动文化现代化,联系史实可知文艺复兴主要是在上层知识分子中进行,影响范围有限,而宗教改革则波及广大信徒,更能推动民众的思想解放,从而推动文化现代化,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但不反对信仰上帝,因而没有摧毁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考点一对宗教改革的认识命题角度:1.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2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典题例析例1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12、D整体世界的形成解题思路答案B题组冲关1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15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王权与天主教会在经济上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于14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王权的政治革命,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C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

13、现信仰问题,故D项错误。2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 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否定教会的权威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C材料的主要意图为否定教会的权威,与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应该是将神权世俗化,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进行上述活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否定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这样做在客观上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其实质目的,故D项错误。考点二人文主义宗教观命题角度: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典题例析例21517年,传

14、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解题思路答案D题组冲关3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体现在()高扬人性对抗神性反对迷信和宗教狭隘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A BC D解析:选D高扬人性对抗神性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错误;宗教改革没有反对宗教狭隘,故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都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故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都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体现人文精神,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马丁路德说:“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材料表明他()A宣扬了上帝的万能B肯定了世俗的王权C打破了宗教的束缚D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解析:选DA项表述错误;宗教改革反封建,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只是反教皇,不反宗教,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与上帝直接沟通,不需要教皇,故D项正确。课堂小结建通史1516世纪之关键词宗教改革呼唤思想解放,“人”和“社会”双重觉醒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