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07295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A. 倾销鸦片 B. 传播宗教 C. 输出资本 D. 打开市场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 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 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

2、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4、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5、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

3、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6、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7、 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国库。据此分析它对商业的态度是A重农抑商B取消商品贸易C杜绝私人经商D反对投机倒把8、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

4、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9、 某历史档案记载:“根据地的法令以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抗日救亡运动的渐趋兴起B.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C.各民主党派一致团结抗战 D.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10、 “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召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中共代表林伯渠的这段话可以用来研

5、究A中共“一大” B国民大革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成立11、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12、下图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进行舆论斗争13、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

6、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14、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15、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

7、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约法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A效法美国 B效法法国 C维护总统的权力 D约束总统的权力17、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A民族独立和富强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扶清灭洋 D建立民主政治18、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

8、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19、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族独立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20、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

9、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21、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22、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

10、,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3、“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24、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A. 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B对农民痛苦的深

11、切同情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D决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5、“径启者:兹附上广东银行大洋三百元支票一张,希如照收,即转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同志。此致中央执行委员会汪精卫”。与这一文件相符合的史实是 A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国民政府已经完成统一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D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2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7、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

12、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A“人民主权”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C 社会主义思想D 三民主义2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29、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作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13、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30、“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31、右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 B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2、下列表述符合遵义会议史实的有哪些事实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八一宣言,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A.B. C. D.33、2013年是广西、宁夏自治区域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