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07193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 (共42张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 指什么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 后来随着氢弹 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 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两弹 原指原子弹 导弹后指核弹 导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华第一星 东方红 1 号卫星 1970年4月发射成功 材料1 1984年和1985年初 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 一批解密文件表明 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 1954年 美 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新中

2、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中国 中国面临西方国家核武器的威胁 两弹一星 战略的背景 原因 材料2 1958年夏天起 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冲突 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 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 但中国认为 实际上侵犯中国的主权 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 中苏关系恶化 两弹一星 战略的背景 原因 1 两弹一星 战略的背景 原因 美苏两极对峙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中国 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一 从 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 1 两弹一星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一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第一

3、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号 发射成功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 发展历程 六七十年代 讨论 我们都知道原子弹 导弹都是非常可怕的杀人武器 中国研制这些核武器难道不是和我们中国人热爱和平的初衷相违背吗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 新华社播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明确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 是为了防御 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2 目的 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巩固国防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一 从 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 钱学森 中国骄傲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美国海军次

4、长金布尔曾声称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 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同志自1958年4月起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为中国火箭 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被评为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09年逝世 享年98岁 他是谁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 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 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被誉为 两弹元勋 猜一猜 中国骄傲 4 两弹一星 的重大意义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5、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促进了其他领域 如航天技术 的发展 即使和平利用核能 核电站建设也有危险 如何看待核电站建设 核电站建设属于核能的和平利用 中国非常重视核电站建设 先后建立了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利用核能发电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 但是在建设好核电站的同时 一定要防止核泄漏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位于深圳东部 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 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 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 秦山核电站位于中国浙江省海盐县 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 该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己研究 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 1984年破土动工 1991

6、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 原子弹 导弹 大亚湾 核弹 导弹 人造卫星 对峙 敌视 恶化 钱学森 邓稼先 美苏 国防 安定 航天 一 两弹一星 两弹 二 载人航天 1 1992年 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 1999年 神舟号飞船进行4次无人飞行试验 3 2003年 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意义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 2008年 神舟7号飞船发射成功 翟志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 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经过21小时的飞行 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

7、12日 神舟 六号飞船把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 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翟志刚 中国 太空行走 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 神舟 七号飞船把三名宇航员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送入太空 9月27日16点30分 景海鹏留守返回舱 翟志刚出舱作业 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 返回式 神舟五号 航天技术 二 航天 一星与载人飞船 电子计算机 2010年11月15日 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世界超级计算机速度排名 中国计算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并在前三位中占据两席 雄踞第一的是中国首台千万亿次

8、超级计算机系统 天河一号 其实测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 三 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 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银河 I 它的诞生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1983年 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银河 型机诞生 1992年 银河 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0亿次 1997年 每秒运算130亿次的 银河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0年 中国研制出曙光3000超级并行计算机系统 速度是每秒4032亿次

9、2010年 天河一号 超级计算机 运算速度全球第一 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 核心高技术 电子管 集成电路 银河 型 三 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 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 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时 却仍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 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 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杂交水稻专家 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 两平 为什么这样说 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 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 1 研制背景 1 中国是人口大国 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 1964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

10、2 主要成果1973年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杂交水稻 南优2号 杂交稻 思考 杂交水稻的影响材料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 预计到2010年底全世界遭受饥饿的人口为9 25亿人 全世界每 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营养不良 材料二 直至目前 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斤左右 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 已经将超级杂交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 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亿斤 约合5亿吨 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食 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 材料三 袁 隆平 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 经济学家唐 帕尔伯格 归纳 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的

11、饥饿问题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 琼斯 袁隆平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1年 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袁隆平 国家最高科技奖 四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水稻 吃饭 世界的饥饿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二 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2号 培育成功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 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神州 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将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送入太空 神舟 七号发射成功 将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送入太空 新中国科技成就 二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2、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前提 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保障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5 改革开放 经济实力增强 经济基础 知识拓展 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作用及启发 作用 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高了国际地位 增强了综合国力 振奋了民族精神 启示 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新中国科技成就 取得成就的原因 课堂练习 1 2001年第一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的获得者是 袁隆平 邓稼先 杨利伟 钱学森 2 两弹一星 是指 A 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 原子弹 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 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 核弹 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A A 3 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 打破美国 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B 实施 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秦山核电站建立 C 4 新中国建立以来 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 A 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D 原子弹爆炸成功 5 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 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 南优2号 B 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D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B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