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04094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课件:第九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理解必备知识 掌握关键能力 理解思想 攻克题型 第九章 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内涵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的阅读要求和答题要点 内容索引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内涵 理解必备知识 一 论语 十大思想内涵 一 为政以德在治国方略上 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也叫 德治 或 礼治 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 重教化 轻刑罚 反对过度榨取 主张 使民也义 为政需正己 举贤才 应特别注意孔子的 均无贫 思想 孔子所谓的 均无贫 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 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 不同于 平均主义 答案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节 答出其

2、中任意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 论语 中的文字 完成 1 2 题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12 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曰 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12 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12 11 1 同是 问政 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 教材助解1 答案因为 问政 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 尚未入仕参政 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 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 且有 暴政 倾向 因而孔子希望他能 为政以德 齐景公是一国之君 故孔子提醒他要

3、讲究礼节秩序 2 面对同样的问题 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子贡问什么是为政之道 孔子说 让粮食充足 军备充足 百姓信任 季康子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 说 如果杀掉不守道义的人 来亲近道德高尚的人 怎么样 孔子答道 您治理国政 哪里用得着杀人呢 您向往善道 百姓也就会从善了 君子的道德好比风 小人的道德好比草 草受风吹拂 一定顺风倒伏 齐景公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 孔子答道 君要像个君 臣要像个臣 父亲要像个父亲 儿子要像个儿子 二 克己复礼孔子 克己复礼 的思想包括三项内容 1 克己复礼 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 此处的 礼 指的是周礼 克己复礼 是孔子

4、在 礼乐崩坏 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2 礼与仁的关系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 不仅讲制度 讲规范 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 是以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 不是无差别的兼爱 博爱 3 孝与仁的关系 在 仁 的诸多道德要求中 孝 与 悌 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 也是一个人 修身养性 追求 仁 实践 仁 的根本 孝 即孝敬父母 悌 即尊敬兄长 孝悌 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 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 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1 2 题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

5、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论语 学而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论语 里仁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 中庸 教材助解2 参考译文 答案仁维护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保持社会的安定 1 儒家所谓的 礼 是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的 礼的作用是 2 根据以上文段 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答案 教材助解2 答案 以中道行事 不走极端 孔子主张中立不倚 行仁义之道 不能 知和而和 即节制适度 执两用中 实行稳健主张 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就是全面考察 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

6、行 宽容包容 以 和 为美 和而不同 既要互爱互信 互尊互谅 又要坚持原则 不能 同而不和 参考译文有子说 礼的运用 以和谐为贵 先代圣王的治道 这是最为美善的地方 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 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 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 不以礼仪加以节制 那也就行不通了 孔子说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 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 孔子说 君子和谐而不同一 小人同一而不和谐 舜喜欢向别人请教 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 隐藏人家的坏处 宣扬人家的好处 审查并掌握事物的两个极端 采用适中的方法去引导百姓 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三 知其不可而为之1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对孔

7、子的概括 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 坚持原则 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 这种精神 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今天 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2 儒道之辩 入世与出世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 与道家的主张不同 孔子 怃然 怅惘失意的样子 一方面为众生滔滔 知音难觅而怅惘 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认为天下无道 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 匡扶正义 应该说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做人的大道理 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1 2 题 材料一 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 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 请讨之 公曰 告夫三子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君曰

8、 告夫三子 者 之三子告 不可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论语 宪问 教材助解3 材料二 子张问曰 崔子 弑齐君 陈文子 有马十乘 弃而违 之 至于他邦 则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 则又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 子曰 清矣 曰 仁矣乎 曰 未知 焉得仁 论语 公冶长 注 崔子 齐君的臣子崔杼 陈文子 与崔杼同朝为官 两者地位相当 乘 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叫一乘 陈文子有马十乘 在当时应算极其富有 违 避开 离开 1 材料一体现的是儒家的 精神 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 或 恪守周礼 或 维护周礼 答案 答案孔子 积极参与 尽到自己的责任 陈文子 洁身自好 远离污浊之地 评析 示

9、例一 赞同孔子的做法 世道混乱 如果人人都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 那世间事务谁来承担 社会进步谁来推动 孔子的做法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他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值得肯定 陈文子的做法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 示例二 赞同陈文子的做法 面对这样混乱的社会 仅凭个人能力无法改变 从材料一中也可看到 孔子的做法并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与其徒劳无功 不如远离不守礼道之人 保持自己清高的品质 2 面对弑君事件 孔子与陈文子的做法有何不同 你更赞成哪种做法 为什么 答案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材料一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 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 报告鲁哀公说 陈恒杀了他的君主 请出兵讨伐他 哀公说 报告给那三位

10、大臣 孔子退下后说 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列 所以不敢不报告 君主却说 报告给那三位大臣 孔子到三位大臣那里报告 三个人不同意出兵 孔子说 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后 所以不敢不报告 材料二 子张问 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 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 都舍弃不要了 离开了齐国 到了另一个国家 他说 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 就离开了 到了另一个国家 又说 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 又离开了 这个人你看怎么样 孔子说 可算得上清高了 子张说 可说是仁了吗 孔子说 不知道 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四 仁者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仁者爱人 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是 仁

11、的根本 对人尽心竭力 待人宽厚仁慈 是 仁 的具体准则 使老人安逸 让朋友信任 使年轻人得到关爱 是施行 仁 而达到的理想效果 能施恩于百姓 周济大众 是 仁 的最高境界 要做到 仁 其途径和方法就是 能近取譬 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仁 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深奥理论 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 同情有丧事的人 善待自然 这些都是 仁 的具体表现 看一个人是不是 仁者 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 要看他是否对社会 对百姓做出了贡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1 2 题 材料一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 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民到于

12、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宪问 材料二 子曰 可与共学 未可与适道 可与适道 未可与立 可与立 未可与权 论语 子罕 教材助解4 材料三 伯夷 圣之清者也 伊尹 圣之任者也 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 孔子 圣之时者也 孟子 注 适 往 适道 志于道 追求道 未可与适道 即未可与之适道 立 坚持道而不变 权 秤锤 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通权达变 答案能从大的方面稳定国家 安定百姓 造富民众 而不是拘于为君主而死的小诚小信的仁爱观 1 材料一中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体现了怎样的仁爱观 答案 参考译文 答案 圣之时者也 孟子认为孔子能够顺应时势的发展

13、审时度势 材料一中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遵循了舍小节取大义的原则 表现了孔子的通权达变 材料二中 学 道 立 权四个境界中 其中以推行大道而能通权达变为最高层次与境界 2 材料三中 孟子评价孔子为 圣之时者也 请结合材料一 二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译文材料一 子贡说 管仲不是有仁德的人吧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 管仲不但不能殉难 而且又去辅佐齐桓公 孔子说 管仲辅佐桓公 使他称霸诸侯 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 人民直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恩惠 如果没有管仲 我们大概已披散着头发 衣襟向左开了 怎么能像普通男女那样拘于小信 自己吊死在沟渎里而谁也不知道呢 材料二 孔子说 可以一起学习的人 未必可以一起学到道 可以一起

14、学到道的人 未必可以一起坚守道 可以一起坚守道的人 未必可以一起通权达变 材料三 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 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任的 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随和的 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识时务的 五 君子之风 君子 一词在 论语 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 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 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 纵观 君子之风 一章 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即 文 和 质 兼美 所谓 文 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 所谓 质 就是内在的修养 先说 质 其具体要求 一要坚守道义 讲求诚信 即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甚至 杀身以成仁 二要见利思义 安贫乐道 视不义而得的富贵如浮云 不耻恶衣恶食 不患得患失 三要乐以忘忧 做到不

15、忧 不惑 不惧 四要动静适宜 心胸广大 意志坚毅 再说 文 要行为有礼 态度谦逊 孔子自己就身体力行 他 温而厉 威而不猛 恭而安 是 文 的杰出代表 与 君子 相对的便是 小人 小人见利忘义 贪生怕死 贪图享受 又患得患失 孔子将这种人斥为 鄙夫 庸俗浅薄的人 认为这种人为了个人利益 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不可与其共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1 2 题 材料一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曰 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 颜渊 教材助解5 材料三 子曰 君子有三畏 畏

16、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论语 季氏 材料四 子曰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论语 里仁 材料五 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 说之不以道 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 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 说也 及其使人也 求备焉 论语 子路 答案材料一中 君子 小人是就外在身份而言 君子是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者 小人是指统治下的老百姓 材料二中 君子与小人是从德行修养来区分的 君子是有道德的人 小人是德性败坏的人 1 论语 中 君子 常常与 小人 对比 请分别说出材料一 二中君子与小人的含义 答案 答案 君子与小人的志向不同 君子的志向是修持德行操守 小人追求更多的产业及个人私利 行事原则不同 君子不易讨好 但办事秉公而行 衡量人的才能加以任用 小人喜欢阿谀奉承 但用人时会求全责备 苛刻挑剔 心态不同 君子敬畏天命 敬畏身居高位的人 敬畏圣人的言论 小人不懂得天命 因而也不懂得敬畏 不尊重在上位的人 蔑视圣人之言 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2 结合材料 从不同角度简析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答案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材料一 孔子说 君子团结而不勾结 小人勾结而不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