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04005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 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 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 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C. 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 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2. 下列有关乙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酸的通性 B. 不能在空气中燃烧C. 能够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D. 能够和NaOH溶液反应3. 下列物质既能与Na、NaOH、Na2CO3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的是()A. 酒精 B. 醋酸 C. 甲

2、烷 D. 苯4. 有下列有机物: CH2=CHCH2OH; CH3CH2COOH; CH2=CHCOOH; 葡萄糖。其中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B. C. D. 5. 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 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C. 都能和CaCO3反应 D. 都不能发生酯化反应6.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3、A. B. C. D.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2CH3CH2OHO22CH3CHO2H2OB. 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制硝基苯C. 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D.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8. 在探究乙醇的有关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结论A在酒精试样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搅拌,试管底部有蓝色晶体酒精试样中一定含有水B在乙醇燃烧火焰的上方罩一冷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另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

4、现白色沉淀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在0.01 mol金属钠中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 mL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与氧原子相连,其余与碳原子相连D将灼热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 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9.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B.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C.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D. 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

5、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10. 某有机物的化学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B. 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 在铜催化作用下能被氧化成羧酸类物质 D. 在浓硫酸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11. 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甲装置:在乙醇与乙酸的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生石灰,可蒸馏出乙醇B. 乙装置: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并把溴的CCl4溶液从下口放出C. 丙装置:广口瓶中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CH4中的少量SO2D. 丁装置:A中为乙醇、醋酸,B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制取乙酸乙酯12. 等物质的量的

6、下列醇与足量钠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最大的是()A. CH3OH B. CH3CH2OH 二、 填空题13. 有机物常用作汽水、糖果的添加剂。(1) 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2) 写出其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 写出其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 写出其与乙醇完全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 请选择适当试剂,检验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并写出实验方法和现象:_。14. 已知下列数据: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乙醇14478.00.789乙酸16.61181.05乙酸乙酯83.677.50.900浓硫酸(98%)3381.84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乙

7、酸乙酯的装置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当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收集到较多液体时,停止加热,取下小试管B,充分振荡,静置。振荡后的实验现象是_(填字母)。A. 上层液体变薄 B. 下层液体红色变浅或变为无色C. 有气体产生 D. 有果香味(2) 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离: 试剂1最好选用_。 操作1是_,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 试剂2最好选用_。 操作2是_。 操作3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右图中_(填“a”“b”“c”或“d”)处,在该操作中,除蒸馏烧瓶、温度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收集乙酸的适宜温度是_。1. A解析: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A错误

8、,C正确;乙醇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萃取出来,B正确;乙醇具有挥发性,D正确。2. C解析: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是中性溶液,A、D错误;乙醇具有还原性,可在氧气中燃烧或催化氧化,B错误,C正确。3. B解析:能与活泼金属、碱及盐反应体现了该物质的酸性,又能与乙醇发生反应,只有醋酸符合题意,B正确。4. C解析:OH、COOH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C和CHO都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5. A解析: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调味品的主要成分,酒精调制的酒可以饮用,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A正确;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溶液显红色,乙醇为非电解质,无离子存在,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B错误;

9、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含有的醇羟基与碳酸钙不反应,C错误;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D错误。6. B解析:不仅又混进Cl2,而且乙烷也可能与Cl2反应;CO2也可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故选B。7. B解析:B项,生成的硝基苯应为。8. D解析:水能使CuSO4变蓝色,应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而不是用CuSO45H2O检验水,A错误;乙醇燃烧中有氧气参加,不能证明乙醇中含有O元素,应该采用质量守恒判断是否含有O元素,B错误

10、;乙醇和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乙醇易挥发,导致收集的气体中含有乙醇,所以不能确定乙醇分子结构,C错误;反应引发后,不需加热即可进行,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将灼热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 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说明放出的热量使铜丝保持红热,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9. A解析:A项,浓硫酸和其他液体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密度比它小的溶液中,故应先向a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错误;B项,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乙醇蒸气和乙酸蒸气会溶于溶液中,若温度变化,会发生倒吸现象,正确;C项,因常温下酯化反应速率较慢,故采取加热的方法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反

11、应体系,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正确;D项,乙酸和乙醇能溶于Na2CO3溶液中,正确。10. C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A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该有机物在铜催化作用下能被氧化成醛类物质,C错误; 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在浓硫酸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D正确。11. D解析:乙醇和生石灰不反应,乙酸和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然后采用蒸馏的方法得到乙醇,A正确;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选取标准,且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所以四氯化碳和溴水混合时位于下层,且把溴的CCl4溶液从下口放出,水从上口倒出,B正确;

12、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硫酸,甲烷和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二氧化硫杂质,C正确;乙酸乙酯的制取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实验中没有催化剂,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D错误。12. D解析:依据2OHH2,所以四种醇反应得到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123,故选D。13. (1) 羧基、碳碳双键、羟基(2) 2HOOCCH(OH)CH=CHCOOH6Na3H22NaOOCCH(ONa)CH=CHCOONa(3) HOOCCH(OH) CH=CH COOH2NaHCO3NaOOCCH(OH) CH=CH COONa2CO22H2O (4) HOOCCH(OH)CH=C

13、HCOOH2CH3CH2OHCH3CH2OOCCH(OH)CH=CHCOOCH2CH32H2O(5) 取少量该有机物加入适当溴水,使碳碳双键完全反应,再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则说明含有醇羟基14. (1) ABCD(2) 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分液漏斗稀硫酸蒸馏b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略高于118 解析:(1) 试管中收集到的有机物包括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充分振荡时,乙醇溶解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使溶液的碱性降低,液体的红色变浅或变为无色,而有机层的总量减少,厚度变薄。(2) 将混合物用饱和Na2CO3溶液分液后可把混合物分成两部分,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B)。蒸馏B可得到乙醇(E),留下的残液为乙酸钠溶液(C)。再在C中加稀硫酸得乙酸溶液(D),经蒸馏可得乙酸。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即图中b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