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03710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精品导学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七律长征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2.自由地朗读诗歌两遍。3.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七律诗中间四句是对仗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板书课题 七

2、律长征5.齐读诗题。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自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交流讨论,自主学习,运用联想思维,理解诗句的含义;搜集信息,结合诗歌时代背景加深理解诗人

3、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3.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三、字词运用(一)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出来)远征难(nn ln) 五岭(ln lng) 腾细浪(tn tng)乌蒙(mn mng) 水拍(pi p) 桥横(hng hn)云崖暖(lun nun) 尽开颜(jn jng) 岷山(min mn)(二)我能填诗句。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选

4、择正确的解释。尽:完毕 全部用出 都,全(1)尽开颜() (2)用尽力气() (3)尽力()开:打开 打通,开辟 举行 展开,分离(1)尽开颜() (2)开运动会()(3)开锁() (4)开路()等:平常 级位,程度的分别 待,候(1)等车() (2)只等闲() (3)一等奖()(四)历史资料。1.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

5、,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2.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6、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

7、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3.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7时强渡开始,快接近对岸时,杨得志命令再

8、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控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25日晨,红一

9、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分成两批,熊尚林带领第一批8人先渡河,孙继先带领第二批8人再渡河。十八名勇士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八名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智能双全的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在

10、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一)正确朗读,读出诗歌节奏1.问题引领:(1)朗读诗句,读正确,读出停顿。(2)初步读出情感。2.学习提示:(

11、1)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2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3)点名读诗。(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4)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PPT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梳理小结: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我们还要根据诗句意思,读

12、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二)自主探究,了解诗歌大意1.问题引领:(1)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想一想,这首诗大概是什么意思?(2)你读懂了哪句诗?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2.学习提示:(1)默读,静思大意。(2)再次默读长征,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3)交流讨论。预设: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3.梳理小结:(初步说说诗歌大义)(PPT出示)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

13、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战士们个个笑逐颜开。4.反复朗读,加深理解。(1)自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的节奏。(2)同桌练习一人一句地读,注意读出韵味。(3)全班齐读,读出气势。六、精读领悟(一)再读诗歌,细细品味词句1.问题引领:(1)再读诗歌,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2)你读出了诗句中怎样的情感?2.学习提示:(1)读诗歌,按照下面

14、的格式说一说:当我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 (2)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3)学习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 B远征难(板书:万水 千山)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板书:红军不怕 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4)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 ”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 ”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5)学生自由读、体会。(6)全班交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乌蒙磅

15、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书:五岭 乌蒙)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的感觉吗?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板书:腾细浪 走泥丸)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PPT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只要看一眼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