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03704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5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教材】(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导学案(21-23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21文言文二则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出示插图,板书课题文言文二则2.什么是“文言文”?3.PPT出示:“文言文”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会写“哉、巍”等7个字。2.参考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5.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学会句读,感受

2、文言文的特点;小组交流,学会通过词句理解意思,学会查阅资料,完善理解句意和文义;熟读成诵,初步感受文言文表达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习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三、字词运用(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A)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B)3.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D)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C)(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

3、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不是,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2.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他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了。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伯牙绝弦(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问题引领:(1)读诗句,这些诗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2)你从伯牙鼓琴第一句话里感受到了什么?2.学习提示:(供教师参考)(1)PPT出示表达友情的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

4、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2)学生诵读,交流谈体会。(感受到诗人间的友情深厚)(3)PPT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4)同学们试读,小组交流说说句子大意。(5)同学们从一个人“鼓”,一人“听”,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这俩人的关系吗?(知音)3.梳理小结:古时,文人间表达友谊或情感,有的用凝练的诗句方式,也有的用文句叙事的方式。无论哪种表达方式,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伯牙鼓琴,读准字音。哉、巍、弦。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教师指导读出节奏。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

5、停顿。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6.点名读,齐读。7.说说读后的感受。(三)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问题引领:(1)伯牙鼓琴这则文言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你从这则文言文里还读懂了什么?2.学习提示:(供教师参考)(1)读课文,小组交流,说说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文中写了哪两个人物?(伯牙和锺子期)这两个人的特长是什么?(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故事结尾出现了什么状况?(一个死了,一个不弹琴了)(2)说说“绝弦”的意思。(再也不弹琴了)(3)课

6、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为什么?(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4)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说说“鼓”是什么意思?可以和现在的哪个词比较接近?(弹奏)课文说伯牙都弹了什么样的音乐?(高山、流水)看出了什么?(弹技高超)锺子期又是怎样听的呢?(听懂,志同道合,知音)(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伯牙和锺子期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善弹,志在高山流水;一个善听,志趣相投)(6)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7)预设交流:我读懂了“伯

7、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8)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3.梳理小结:课文大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

8、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这篇课文讲了伯牙会弹琴,锺子期善于听琴,他们是一对知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在没有听懂他弹琴的知音了,于是摔断了琴,从此不再弹琴。(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问题引领:(1)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2)伯牙为什么会把锺子期当作是惟一的知音?2.学习提示:(1)提问:伯牙是音乐家,它的琴声里还有那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A鸟语花香;B春天百花盛开;C冬天白雪皑皑)(2)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

9、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我们会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3)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4)凡伯牙能弹,锺子期皆能听!(真乃知音)(5)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你能想象别人会是怎样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汤汤乎若流水。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

10、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感情朗诵读文)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6)冯梦龙警世通言写到:子期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写了一首短歌。写下了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

11、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7)朗读诗句。3.梳理小结:知音是相互的理解,是心灵的相通,是事业的支持,是荣辱与共。真是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五)积累背诵,拓展延伸1.读了这个短小的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2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3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六、精读领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

12、一段佳话。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 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3.了解戴嵩。(PPT出示资料)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4.课题质疑。(1)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

13、这幅画吗?(2)这幅画上是什么?(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朗读书戴嵩画牛3遍以上。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问题引领:(1)这则文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认为文中的牧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学习提示:(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模仿。(2)自由诵读课文,读出停顿,读通读顺。(3)小组分人诵读,相互评价。 (4)点生朗读,共同评价。(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5)对照课文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6)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

14、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7)PPT出示课文大意: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二)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1.问题引领:(1)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2)怎么理解:“古语有

15、云:跟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2.学习提示:一边读文一边思考:(1)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2)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3)这幅画上是什么?(此画斗牛也)(4)戴嵩的画错在哪儿?“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4)文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