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98466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1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A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B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 D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2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动摇了农本观念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3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

2、策。宋代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C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制约 D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下移 4汉初,因“除钱律,民得铸钱”致使民间私铸钱币一度得到发展,部分郡国“即山铸钱,富埒天子”。汉武帝时期下令全面禁止民间铸币,“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出西汉时期( )A律法松弛导致金融混乱 B经济特权助长王国势力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 5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田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加

3、快土地兼并B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C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D强豪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6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7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 ,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推动租佃关系曰益规范 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 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8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

4、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 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9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主要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10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

5、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11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BCD12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

6、,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3“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14“中世纪的西欧人认为,这些由习惯限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农奴占有土地的权利,都具有法律效力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在许多情况下,在佃户的集体压力下,地租不仅难以浮动,还出现一再下降的趋势。”这反映

7、了西欧( )A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 B价格革命对农民有利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封建制度已完全解体15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了“海上马车夫”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16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 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被禁止 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 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8、,当时荷兰 ( )A为了获取商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 B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C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 D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17 “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18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颁布航海条例B发动鸦片战争C取

9、消机器出口禁令D建立福利国家19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20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C英国政府的

10、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21下表为1800年1850年年北直隶宁津县乡镇的零售物价和银钱比价指数图,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不合理的是( )A该地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基本维持稳定B该地人民的实际赋税负担愈来愈沉重C鸦片走私猖獗导致银钱比价剧烈波动D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西方的侵略22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231890年美国国会

11、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24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 B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C与洋商交迎运输争利 D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251896年,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直怀自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直至清

12、朝灭亡,一直拥有发行钞票的特权,并代替传统钱庄,提供了国内工商业经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贷款,这表明(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B中国近代金融体系已经确立C外国资本输入份额减少D金融变革利于民族工业发展26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消除封建制度残余B北洋政府采取保护民族企业政策C北洋政府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D北洋政府为了增加税收而放宽了限制27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13、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28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 0611 3765495 462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30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落实八大二次会议的具体措施B总结“一五”计划建设经验的成果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