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6658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七、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由的定义和性质易得且,即平行且相等记为,反过来当时,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判定定理4(写出课题).【讲解新课】(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结合图1,把,求证具体化.分析:因为,所以只须证出,为此只需连对角线,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实现.证明:(由学生口述)师:我们已经全面的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几个方法?哪几个?由学生归纳后用投影仪打出.(2)平行四边形判定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师指出: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同学们都已掌握,但如何灵活、综合、有效地用来解决有关问题是非

2、常重要的.因此,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论证、方法技巧的探讨运用都必须引起重视.例2 : , 分别是 、 的中点,结合图1,求证: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从它们在图形中的位置看,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证明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显然后者较前者简单)证明:(略).此例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证题思路是: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基础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题思路.例3 画 ,使 ,(按课本讲)【总结、扩展】1.小结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

3、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长度,证明角相等或互补,证明线段相等或倍分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2.思考题:如图1,在 中, , .求证:八、布置作业教材P143中11、12,P144中13、14九、板书设计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美妙的莫雷定理:如图1, 和 , 和 , 和 分别为 的 、 、 的三等分线.求证: 是正三角形.这是英国数学家富兰克莫雷在1899年提出的,不管从条件和结论看,都十分对称美妙,数学家柯克特称它是初等几何最惊人的定理之一.十【一】随堂练习教材P140中1、2补充:判

4、断(1)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角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

5、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

6、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