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2354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对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1、课例问题从哪里来?1从教学设计中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教师常常会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其中也许有自己对教学效果拿不准的地方,这也正是课例问题产生之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教师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的编排、设计有不认同的时候特别是课改后出现了很多教材,不完善的地方肯定存在,可能创造性的自编例题,这种新教材所含的思想与课本教材的对比,其实会成为案例问题。2从教师的上课感受中来。一节课上完后,大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课是有感觉的,如果把这种感觉诉诸文字,便是教师自我的教育叙事,在这样的叙事中,很容易理清教学问题,从中挑选出

2、有价值的问题,即共性的,能链接新课程理念或其它教育理念的问题就是课例问题。3从听课老师的诊断中来。除了学生,听课老师是一节课最忠实的听众。由于听课教师自身的专业性质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课堂会有自己的理解。当这些理解碰撞在一起,即教研活动中的评课课例问题就由此产生了。4从学生的参与情况中来。教师的设计中不可能设计好学生的表现,学生在课堂的反应是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什么时候学生面露疑惑,或是过分喧闹,或是出现了教学设计中没有料想到的情景,即生成和预设发生冲突都是发现课例问题的时机。2、写完课例后怎么办?在上次的认识中,我曾提到在课例中发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案例要去解决的问题。现在想来,这只是课例写出

3、来后的一种做法,即将课例中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案例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来组织案例教学,开展案例研究。此外,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将课例提出的问题研讨以后,将研讨所得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例描述内容相同上进行针对性的试验,这样再次进行诊断观察、同伴互助以期对该课的教学有所帮助,真正上好这节课。3、组织课例教学有哪些形式?1多人同课。2同课多轮。3同课异构。以上三种叶老师校本研修讲座: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中已经做了很详尽的讲述。此外还有一种对比教学研究方法。还没想好与前三种对应的名称来,暂时称之为对比教学吧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

4、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4)对比教学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

5、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这种方法,应该比较适合对前文课例问题从哪里来?1 的后一种情况下产生的课例问题进行研究。我有一个同事,现在任教五年级双班数学,由于是课改初始年级,已经用了五年的新教材常常对新教材产生质疑之处,上学期教学解方程内容时,她特意找到了一本老教材,之后在一班使用实课改教材上课,另一班使用老教材上课,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对比。她的这种方式,也为我们研究课例提供了一个借鉴。在我看来,这种对比教学中的异构要比同课异构中的异构更为大胆,对比更加突出,相应的课例问题也就越显性。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