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92158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火耕),刀:石刀、石斧。(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3)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特点: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原因:生产力低下2、商周时期:井田制1)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特点:公田:奴隶免费耕种,收获全部缴给领主;私田:奴隶份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3)崩溃的原因4)崩溃的过程:税制改革、

2、商鞅变法3、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1)地主土地所有制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主导)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具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与特征:(1)丝织:明清时苏州、杭州和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结构复杂的花楼机,中央或地方政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2)冶金:冶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为代表。东汉杜诗发明

3、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3)制瓷: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明清时期:青花瓷(明宣德年间的是珍品)、彩瓷、珐琅彩(清朝)争奇斗艳。江西的景德镇是瓷都。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特征: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艰难;享誉世界。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1)先秦时期兴起 商人的来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

4、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秦汉到隋唐发展 秦汉以来商业的艰难发展: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商业的发展:A、邸店在各大商业都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B、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C、出现柜坊(最早的银行雏形)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3)宋元繁盛 两宋: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4)明清进一步发展,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对商人征收重税,采取种种压制政策;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A、棉

5、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货币作用越来越大;D、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 (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6、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不断发展,发展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7、“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首倡“重农抑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

6、需要。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沿袭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评价:合理性:在农业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是必要的,它在稳定小农经济、推动农业发展、确保国家赋役摊派、安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弊端: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2)、海禁: 含义:明清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7、明初“海禁”是防倭寇之患,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政府严厉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3)、“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原因:1、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需要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影响: 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