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90421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导学提纲设计人:张璐 审核人:高二政治备课组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_【学习目标】导1、 识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重难点】重难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一、基础梳理思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什么?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几个?4、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 合作探究议、展、评1、下列谚语主要体现的哲理归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2、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2)吃一堑,长一智(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5)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6)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7)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8)学以致用(9)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20世纪20年代,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抗生素问世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得到了救治,抗生素成为应用最广的治疗药品。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使人们发现,抗生素具有导致血液疾病和产生耐药性等弊端。现在,医学界也不再 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

3、用抗生素。 以上材料是怎么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3、 自我检测检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5、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日日清】清1、课后完成“分层训练”意识的作用。2、下节课堂上完成“状元之路新课标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作业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