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9007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分析反动视角看移动互联网.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度分析:反动视角来看移动互联网游戏除外,真正赚钱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貌似还是没能出现,无论是微信或微博。先看看用户都在用什么业务吧?1.使用排名靠前的都是通信或资讯类业务,而且几乎都是免费的在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中,使用率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即时聊天、网页浏览、微博、社交网络、游戏、地图和导航等应用。 图1 智能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率(%)与此同时,除了一些游戏业务之外,这些拥有众多消费群的业务几乎都是“免费的午餐”。此外,免费类业务在各大APP STORE里也是大行其道,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广大的用户还不愿为前向的信息应用产品付出真金白银,大家总是热衷于寻找免费的业务,而那些免

2、费的版本也总是能被用户找到。2.用户使用行为依然表现为极度的“离散化”从当年的移动增值业务,到后来的SP业务,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这些基于移动便携终端的数据型业务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在用户使用行为上的宿命,即:用户使用行为离散化。也就是说,在用户使用行为方面其时间段和空间段都是不连续的,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这一点从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场景分析结果中便能很容易的得到印证。(图2)图2 移动互联网用户业务使用场景排序(使用率:%)观点一:是PC互联网的补充。从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特点来看,都是在不具备PC互联网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从使用的业务特点来看,用户用的业务又还都是P

3、C互联网上的业务。即:当前用户仅仅是在想用互联网业务而又不方便或不能使用PC的时候,选择了移动互联网。试想一下:在我们手头有电脑有宽带的情况下(如: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在家里上网的时候),还会用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吗?回答是显然的:当然不会!所以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必须满足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没有PC互联网时(或PC互联网使用起来不方便或主观不想用PC互联网时,另如:电脑开机很慢等)!有PC互联网时一般大家是不太会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因此,我们得出了第一个观点: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的补充。按上文图2所示,所有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都是建立在“没有PC、不方便用PC和懒得打开PC”的

4、前提下而选择的。另外,其实从网络终端设备的属性上来看,功能再强大的便携式终端(如:智能手机)也比不上PC所能带给用户的使用感知,从键盘的输入方便度、屏幕的尺寸大小、电池的续航能力等就足以说明一切。这也是为什么当下智能手机终端的屏幕越做越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能提升用户的使用感知,而屏幕越大越和终端的移动性、便携性相矛盾,这也是智能终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既然是PC互联网的补充,那是在什么方面的补充呢?我们认为,是对用户在消费时间段上的补充、消费空间段上的补充、消费内容格式上的补充以及消费体验行为上的补充。观点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行为特征为:闲、急、缺!从大量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使用行

5、为数据分析来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行为特征是什么呢?也就是说用户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更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呢?总结下来有三点:1. 闲得无聊的时候用一用2. 没有PC或懒得用PC的时候用一用3. 着急要查一个东西的时候用一用由此,我们得出了第二个观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行为特征为:闲、急、缺!即:无聊的时候用一用,有着急事情的时候用一用,缺PC的时候用一用。这三个使用行为特征是真实的、有效的,可以创造出真实有效的用户使用场景。观点三:移动互联网是没事儿找事儿,是无聊经济!在“图2 移动互联网用户业务使用场景排序”中,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都聚集在“交通工具上、等待时、睡觉前”,达到了总体样本量90%或

6、以上的水平。都基本是在“闲”的时候在使用,这个结果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很显然,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是没事儿干、是为了打发无聊才用的。于是这又得出第三个观点:移动互联网是没事儿找事儿,是“无聊经济”!可以回顾一下身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我们自己,我们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当时是个什么样的场景,无论是上网看新闻、发微博、找人聊天、还是玩游戏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当时我们都是颇显无聊的,又不愿意让自己的眼球和大脑停顿,于是开始没事儿找事儿,拿出手机,上网开始捣腾。但是“无聊经济”有一个最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可有可无”!“可有可无”这四个字会让任何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公司都觉得悲催,没有人愿

7、意自己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有可无”。可有可无就意味着你的商务模式可能会有问题,可有可无就意味着你可能收不来钱,或者说你一旦收钱,用户就不用了,因为可有可无嘛。它好比是餐前的小食,饭后的水果,不能收费,即使没有提供用户也觉得无所谓。以前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的时候,很多人坐地铁,要不拿张报纸、抑或打个盹儿、再差也不过是傻站着,同样也能够安全到家,并没有任何损失。而这种“无聊经济”的使用场景特点又导出了第四个观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行为是离散化的。观点四: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行为是离散化的!“行为离散化”就意味着业务不可能在整段大段的时间段和空间段上使用,而是在零碎的时间段和空间段上使用。因为大多数人无

8、聊的时候是相对零散的,无聊且身边还没有PC的机会就更少了。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一天有多少时间是无聊的?等车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排队的时候、等电梯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每次时间不长,一天有那么几次分布在不同的时候,所以这也叫用户使用行为的离散化分布。前文一直在谈行为、行为、行为。下面再来看看需求,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需求。我们可以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需求简单地分为两类,这也是第五个观点: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需求可以分为两类:“被动性无聊需求”和“主动性实用需求”。观点五: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需求可以分为:“被动性无聊需求”和“主动性实用需求”。什么是“被动性无聊需求”?被动性无聊需求是指:我为了打发那些无聊的

9、时间,不让自己的眼球和大脑停滞而使用移动互联网;如:坐地铁时浏览浏览新闻,等电梯时看看小潘的微博,坐在马桶上和朋友聊几句QQ等等完全是被动的使用需求,完全是无聊场景下造就了这种使用需求,而并没有一个很明确、很强烈、很理性的使用目标。而“主动性实用需求”则不同,“主动性实用需求”是指:我要达到一个既有的、明确的、理性的目标而去使用移动互联网;如:我要搜索一个明确的主题内容、我要查询一条路线、我要搞清楚一个不懂的问题、我要分享一个视频到SNS上、我要发送一封邮件等等前文的调研结果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被动性无聊需求”的应用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的绝大部分份额(无聊经济造成),目前大家大多是在无聊的

10、时候使用移动互联网。而“主动性实用需求”在当前并没有被充分的去研究和挖掘并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和业务,“主动性实用需求”的市场还没有全面启动。那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移动互联网的“主动性的实用需求”既不被服务商关注又不被用户关注呢?为什么来自“主动性实用需求”的业务使用会那么少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大家的“主动性实用需求”在PC互联网上都基本上已经全部被满足了,只有在没有PC互联网时,大家才选择用移动互联网满足。譬如:你想下班后请朋友吃饭,你需要查询并预订一家饭店。那你正常的行为应该是在下班前就在公司的电脑网络上把饭店找好订好,而不是下班后出了公司门,再拿着手机去找饭店(上班太忙没空干私事儿另当别

11、论)。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上满足“主动性实用需求”的机会就比较少。观点一就已经明确,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的补充,实际是一个对PC互联网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谈到这里,有人一定会问:移动互联网既然是PC互联网退而求其次的补充;又大都是无聊经济,有没有也无所谓;而且使用行为还都是离散化的,使用次数也不多,每次使用时间也不长;同时绝大多数时候是在满足用户的不太愿意付钱的“被动性无聊需求”,这样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也没多大发展前景了?!这样的质疑非常有道理,的确,当下移动互联网被热炒的太厉害了,无论是投资行业、互联网行业、通信行业、传统行业都认为这是一座巨大的金矿。殊不知移动互联网行业下一步正确的商业模式应

12、该朝着满足用户的“主动性实用需求”方向去发展,而想通过满足“被动性无聊需求”来赚钱,几乎门都没有!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免费的满足“被动性无聊需求”的业务来汇聚流量,从而通过广告赚钱,成功的几率也很低。所以未来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找到移动互联网能真正差异化满足用户的“主动性实用需求”究竟在哪里?究竟有多大?换句话说,就是移动互联网所独有的、甚至PC互联网也不具备的差异化特点和优势在哪里?也就是说,解决用户的这个需求,必须要移动互联网,不用移动互联网就不行!那移动互联网的差异化特征与优势是什么呢?由此得出第六个观点:移动互联网差异化的特点与优势是移动性、人际关系性和位置性。观点六:移动互联

13、网差异化的特点与优势是移动性、人际关系性和位置性。这个观点其实早就有人总结过,即:SoMoLo。Social、Location、mobile。Mobile:移动性不必多说,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移动性,可以带着到处跑的,PC不能很方便地带着到处跑的。Social:人际关系性,这是和手机的特点紧密相连的,移动互联网是基于手机的、基于人际关系通信的,有很强的个人属性、人际关系属性;PC背后的是IP地址,而手机背后是一个人的电话号码,每一手机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人际关系网。Location:位置性,正是基于移动性和LBS服务,移动互联网的位置特征是其又一差异化的特点。所以,在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时候,除了关注PC互联网延伸出来的那些满足用户“被动性无聊需求”的业务之外,在满足“主动性实用需求”的业务选择时,要聚焦SoLoMo。也就是要回答,用户除了避免无聊使用移动互联网,还有哪些时候是用户必须要使用移动互联网来满足需求的?不用移动互联网来解决就不行的?这个问题是核心,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使得开发出来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有其独有的商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