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90027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百合的春天实习计划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调查与设计实习方案 对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社会力量专业评估(第五小组)【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社会工作08班】指导老师: 李 全 彩 小组成员: 柳静虹、肖逢、范贤昱、李明尧、仝其猛、钱晨沛野百合也有春天社会工作关注边缘儿童“野百合也有春天”是罗大佑的一首代表成名作。在此作为我们团对的实习项目名,是因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与希望,但是在我们的孩子中有一群这样的儿童不曾被关注或是处于在边缘的外延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同等的爱与关怀,他们就是边缘儿童。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与希望,而他们更像是绽放在山野的野百合,在绽放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希望有我们的关注,有一份满满的爱来浇灌。童年的不完整与家庭的照顾疏

2、忽,在未来将会导致社会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边缘儿童,他们或是随父母打工来到城市,成为这样的一群流动儿童;他们或是学校里的“小霸王”,成为老师眼中的“大问题”;他们或是行为偏差所导致在同学中的“怪孩子”,成为不被群体所接纳的儿童。他们长期的缺乏家长关心,或许引发他们在心理上的逐渐封闭;他们好奇而又害怕外面的世界,希望和同伴交流,但是总是以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同伴的关注;在学校里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希望可以得到鼓励,但是他们总是不听话,不知道如何改善自己的行为。边缘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同样应得到我们的社会关注。可能我们会使出加倍的努力,双倍的关心,但是好比野百合一样,一切等待与努力都是值得的。待我

3、们精心的浇灌与培育后,他们将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那漫山遍野的独特而珍贵的风景。那么,边缘儿童是谁呢?目前我国对于边缘儿童的界定不一,有特定指明是处于正常学前教育机构的行为偏差儿童,有特定指明是处于家庭情感缺失的儿童,有界定为父母为农民工的处于照顾确实的儿童尽管定义说法纷纭,但是通过对各种界定的整理和分析,大致总结出边缘儿童的如下特点:(1)同辈群体中的地位边缘:这种边缘地位体现为部分儿童在同辈群体中的被忽视与排除,因为他们行为的偏差使部分儿童不被群体所认可。例如:逃课、斗殴、个性内向寡言者。(2)家庭中的情感边缘:主要是指离异家庭中的个别儿童,因为得不到家庭的关怀和完整的爱,所导致的在家庭

4、结构中的边缘地位,体现为家庭照顾的疏忽;还有一种情况是指农民工子女,那些由于父母亲都是农民工而得不到童年应有的关怀的孩子。随着城市农民工的逐年增加,这些离开土地,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他们的流动性和所从事废物、旧物回收等劳动,成为处于城市边缘地区的边缘群体。由于边缘身份,他们的在生活和劳动环境上一直得不到社会的关心,特别是处在边缘地区的“边缘儿童”生存环境更加恶劣。(3)学校教育中的关注边缘:这部分边缘儿童主要是在学校教育中不遵守学校制度与班级规则的小学生,因为个体行为偏差,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所导致的被学校教育所忽视与排除。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逃学、不做作业、上课打闹等濒临退学边缘的

5、儿童。根据以上的总结的特点,我们初步将要调查研究的“边缘儿童”界定为:因其主观因素的行为偏差所导致的外延地位,或是因客观家庭原因所引发的照顾疏忽,一系列的身心与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处于家庭、同辈或学校教育机构中边缘地位的儿童。目 录一、 实习团队管理细则4二、团队实习计划4(一)实习时间4(二)实习团队5(三)实习性质5(四)活动实施地描述5(五)实习目标5(六)实习策略7(七)实习预算8(八)效果与评估8(九)人员分配表10(十)团队实习日记“晴雨表”11三、“野百合也有春天”团体工作策划12(一)计划简介12(二)服务对象12(三)目标达成12(四)策略及过程12四、团队构成15(一)团队的成

6、员15(二)团队特色15(三)团队构成优势15一、 实习团队管理细则(一)管理宗旨:以人为本,以德服人(二)团队精神:务实进取,助人自助(三)团队文化:精诚合作、创新求实、社工一家人(四)团队建设内容1、组织开展团队合作建设,在实践中培养每个成员的责任感和自信心;2、发挥督导老师的作用,加强每个成员的思想理论深度并给予充分指导;3、建立团队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保持团队的活力;4、建立相互监督、组长负责的监控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性;5、建立团队组织结构,老师督导,组长负责,成员互助监督的机制。(五)团队相关制度1、会议期间的主持人必须主持好会议秩序,开会采取会议登记制度

7、,对于迟到早退的成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2、工作的分配采取个人承包制度,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3、注重沟通,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并定期了解成员的心理动态,扫清沟通的障碍;4、在经费花销方面,对于正常的开销予以报销,同时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二、团队实习计划(一)实习时间2011年5月21日2011年6月(二)实习团队督导老师:李全彩老师组长:柳 静 虹副组长:钱 晨 沛组员:肖逢、李明尧、范贤昱、仝其猛(三)实习概述此次团队实习隶属于项目“关于边缘儿童的项目经调查与设计”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我们第五实习小组主要负责项目中的边缘儿童的相关实习与社会工作探索。我们实习小组借助徐州

8、市矿大附中的小学生为团体常模,开展有针对性的边缘儿童团体工作,在社会工作团体工作以及资料档案的收集中进行关于边缘儿童的调查,完成此次项目调查与设计的实习目标。(四)活动实施地描述1、实施地点 徐州市矿大附小2、实施地描述中国矿业大学附小矿大附小坐落在环境幽雅、人文氛围浓厚的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校园占地面积 802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3848平方米。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较为齐全,拥有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且可以共享大学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学生们热爱矿大附小,称之为“学习的乐园”。在这里,为了孩子们今天和明天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教师群体使学生们如沐浴春风

9、:浓浓的师生情让他们享受着温暖,丰富的学识令他们由衷的敬佩;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不懂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可以自由、平等地和老师讨论交流;在这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给每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大家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随着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的更加愉快,生活的更加舒适。(五)实习目标针对此次的边缘儿童相关实习,我们特此设定了专业实习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其中,具体目标包括了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以及我们按照对象又划分为小组目标与专业目标。1、总目标“务实进取,助人自助”。我们的团体总目标是寄希望于此次实习,在文献收集和团体工作的实践开展中对边缘儿童进

10、行认知;并且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进行介入与干预,以改善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挖掘边缘儿童的自身潜力,使之能更为顺利的融入校园与家庭,矫正行为的偏离,维系着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角色。2、过程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示下,我们小组的过程是确保每个实习阶段的工作都能顺利开展,以达到计划的要求。其过程目标主要为:(1)建立良好的专业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前与老师等进行交流,首先了解学生情况。(2)和边缘儿童建立信任关系:在团体工作前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热身小游戏,以及我们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良好的专业态度,做到尊重、真诚、热情、共情与积极关注。(3)边缘儿童资料收集和评估

11、:对边缘儿童进行观察、访谈,全方位的掌握他们的资料(包括家庭情况、学生心态、在校表现以及在家中的生活情况等);(4)团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边缘儿童开展个案、团体、社区工作,充分的挖掘他们的自我资源以及社会资源。通过开展团辅活动(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活动、增强边缘儿童自信心、边缘儿童人际关系的活动)、个案访谈以及家访,与他们的父母做一个建设性的沟通与交流;(5)实习日记及反思的全程记录:对于工作计划的开展要建立一个周全的工作实时记录,记录边缘儿童的发展变化以及每次实习的主要活动;3、结果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团辅活动以及访谈,加深了工作人员与边缘儿童的交流以及信任感,为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2)

12、带有“治愈性”活动的开展:亲子关系活动、家访、人际关系的活动等较为全面的促进了边缘儿童的社会化、去边缘化;(3)周全的工作实时记录让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开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全局掌控,把握住工作的整体发展方向;(4)提高边缘儿童的自我能力,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同辈群体友爱互助,形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自爱。4、小组目标(1)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撰写分配好的各项任务,准备多套风险预备方案;(2)按照实习要求,把握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做好每次的实习记录;(3)由个人到小组,由小组到个人,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的交互纵横,形成思维的贯穿、开展头脑风暴,丰富小组实习内容;(4)每个阶段的结束要召开小组会议,总结经验,

13、制定下次的实习计划;(5)在实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团结一致,在高度凝聚力之下开展工作,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都以为服务小组工作总目标为主;5、专业目标(1)利用专业知识,把实习与专业结合起来,深层次的思考相关的社会问题,提高专业水平;(2)结合班级的整体实习情况,整理实习内容,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理论;(3)借助此次实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专业理论的发展;(4)利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帮助边缘儿童社会功能的修复,达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六)实习策略1、项目准备阶段(1)文献收集“理论学习、联系资源”。首先我们要学习好团体工作的理论知识,其次要联系妇联组织,得到其支持,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以

14、及通过妇联使学校老师对我们信任,可以协助我们进行团体工作,最后,初期阶段我们要认知进行边缘儿童相关工作的学校,以便以后的活动开展。 (2)机构联系联系矿大附中作为此次实习地,针对校园中的小学生开展寻找“边缘儿童”和邀请参与成长团队,开展社会工作团体工作,在实践中进行观察。(3)招募阶段各种方式招募边缘儿童。我们要通过海报、宣传单等方式进行民主招募,希望一些孩子主动接受服务,当然这是需要考虑的方法,主要的方法还是能由学校老师提供边缘儿童,我们组成小组然后进行评估活动。2、项目实施阶段(1)团体工作实施在为期两周的实习期间,我们第六小组在学校寻找到边缘儿童,和学校老师一起为这些儿童进行服务。我们运

15、用团体工作的科学方法,增强儿童的个体的社会能力,协助他们失范行为进行矫正,进行一些社会任务的达成,以期实现社会环境的改善。我们主要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实现助人自助,对这些边缘儿童进行评估,通过一些团体活动来形成准确的认知,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这些儿童的矫正方案,并付诸实施,并在实施后再次评估成效,最后期望找到能很好为他们服务的方案。(2)个案工作相结合在我们实施团体工作的同时,必要时结合个案工作来进行对边缘儿童的典型案例了解,以方便我们更好的为社会工作介入边缘儿童奠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结合我们自身专业知识,进行反思。(3)实施评估项目实施最后,通过从三个方面进行我们此次小组实习的评估。一个是参与我们团体工作的边缘儿童的自身评估,通过访谈与问卷形式来完成;另一个是通过对老师的评价作参考;在一个是我们小组自身的评估。3、成果巩固阶段成果物化:通过最后活动的开展所完成的个人与小组的实习总结,来完成对于边缘儿童相关内容的书籍编写。(七)效果与评估我们此次团体实习的评估工作可以分为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两种。成效评估著重研究有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