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89933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乐施工图设计说明.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拟建的古田县极乐至龟山景观道路(一期)工程起点位于省道202线极乐村,终点与古田县翠屏湖高头岭区域亲水步游道(金堤)工程步游道相接,路线总长1168.994米,道路规划红线宽24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本次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设计:1、道路工程:主要是线形、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通工程等设计。2、桥涵工程:主要是涵洞工程设计。3、给排水工程:主要是雨、污水平、纵断面设计标高、管基、给水管道等设计。4、电气工程:主要是电力工程、电信工程和道路照明工程等设计。二、设计依据1、本工程建设专业设计合同;2、古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2、) 3、古田翠屏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3-2030) 4、古田高头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4.11)5、沿线1:500矢量化电子地形图;6、本工程地质详勘报告(福建省闽武长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7、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8、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往来相关函件。9、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法规等。三、设计中采用的的技术规范及规定本工程的设计,综合采用国家建设部和交通部颁布的城市道路、公路的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

3、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7、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1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4、CJJ1-2008);四、设计技术指标与设计技术要点(一)设计技术指标路线采用技术指标 序号项目单位采用数值备注1线路总长km1.1689942道路级别城市次干路3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结构4设计车速km/h305行车道路面宽度m15.0m6车道数条/双向4车道7人行道宽度m4.5m单侧8路基宽度m24m全宽9最大纵坡%3.510道路横坡%1.5%(车行道)1.0%(人行道)11凹曲线最小半径m650012竖曲线最小长度m113.7513桥涵设计荷载城-B级14地震烈度6度(二)平面设计本工程平面设计主要根据古田高头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并在遵循规划道路布设的基础上,

5、经现场调查后对平面线位进行布设,做到平面线形直捷,连续均衡。本工程起点位省道202线极乐村,终点与古田县翠屏湖高头岭区域亲水步游道(金堤)工程步游道相接,路线总长1168.994米,道路规划红线宽24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全线设置3处平曲线,最小半径250米按第1类加宽值0.4米。本工程沿线共有交叉口3处,分别为K0+000交叉口、K0+220交叉口及K0+620交叉口,均为T型交叉加铺转角平面交叉形式。本路线项目平面及高程控制点采用80西安坐标系和85国家高程。(三)纵断面设计本次道路纵向设计主要依据道路竖向规划结合与之相交的已建成和已设计的道路标高,及有利路

6、面排水的原则设计。道路最小纵坡1.19%,最大纵坡3.5%,各项设计指标均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沿线主要标高控制点如下:沿线主要标高控制点路名位置桩号标高控制因素极乐至龟山道路起点K0+000398.385与S202相接标高终点K1+168.994378.126与步游道相接标高(四)横断面设计本工程标准宽度24米:3.0米(人行道)+2X1.5米(绿化带)+23.75米(机非混行道)+23.75米(机动行道)+3.0米(人行道)=24米;如图:五、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路基设计遵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有关规定执行。2

7、、 路面横坡车行道(正常路段)双向1.5%,人行道横坡1.0%,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线标高。3、路基填料本工程路基填方要求填料应均匀、密实,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等不得作为填料。当选用细粒土作填料时,其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堤填料最小强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方路基00.360.30.840.81.531.5以下3零填及挖方路基00.360.30.844、路基压实度路基填土必须分层碾压,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工作要点: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压实路线先两侧后中间,要经常注意土的含水量

8、,并视情况采取措施,确保路基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控制(见下表)土质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型深度范围(cm)压 实 度 (%)次干路填方0-8094801509215091挖方0-3094注:1、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2、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5、边坡设计为了加强路基的稳定性及防止雨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需要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边坡防护以边坡设计坡率为依据,本着稳定、方便施工、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在满足路基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路基防护应充分考虑环保和景观的要求,以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进行设计

9、。 (1)路基填方路段边坡坡率1)部分零填矮低路堤,边坡采用1:1.5。2)填土路基边坡采用台阶式,每8米一阶,边坡从上至下第一台阶1:1.5、第二台阶及以下1:1.751:2.0。每层之间设置2.0米宽的护坡道,护坡道向外4.0%倾斜。(2)路基挖方路段边坡坡率挖方边坡坡率应根据边坡高度、地面横坡、岩土性质、地下水发育程度等综合考虑确定。1)路堑坡面石方地段以8米高度一阶作为坡率变化,坡率采用1:0.331:0.75,并设置2米宽的平台(必要时可适当加宽),平台向外倾斜4坡度,同时加设25cm25cm平台边沟,路堑坡脚设置1米宽的碎落台。2)路堑坡面为土方或破碎石方地段,h8米边坡采用1:0

10、.751:1.25,并以8米高度一阶作为坡率变化,同时设置2米宽的平台(必要时可适当加宽),平台向内倾斜4坡度,设25cm25cm平台边沟, h8米边坡采用1:0.751:1.25,并以8米高度一阶作为坡率变化,同时设置2米宽的平台(必要时可适当加宽),平台向内倾斜4坡度,设25cm25cm平台边沟, h8米边坡采用0.751:1。考虑到道路两侧用地随时会开发,为避免浪费,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按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m,由业主另行组织专家评审。6、路基边沟排水根据道路两侧用地的规划,路基排水为临时排水设施。在挖方坡底设置M7.5浆砌片石矩形盖板边沟50X50

11、cm,通过填方坡底M7.5浆砌片石6096cm倒梯形排水沟及排水涵洞排至翠屏湖外湖。7、填湖段设计本工程K0+160K0+200、K0+460K0+500、K0+700K0+780填方地段为填湖路段,采用抛、填石至洪水位以上50cm,以上部位为路基填土,路基填土坡面采用采用三维网植草边坡防护。六、路面工程(一)设计标准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为单轴双轮组轴载100KN,沥青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15年。(二)路面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1、路面结构组成及厚度1)车行道采用: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乳化粘层沥青下面层: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5kg/m2PC-2乳

12、化沥青下封层上基层:15cm 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底基层:15cm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垫 层:15cm 级配碎石垫层路面结构回弹模量及弯沉值材料名称配合比或型式20抗压回弹模量(MPa)15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MPa)容许拉应力(MPa)弯沉值(0.01m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140020001.40.8735.7中粒式沥青砼AC-20C120018001.00.6240.7水泥稳定碎石5%100012000.80.5549.3水泥稳定碎石3%15000.60.55102.6级配碎石13000.6/297.4土 基30/310.52)人行道采用:6cm厚透

13、水砖+ 3cm厚干硬性水泥砂浆+10cmC15透水混凝土基层+15cm厚级配碎石。2、路面材料技术要求(1)路面面层的要求本路段路面面层采用上面层4cm厚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6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集料级配组成应符合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要求。1)面层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的破碎集料,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表面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 标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T 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T 0317视密度不小于-2.6T 0304吸水率不大于%2T 0304坚固性不大于%12T 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T 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T 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