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89935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木雕的少年 说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一、说教材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下第7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其中选木雕和放弃买木雕为课文的3-9自然段;送木雕为课文的10-1

2、5自然段。14自然段的“我们是朋友”为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为了突现印度少年的美好心灵,作者主要刻画了人物的言行外加外貌描写。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考虑,站在“每堂课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角度,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2)正确、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过程与方法:抓住“少年”和“我”的对话言行通过讨论交流、反复品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重点、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三是积累四字词语。二、说教学法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我打算从读入手,以求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像的能力;并结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拉近学生跟文本的心灵距离

4、。2、形象感受法:语文是感性的语言。图画再现构思新颖的坐凳,分角色诵读还原买木雕和送木雕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质疑探究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遗憾”和“朋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读、思、议、划、找”,培养他们自主探究,乐于参与的能力。三、说教程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将本文的教学分为以下四大板块:1、谈话导课 激发兴趣课前导入世界七大洲的知识,直接进入非洲,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非洲的资料,是学生初步获得跟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

5、学生拉近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检查字词 整体感知这个环节,先复习了词语,我将重心放在了文中的四字成语,如“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因为这是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孩子讲清楚讲完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给学生一定的朗读实践,使他们充分地钻研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并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的认读本课的生字。3、合作探究 品读“遗憾”抓“遗憾”组织教学是我教学的中心环节。出示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请学生认真的读这一自然段,读着读着,同学们,你的脑海里出

6、现了哪些疑问呢?学贵有疑,学生们肯定会提出:少年为什么遗憾呢?“我”为什么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呢?所有的答案都在书中,我们再好好来读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找答案吧!边读边找答案,在自己的答案边写上自己的批注,以此培养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相信可爱的孩子们肯定会找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文字毕竟是平面的,如何在学生的脑海里树立起立体的形象呢?而且三年级的孩子虽然已开始从形象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可直观形象的物体还是会牢牢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适时出示事先收集的坐凳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即刻被这些构思新奇的坐凳给吸引住了。是呀

7、,坐凳如此构思新奇,怪不得“我”会“爱不释手”。理解词语,并学会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学生再次读课文,同桌互相分角色读课文的5-8自然段对话,理解人物,不仅仅借助言行,更要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难道少年会遗憾地看着 “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鼓励孩子们轻声读1015段,看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对话更深刻地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为什么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远隔千里会是“朋友”呢?在一次一次的解疑中感受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于是中心句顺势展示课文的第14自然段:“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4、回归全文,感知形象5、拓展延伸 写话练习课文只是学习的例子。通

8、过写信的方式更深刻地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的友谊。本课的板书也很简单: 卖木雕的少年 遗憾 感动 我们是朋友故事因“遗憾”而精彩,人物因“遗憾”而动人。一切的“遗憾”皆因“朋友”,因“朋友”不再“遗憾”卖木雕的少年课后反思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通过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一风景区买卖木雕的故事来体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非洲少年的善良淳朴。课文大概内容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小象墩的事。由于参赛时间的限制,要使这节课突出

9、重点、突破难点就显得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字词的学习主要在课前十分钟完成,由于孩子初次接触课文,篇幅较长,一时间要熟读较有困难,所以我主要从本课重点字词入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重点字词对文章形成整体认知和感受,另一方面对本课“学习并理解字词”这一重点知识环节也做好了铺垫。二、抓住课文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遗憾”一

10、词展开,先引导学生明白“我”的遗憾:木雕精美,我却因为路途遥远、行李太重不能带回国。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少年的遗憾:一开始是由于我没买他的木雕,后来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带回喜欢的木雕而遗憾。到这里,学生肯定会有疑问:这个旅游胜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数不胜数,为什么少年偏偏对我是不是中国人这么感兴趣呢?此时通过课件讲述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中国人民提供给非洲人民的多方面帮助,孩子们通过强烈对比会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并理解文中“沉甸甸”含义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三、通过指导朗读把握文章基调,理解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非洲少年的纯朴善良。本课的朗读分两部分展开。一部分是介绍瀑布和木雕的段落

11、,要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气势磅礴和木雕的精美多样。另一部分是人物对话和神态。本课对话较多,语言中透露着非洲少年美好的品质,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人物心理,切身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总体来说,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文章要在读中悟情,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力度还欠缺,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情感,却未能读出相应感情,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正所谓“情到深处自然浓”,只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二、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动笔和思考的时间有限,对课文的学习和掌握还不够深入,这说明我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还需斟酌和提高。三、自身素养需不断提高和加强。日后需不断加强训练,提高课堂随机应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