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90008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结经验 鼓舞士气 再创云南财政评审工作新业绩- 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卫昆在2010年全省财政评审培训暨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一、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客观认识我省财政评审工作的现状 云南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起步于2000年,在十年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经过10年发展,全省财政投资评审队伍在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和财政管理改革方面,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力量,财政评审工作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环节,正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认真回顾和总结十年来的经验,既能够促使我们冷静客观地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也将为下一步评审事业的发展打牢基础。(一)全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开展的情况。云南

2、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于2000年9月组建成立,10年来,我省财政投资评审坚持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突出评审工作重点,创新评审工作思路,不断提高评审效率,积极开展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评审、财政专项资金核查、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试点探索等工作,实事求是审减了大量不合理资金,有效堵塞了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跑冒滴漏”,评审成果逐步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逐步显现。目前,除省评审中心外,全省已有16个州市、41个县级财政部门成立了评审中心或评审科。十年来,我省的财政评审工作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稳步开展:1保持财政投资基建项目决算评审力度,增强

3、财政部门对基建项目财政支出资金的监管力度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评审,是评审中心成立以来最为基础性的工作,特别是在评审业务开展之初,通过竣工决算评审收回财政资金后,评审工作的效果得到彰显。此后,在基本建设领域,评审工作不仅有力遏制了财政投资项目建设中高估冒算、挪用资金和超概算等损害国家利益的问题,并且强化了财政部门专业监管职能。10年来,全省各级评审机构先后对中央和地方2488个财政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进行了评审,涉及资金达432.75亿元,审减不合理资金31.14亿元,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实施预算评审,加强财政部门对项目支出的有效监管 项目支出预算评审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

4、是针对部门预算编制较粗的情况,特别是有关部门先定预算、后找项目的惯性做法,评审中心积极参与项目支出预算的评审工作,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资金下达前,开展对项目支出预算的评审,通过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的有效监管,形成了信息对称并且具有专业技术性质的财政管理新模式,在小型病险水库改造的预算评审中,还组织进行了定额标准的制定工作,增强了财政部门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发言权。二是积极推动部门预算事前评审工作的开展,针对各部门预算编制不细、不实、不准的情况,经过周密的准备和细致的研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评审工作制度文件和办法,通过对

5、项目的入库评审和细化评审,打牢了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首先,根据项目审核中存在大量技术性审核的客观实际,从科学性、合理性、可执行性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项目分类资料清单和审核指标体系,从项目立项申报的环节开始,引导各预算单位按照细化的要求编制预算,通过入库评审找出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其次,实施项目预算细化评审,在满足项目支出预算科学性的前提下,对追加预算和年初预算中的重点项目,通过技术性手段审核,真正挤出了水份,并确保项目实施需要,有力地推动了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十年来,全省财政评审部门共评审预算项目6385个,评审金额达971.53亿元。3大力推进专

6、项核查工作,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财政评审围绕财政资金支出情况,积极开展专项核查工作。先后对省级基本支出基础数据、省级管理的中专学校生均经费和地矿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等进行专项核查,核查出多报、重报人员和车辆的“吃空额”现象,为部门预算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同时,评审中心根据财政部的委托和我省财政资金管理的需要,分别组织进行了科技三项费用、农村电网改造、污水设施处理项目、通县油路建设、农村卫生院建设、病险水库改造、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土地治理等项目的专项核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不仅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一些建设性意见还得到了财

7、政部有关司局的好评。十年来,全省财政评审机构开展了61个专项资金核查项目,累计参加人次达2031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332条。4积极开展试点研究,努力探索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新路子 评审中心对水利、公路、教育和监狱等六类18个基本建设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试点。通过基建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探索总结了财政支出基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应把握的工作重点,并组织完成了云南省财政支出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指南的编撰出版工作,受到全国财政同行的好评,该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06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实现绩效评价软件化操作,又开展了“多目标树图”课题研究

8、,随后编撰出版的云南省财政支出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多目标树图研究与应用一书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我省财政评审工作的主要特点。 云南财政评审工作的推进,不仅通过大量具体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工作指导方法和理论探索的沉淀,也在不断发展的理念逐步积累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特点。我省的财政评审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坚持工作方法和理论探索,是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评审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从零起步、逐步完善的过程,如何能够规范、有效开展工作,规避可能出现的财政评审风险,并且推动评审工作不断发展、前行,就必须依靠点滴积累,总结工作方法、形成规章制度,打牢评审工作发展的基础。十年来,我省财政投资评审工

9、作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一是规范评审流程,创建了评审十步法,从项目筛选、拟定项目评审计划、向项目建设单位发出评审通知、组织评审、交换意见、出具正式报告、资料归档、督促落实等十个环节入手,全面规范评审工作流程。二是完善评审方法,通过认真梳理工程、政策、财务三者在财政评审工作中的关系,从财政投资项目竣工决算评审工作开始,将工程造价评审、财务评审作为评审工作的两大支撑点,并通过横向的政策性综合评审作为连接两项内容的桥梁,以此为基础的H评审法,目前已经在包括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在内的多项财政评审业务中得到运用。三是切实规避评审风险,财政投资评审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性分析依靠的是对现行

10、法律和政策的掌控,其定量分析主要依靠专业技术手段支撑。因此,在各项评审工作中,将法津风险作为财政评审不可触碰的红灯,政策风险作为财政评审可掌控的黄灯,专业技术风险作为财政评审可快速通过的绿灯。通过牢牢掌控专业技术风险,努力驾驭政策风险,极力规避法津风险,形成了对评审风险合理规避的机制。四是及时推进制度建设工作。从最初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评审、中期的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目前深入推进的部门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工作,我省的评审工作都以制度建设作为最为重要的基础保障,相应出台各类制度、办法,为指导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2坚持树立“六项发展理念”,是确保工作重心不偏移的必要手段一是坚持“以有为求

11、有位”的理念。通过积极做好厅党组布置的各项工作,将工作成效作为确定和拓宽中心工作职能的重要前提,以最初的基本建设竣工决算为例,在2003年通过评审工作,成功收回近8000万元的项目结余资金,并以此为契机确定了省投资评审中心作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行政监管职能,随后开展的专项资金核查、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预算评审,也都通过具体工作成效,奠定了评审工作在服务财政中心工作中的地位。二是坚持团结干事的理念。在中心成立的十年时间里,中心始终将团结作为做好工作的基础,在厅党组和财政部的正确领导下,上下齐心,形成了风清气正、凝聚力强的工作氛围,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三是坚持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

12、。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严把评审质量关,通过建立严格的评审质量控制流程,使评审结果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成效,营造更加宽松的内外部环境。四是坚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的理念,积极探索聘用中介机构参与评审工作的途径。通过与中介机构的双向交流,中心的同志了解和熟悉了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一支熟悉财政政策、适应多种评审业务的社会中介队伍,在业务不断拓展、工作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确保工作的延续性和较高的工作质量。五是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评审工作拓展的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在服务财政中心工作方面,与厅内各业务处紧密配合,围绕着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

13、目标,针对各业务处在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充分利用评审中心的特长和优势,加强对各业务处室工作服务,并以此实现双赢。六是坚持开拓创新的理念。不仅对原有的工作通过机制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密切关注财政改革的新动向,积极拓宽评审工作领域。从原有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评审业务起步,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积极开拓了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财政专项资金核查、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研究等新的工作,充分发挥了评审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积极作用。3狠抓“两步推动”不放松,是确保工作动力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首先,是通过理念和工作推动了机构的发展,在中心成立十年的时间里,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时间没

14、有超过三年,就通过以上的相关工作及取得的成效,顺利完成了向参公管理的转变,在其余六年的时间里,中心作为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厅内各行政处室在同一工作平台上,围绕财政的中心工作,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通过机构性质转变,中心与厅内各业务处室一样,各相关工作流程均按照厅内的统一规定执行。其次,是通过机构发展推动了人员交流和队伍建设,通过中心机构性质的转变,顺利打通了中心与厅内各业务处室之间的人员交流渠道,十年中,中心共向厅内各业务处室输送了12名优秀干部,通过这些干部到厅内行政管理处室工作,有力地宣传了评审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实绩,营造了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同时,也通过多种途径吸引了

15、厅内各业务处室5位同志到中心工作,为中心的业务拓展及时补充了新生力量,使中心工作更加紧密地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为评审中心进一步调整工作职能、转变机构性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三)目前财政评审工作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财政评审机构的职能定位问题。从全省评审机构的职能定位来看,由于职能定位不清晰,同时缺乏较高层次的管理法规依据,极大地限制了评审工作的监管效力,特别是在评审工作越来越多地嵌入财政预算管理中心工作后,必须要具备依法行政的基础职能,才能够有效地发挥评审工作的作用。其次,是开展财政评审工作的认识问题。我省作为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省份,受财力影响,在财政评审的业务开拓上,客观上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这些并不能成为阻碍全省财政评审工作均衡发展的理由,全省财政评审工作的发展还参差不齐,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财政评审在预算事前控制中的作用,评审工作的业务范围还很狭窄,局限性还很大,仅通过决算评审等事后控制的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财政中心工作的需要的。第三,是财政评审工作的外部环境问题。财政评审工作是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历年来较为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制约,导致财政评审工作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一方面是项目的前期准备不足给评审工作带来了资料缺失等客观问题,另一方面,较为细化的评审工作也对相关部门原有管理模式形成了冲击,其主观抵触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